室外热环境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室外热环境对于人居方式地域文化以及传统建筑的影响摘要: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物理量的总称,是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环境。关键词:室外热环境、人居方式、地域文化、传统建筑、十个中国地域文化区一、室外热环境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物理量的总称,是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环境。建筑物所在地的室外热环境通过外围护结构将直接影响室内环境,为使所设计的建筑能创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必须了解当地室外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以此作为建筑热工设计的依据。与室外热环境密切有关的主要因素如下:(一)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是决定室外热环境的主要因素。2.太阳辐射的组成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射达地面的部分,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3.影响太阳辐射照度的因素大气中射程的长短,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质量。4.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其中97.8%是短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二)室外气温1.室外气温:指距地面1.5m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2.变化规律室外气温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它的年变化、日变化规律都是周期性的。年变化规律: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形成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大陆)或8月(沿海、岛屿),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日变化规律:由地球自转引起。日最低气温出现在6:00—7:00左右。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左右。(三)空气湿度1.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用绝对湿度或相对湿度表示,通常使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湿度。2.变化规律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使得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强烈。年变化规律: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日变化规律:晴天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4:00~5:00,日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15:00。(四)风1.风:指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2.风的类型大气环流:由于太阳辐射热在地球上照射不均匀,使得赤道和两极之间出现温差,从而引起大气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产生活动,即为大气环流。地方风: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大气流动。如海陆风,山谷风,林,原风等。3.风的特性(1)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为风向。可使用四方位东(E)、南(S)、西(W)、北(N)表示,细分则使用八方位,即在上述四方位中增加东南(SE)、东北(NE)、西南(SW)、西北(NW),甚至使用十六方位表示。风向频率图(风向玫瑰图)是一定时间内在各方位刮风次数的统计图,可由此了解当地的风向,尤其是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2)风速:单位时间内风前进的距离,单位为m/s。气象学上根据风速将风分为十二级。(五)降水1.降水: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进人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分。如雨、雪、雹都属降水现象。2.降水的性质(1)降水量:降落到地面的雨以及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累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mm。(2)降水强度:单位时间(24小时)内的降水量,单位:mm/d。根据降水强度,可将降水划分如下:小雨10mm中雨10—25mm大雨25—50mm暴雨50—100mm根据上面的室外热环境的一些定义与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室外热环境与人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不同的地域的热环境也是不同的,也就分出了各个地域的不同文化。就拿中国的南北方来说。中国的地域跨度很大,气候带主要是在温带,少数地域在热带和寒带。这也就造成了中的热环境是多变的,也分出了各个不同的地域文化,而不同的地域文化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人居方式。三、中国十个地域文化区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纬度高,气候寒冷。以汉族和满族人为主,民居主要以泥草房和泥瓦房为主(火炕、火墙),以棉服和皮衣为主。华北平原文化——冀、京、津、鲁、豫:暖寒带,半湿润气候。以汉族为主,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服装以棉服为主。黄土高原文化——晋、陕: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燥气候。以汉族与回族为主,窑洞为主要的民居特色,服装以棉服为主。内蒙古草原文化——内蒙古自治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蒙古包的居住方式别具特色,服装以蒙古袍为主。青藏高原文化——青海、西藏、四川西部:山地高原气候(高寒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辐射强,温差大。民居以石砌碉房为主,服装则以藏袍、藏民女装为主。四川盆地文化——川、渝: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民居以吊脚楼为主。云贵高原文化——云南、贵州:高山峡谷,喀斯特地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民居以竹楼与鼓楼为主。江南水乡文化——苏、浙、沪、赣、鄂、湘等: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乡之地,白墙黑檐楼房为当地特色民居,服装以棉服与丝绸为主。华南妈祖文化——闽、粤、桂、琼、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民居以竹楼为主,服装以汉族棉服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装为主。新疆荒漠—绿洲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青海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民居以别具特色的“阿以旺”和毡房为主。由以上看来,不同的地域热环境影响着此地域的人文文化与居住方式。而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传统建筑方面也是各具特色。而在不同的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下,各个地域的传统建筑关于室外环境上的解决又有着不同的方法就拿北京四合院来说。北京处在中国北方一代,并且西边有黄土高原。所以北京的风沙特别的大,而且冬季寒冷夏季干热。那么北京的建筑普遍以保温和抗风沙为主。这样就形成了一四合院为主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院里一般为三户,门朝内开。这样就可以防止北京风沙时期所带来的不便。而四方形的结构相对于保温性来说也是很好的。在那陕北的窑洞来说。黄土高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基本上以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为主。其实在我看来窑洞主要是以抗干燥、保温为主的一种建筑特色。黄土高原少雨,所以夏季极其干燥炎热。在底下或山体里建造窑洞,不仅可以避暑还可以将为数不多的雨水保存下来。我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小结: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对人居方式、地域文化和传统建筑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也相互关联。本文研究的只是一个大概情况,研究的目标也只是中国这个地域跨度的国家。室外热环境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影响,也造就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其实整体来看,室外热环境与环境的特征有些相似,而这些都是出自大自然的之手。所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我们各自的文化特色保存下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