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网红策划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网红现象策划书、目录主题:................................1理念:................................1时间:................................1地点:................................1切入:................................1内容:................................1个人观点:.......................3理论辅文:.......................41主题:互联网时代网红现象理念: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的更新换代,网络红人层出不穷,而人们对其追捧的热忱度及追捧方式更令人咋舌。究竟什么是网红?它是如何发展的?他们如何成名?最近有哪些知名网红?时间:待定地点:待定切入:班会前学生自由组合6组每组7人,围绕老师给的3个问题进行讨论:1、80后与90后到底有无区别?2、最抓你眼球的是什么网络现象?3、你认为互联网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就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再各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行表述,写策划书。每组交换策划书选出最优秀的一份策划书,确认发言人,然后每组派代表共同制作十页以内的PPT在上课时向全班展示不多于八分钟的内容。内容:一、定义网络红人是指某人一夕间在互联网上被大量宣传及转播,一举成为备受注目的现象。由于互联网缺乏实体界线的特性,各种资讯与概念传播的速度也因而更快速及广阔,尤其是一些幽默、令人好奇或者与性有关系的事物。不过,网络名气衰退的速度通常与其成长的速度一样快速。二、发展网络红人分成三代: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图文时代的网络红人;宽频时代的网络红人。1、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最早的网络红人,在互联网的56k时代甚至更早,那是属于文字激扬的时代,培育在那一代的网络红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以文字安身立命并走红。2、图文时代的网络红人:当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的图文时代,这时候的红人开始如时2尚杂志绚丽多彩起来,在这样的时代,网络女性占尽优势,以图载文载人。如果要问为什么,原因就是这时候的互联网更有读图时代的味道。3、宽频时代的网络红人:当互联网越来越宽,进入了宽频时代,网络歌曲的流行也是宽频时代红人到来的显著特征。5年间,网红一词的搜索量是这样的:网红的发展还可以分成三个时代:1.0时代:主要集中在天涯、猫扑等以BBS和博客为主的阵地,如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再到美女作家和现在多栖发展的韩寒都是通过博客为主要阵地,网红对象以70末到80初为主。2.0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视频网站走向美国纳斯达克的前期,以干露露、兽兽为主的代表随即问世,他们的典型手法就是通过大尺度视频为传播载体,快速引爆各宅男和屌丝的视觉神经从而博得大众的眼球,但这大多数都是游走在我国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边缘,网红对象以80后-85后为主。3.0时代:当中国互联网成为世界主要阵地的时候,网红也慢慢的进化到了3.0时代:自我包装的完善与流量和粉丝变现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微博到现在的微信,一大批90后为主的妹子也加入到了网红的队伍,他们通过自己的优势与互联网的大环境很快演3变出了集聚粉丝并通过粉丝快速变现的营销路线。三、成名原因1、艺术才华成名:这一类的网络红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大都数地处草根,一般不是科班出生,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赋和在兴趣支配下的自我学习,从而在某个艺术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或者技巧。他们通过把自己的作品传到个人网站或者某些较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上吸引人气,由于他们在艺术上不同于主流的独特的品味,所以能逐渐积累起来不错的人气,从而拥有某个固定的粉丝群。2、搞怪作秀成名: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视频或者图片的“自我展示”(包括自我暴露)而引起广大网名关注,进而走红。他们的“自我展示”往往具有哗众取宠的特点,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通常借“出位”引起大众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包含一定的商业目的,与明星的炒作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主意。3、意外成名: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与第二类相对,他们主观并没有要刻意的炒作自己,而是自己不经意间的某一行为被网友通过照片或者视频传上网络,因为他们的身份与其表现同社会的一般印象具有较大的反差从而迅速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成为“网络红人”。他们因为与其身份不符的“前卫”而具有一两个闪光点,从而被某些眼观独到的网民所发现并传诸网络,大众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给予关注,觉得新鲜有趣,作为消遣。但是他们自身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某一时刻已经成为了网络的焦点。4、网络推手成名: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是通过精心策划,他们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经过精心的策划,一般选择在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他们自身,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个很热的假象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4四、当代网红2016年3月,《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它主要依据在社交媒体的口碑、创作力、影响力进行综合排名,最终统计结果显示,王思聪以92.70的压倒性优势超过新晋网红papi酱排名第一,奶茶妹妹章泽天位居第10名。这份榜单中集结了广告圈、段子手、影评人等各路达人,同时更是不乏活跃在娱乐话题风口浪尖上的红人们。5从去年底至今,网红搜索排名连续靠前,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以觅美模特网红孵化平台为首的职业孵化公司的出现也给这行业添加了无数的遐想和更多的可能性,业内统计显示,仅淘宝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服装类销售排名前十的店铺有七家为网红店铺,并且淘宝官方很快启动了网红店铺计划,眨眼间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又快进入全国女性剁手的双十一,今年的双十一会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记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预测的是网红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因此目前网红显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对此也是进入网红行业的最佳时期和最具挑战的阶段,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做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常常因为无聊而寻找消遣,却在消遣中又更趋无聊。“网络红人”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低俗性和无意义行和泛娱乐性。我们的热情追捧“网络红人”,表面上是对沉重生活压力和价值观念丧失之下的无聊感的一种消遣。但是消遣之后,我们的无聊感不可能消除,反而更进一步的加深。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红人”泛娱乐的一种表现,大众不可能在这种现象中找到精神寄托,不可能找到内心的安定,也不可能真正的缓解时代病的焦躁感和无聊感。相反的,这些低俗的信息的包围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无所事事。“网红”为什么这样红(文化圆桌·网络时代的文化新象)网红的共性是通过传递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粉丝,价值观同频的人群借网红聚集成一个社交团体。“信任困境”是网红文化的通病,信任是影响力的基础。是博眼球获得短期收益,还是踏实修炼锻造个人影响力,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网红群体优胜劣汰的分水岭。6网红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现象。作为大众文化的网红产业,也促进了经典文化的传播,通过降低门槛拉近经典文化与大众的距离。让经典文化不再“高冷”今年上半年,一档叫做《艺术很难吗?》的脱口秀节目在优酷热播,成为国内第一个艺术类脱口秀。其主播“意公子”也迅速晋身网红,以其浅显直观的讲解和异常幽默的调侃赢得了无数粉丝。《艺术很难吗?》的走红绝非个例。同样红火的脱口秀,我们还可以列出一大串:《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晓松奇谈》《雪枫音乐会》……历史、文学、美术、音乐、经济、科技、收藏,它们几乎席卷了每一个文化领域;从优酷、喜马拉雅FM到微信,它们几乎覆盖了所有互联网平台,有的还开发了独立的APP。近年来,面向大众的经典文化传播,可谓高潮迭起。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的消费升级,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持续升温,不少人从中看到商机。另一方面,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门槛,使一些“高大上”的文化艺术变得触手可及。两者的碰撞,恰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催生了一批文化类脱口秀和主播型网红。他们通常出身草根,深谙网络传播之道,言辞幽默犀利,并且都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如果将易中天、于丹等人看成是第一代面向大众的经典文化传播者,那如今的意公子等网红主播,无疑是第二代:7第一代传播者以电视媒介为平台,都是专家学者,这种传播重在“传授”,带着一种启蒙式的、高高在上的味道。第二代传播者以互联网为平台,没有身份门槛,他们的传播强调“分享”,与观众平等相待。这种从以“我”为主到以对方为主的氛围,与互联网用户体验不谋而合。前者是单向传播,节目形式也比较单一——基本上,专家们并未针对电视媒介的特性来打造内容,只是将他们在大学讲的课、做的讲座搬上荧屏。后者是双向互动,节目形式也相对多样化,还时常举办线下活动。粉丝的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节目组的选题,还能为节目发展提供资源和帮助。如《罗辑思维》就公开向观众征集策划案;《艺术很难吗?》的粉丝甚至义务上门帮节目组打包寄快递;8月13日在厦门开幕的古埃及珍贵文物中国巡展第一站,意公子团队能成为主办方之一,也是靠一位粉丝的牵线搭桥。运营模式也完全不同。第一代传播者是被动参与,他们由电视台选择、邀请,虽然有一定的报酬,但并不参与商业运作,节目收入主要靠广告。第二代传播者都是主动介入,不少人将此作为一个创业项目,节目本身通常是免费的,营收主要依靠粉丝交纳的会员费、线下活动门票和相关商品的售卖——这也是典型的“网红经济”模式,有魅力的个人成为商业流量的入口。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红经济元年”,无论是大众的关注度还是网红的产业化,都迎来了大爆发。不止草根网红,一些专家也加入这股传播热潮:如经济学家吴晓波创办的《吴晓波频道》,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田艺苗开设的《古典音乐很难吗?》等。他们主动调整传播模式,努力适应互联网语境,如《吴晓波频道》中负责插科打诨、“二次元”风格十足的“巴九零”,又如田艺苗“穿T恤听古典音乐”的口号,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将原本“高冷”的姿态降低,拉近知识与人们的距离。8不难看出,草根出身的网红主播受限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往往偏向于最基础的知识普及,受众范围更大,传播效果更好;专家型网红则提升了节目的整体水平,也满足了人们的进阶需求。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人们尚未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仅仅是缺乏一个契机。网红主播们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因此,即便节目质量参差不齐,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当高高的门槛放下,展露出里面绝美的风景,相信每个人都会想要更深地走进这片天地。从注意力到影响力袁国宝(新媒体联盟发起人,《网红经济》一书作者)在中国,生产网络文化元素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70后、80后和90后三代。每个群体都因其成长经历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70后老成稳重,介于传统与创新之间;80后是在互联网接入中国后最早消化海量知识的群体;90后及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网络几乎就是他们的现实空间。什么是网络文化主流?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互联网接入中国20余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在国家治理、经济转型和消费习惯更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网络文化的建设才刚刚提上议程。自媒体与大众传媒的分庭抗礼,覆盖和影响着不同的受众,导致观念场域的扩张和舆论的日趋多元。近年来网络热词的铺天盖地,段子手的漫天飞舞,以及影视、选秀活动等在内的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泛娱乐化正在侵蚀主流文化,亚文化开始占领网民的精神世界。9多年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表达了对电视带来的娱乐文化盛行的忧心。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中国,相似的忧虑也存在。在经历了从韩寒、痞子蔡等一代网红,到芙蓉姐姐、凤姐、奶茶妹妹等二代网红,再到今天包揽全媒体平台的三代网红,我们会发现:文化产品越来越碎片、轻盈,即使知识性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也是以网民所喜爱的语言完成的。有人批判网红文化肤浅、无聊,哀叹精英文化正在空心化,本质上是对社会现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