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山东省桃产业发展概况王长君王金政张安宁(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摘要:山东桃产业近年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趋于稳定调整阶段。本文对比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研判发展方向,期盼达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关键词:桃;山东;产业;现状;问题山东是全国的桃主产区之一,泰安的肥城桃、潍坊的青州蜜都是地方的名优特产,享誉海内外。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发展,桃产业已经成为山东几个主产区县市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依靠,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局。1山东省桃产业基本情况1.1产业现状据山东省农业厅2007年、2008年统计,山东省桃栽培面积分别是10.8821万公顷、9.8046万公顷;桃总产量分别是234.7485万吨、243.7846万吨。据FAO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世界共有71个国家生产商品桃,全世界桃树总面积144.8万公顷,总产量1718万吨;其中中国桃面积是1018万亩,桃产量是821万吨,均为世界第一位。2007年山东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6.03%和28.59%,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量在全国都是第一位。1.2产业分布由于桃树适应性广,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栽培,山东省内普遍栽培。山东的桃主要集中在鲁中南山区的临沂(面积4.11万公顷,占全省的37.799%;产量103.2万吨,占全省的42.33%)、潍坊(面积1.8399万公顷,占全省的18.766%;产量33.0968万吨,占全省的13.5762%)两地,其次是泰安(面积0.8867万公顷,占全省的9.0437%;产量20.5875万吨,占全省的8.445%)、淄博(面积0.7857万公顷,占全省的8.0136%;产量13.7180万吨,占全省的5.627%)。山东桃产区集中在临沂的蒙阴、沂水、平邑、费县、苍山等县,泰安的肥城,潍坊的安丘、青岛的莱西等地市。据统计,临沂2008年全市桃树栽培面积达到61.7万亩,产量达到103.2万吨(产量占全省的42.33%)。其中蒙阴、沂水、平邑、费县、苍山5县的栽培面积达到27万亩,产量达到38.5万吨,分别占临沂市桃子面积和产量的48%和35.3%。桃产业已经成为山东个别县市或者乡镇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生产。1.3品种结构据统计,目前山东栽培桃树品种100多个。从成熟期分析,5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沪005、40早红珠、4月鲜等品种;6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曙光、早久保、早白凤、青研一号等品种;7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仓方早生、眂子早生、朝晖、大久保、上海水蜜等品种;8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新川中岛、莱山蜜、秋风蜜、绿化九号等品种;9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寒露蜜、北京晚蜜等品种;10月份成熟的果品主要有中华寿桃、青州冬雪蜜桃等品种。山东的桃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8月,近几年加工桃栽培面积不断加大,全省黄桃20多万亩。1.4山东省桃产业进出口及加工情况山东的桃树品种主要以鲜食为主,大部分都是水蜜桃系列,不耐贮运,采后不宜长时间放置,很少有出口;而加工用的黄桃生产受制于果品加工业(果汁、罐头)的发展水平,发展缓慢,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加大,加工桃产品的出口需求增大,带动了黄桃栽培的发展,但是总体数量少。目前山东还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据统计2006年世界桃果贸易总量126万吨占当年生产总量的7.41%;其中欧美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美国分别是38万吨、36万吨、15万吨、14万吨,上述四国桃贸易总量占世界总量的81.75%。中国桃鲜果贸易总量2.3万吨,仅占当年总产量的0.28%(当年总产量821.5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1.83%。据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世界黄桃罐头出口总量为142万吨,其中中国出口量为16万吨。2山东省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桃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昀快的果树之一,为我国的第五大水果,世界第一。我国桃产业的发展现状是:鲜食桃接近饱和;低档桃充斥市场,价格逐年下降;发展空间不大、高档桃量少价高。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品种资源问题山东省乃至黄淮海地区鲜食桃优良品种的成熟期主要集中于7~8月份,品种结构不合理,特早熟和晚熟的优良品种缺乏,栽培面积所占比例太小。品质优良、果面全红、果个大的早熟品种((5-6月份成熟)和大果、优质、着色好(或着色稍差)的晚熟水蜜桃(10月份以后成熟)仍是市场的断档品种。我国的桃品种以鲜食水蜜桃为主,北方品种群的硬质桃和加工桃为辅。以日本、欧美为代表的适宜无袋栽培、耐贮运的易着色品种,如花嫁、加纳岩白桃、未央二号、阿部白桃、秦王桃、重阳红、仕女红桃等,这些品种也是我国目前的发展热点;以韩国、日本关西地区的适宜套袋栽培、品质极优的难着色品种,如白桃、清水白桃、白秋、白丽等品种是我国桃产业发展的盲区。鲜食黄肉水蜜桃因受加工用黄肉桃鲜食品质差的影响,在我国桃产业中还是空缺。油桃是欧美重点发展的桃品种,在80年代引进中国后成为发展的热点,但是由于品质偏酸,不是很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造成了一些损失。目前发展的高潮已过,正在逐步降温。蟠桃是桃的特殊变异,但不论毛蟠桃还是油蟠桃,其食用性不如普通水蜜桃,作为珍稀桃果在特殊地区、特殊时期可保持一定生产规模外,不宜大量倡导发展。412.2栽培技术问题我国桃树早产、丰产技术领先世界,栽后3-4年进入盛果期的桃园比比皆是。但进人盛果期后,我国的桃树总体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果业强国,主要表现为:2.2.1树形:我国过去桃树栽培多采用三股六权平面整形模式,由于树体高度不够,加上立体空间利用不足,桃果的质量、产量较低。近年来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时存在片面应用的现象,如为提高树高而忽略了间伐技术,树高达到3来但株行距仍为3米×4米,导致果园更加郁闭,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病虫害加重。而目前主要采用三主枝开心形,树形单一,技术不配套。2.2.2果实管理:我国传统的桃树栽培一直是重视树体管理,忽视果实管理。人工授粉技术仅在设施桃树上使用,露地栽培完全依靠授粉树,疏花蕾技术难以推广,果实套袋技术在桃上不能普遍使用,目前仅限于晚熟品种使用。2.2.3施肥:我国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在1%以下,可使用的有机肥种类单一,人粪尿和家畜家禽粪没有经过充分腐熟,施肥效果差。2.2.4果园生草:桃树对氮素敏感,生草栽培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昀有效途径,但我国桃园生草的还很少。2.2.5病虫防治:我国普遍存在着果品质量安全、问题,目前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存在实用性差、成本过大、防治效果差等问题一直困绕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发展的进程。2.3“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山东桃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缺乏组织协调。从生产到销售的市场各个环节关联性差,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直接了山东桃的市场竞争力。桃生产的企业数量少,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品牌意识缺乏,没能与以家庭为单位“小生产者”有机结合成为利益共同体,所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大力推进山东桃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充分的发挥各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组织的凝聚作用,或者采用“企业+农户”等各种组合形式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按统一的标准组织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桃产品成本,进而提高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山东桃产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与发展方向3.1品种资源保存与育种创新利用品种资源的研究是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也是世界各国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的桃品种已经进入商业化时代,加上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桃品种专利已经不能随便拿来使用。而目前主栽的桃生产品种都是引进国外,国内对于桃育种的投入相对较少,周期太短,不利于桃新品种选出。但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都需要选育自主品种。我国是桃的原产地,具有宝贵的稀有桃种质资源,但目前我们的工作侧重于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对地方的种质资源改良利用重视不够,种质资源的流失越来越严重。我国桃育种42应该立足于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国内地方稀特品种的改良创新两条途径。采用常规杂交育种、花药培养、辐射诱变、体细胞组织培养、外源抗病虫性基因导入以及航天育种相结合手段,创造聚合多种优异性状于一体的桃新品种、新种质。从国际市场来看,法国60%的鲜食桃为黄肉水蜜桃。但国内仅有极少量的晚熟黄肉桃,国内桃产业要与国际接轨,黄肉桃的育种新将是桃新的育种方向。另外,树形紧凑、成花容易、具有下垂和矮化基因、抗病性强、易管理的品种是我国今后桃树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桃的品种性状总的发展趋势是果个大,果形正,果面全红,内在品质优,较耐贮运.稳产丰产。3.2栽培技术体系集成果树育种工作周期特别长,育成一个好的果树品种要经过20~30年时间才能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良种无一例外,但是通过栽培技术创新,一些单项技术的集成创新可以大幅度提高桃质量和产量,也是育种工作的配套要求。就目前而言,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比育种工作效益高且更为现实,一般可增产5~10%,高档果率可以普遍提高20%。在科研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山东省在桃的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密植栽培、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配方(平衡)施肥、生物防治等单项技术。将成熟的单项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创新体成完整的技术体系,经过培训推广到果农的生产中,服务于生产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在集成技术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的其他先进经验和成果,并增加再创新能力建设。3.3贮藏保鲜和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由于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尤其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出口量增加,近年来我国桃汁、桃罐头加工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起点较低、原料供应不足,生产粗放,导致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出口一直遇到绿色贸易壁垒。总体上桃消费仍以鲜食为主,国内市场为主。桃加工比重尚不足总产量的10%。为了促进桃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发展贮藏加工业,针对性的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贮藏加工设备和技术,不断提高贮藏加工的能力。在贮藏技术方面,应重点研究各地名、特、新、优果品的贮藏保鲜技术,延长贮藏期,吸收引进国外的1-MCP保鲜技术,研究适合中国产区使用的贮藏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贮藏病害发生,降低贮藏损耗率,提高上市桃质量;在加工方面,应据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增加桃加工品的花色品种,促使桃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积极研制开发水果保健品,提高桃附加值。3.4有机桃生产技术研究有机农业是人类高效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生产健康食品的昀高形态,也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欧盟各国有机果蔬生产比重已达10~25%,美国、加拿大其中加拿大奥根(Okanagan)地区已达35%以上,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桃生产几乎为零,相关技术研究还未启动。目前,有机食品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据国际贸易中心(ITC)调查报告,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十个发达国家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率为25~30%。2006年,欧盟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增至580多亿美元,美国增至470多亿美。在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中,大部分43依赖进口。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和70%。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我国的无公害生产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2000多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达到4000多个。产品年销售额723亿元,出口额10.8亿美元,出口率12.4%。其中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占56.5%,其中AA级绿色食品企业数53家,产品数119个。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是比较接近的,但在标准上及管理方面有些差异。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5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桃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也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