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导读PPT-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讲雨果与《巴黎圣母院》一、生平和创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硕果累累。在法国作家中,他是无与伦比的。雨果出生法国东部。雨果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雨果童年在父母极端对立的政治观点中度过。雨果青少年时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年因反对拿破伦第三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19年,1870年回国。流亡国外支持巴黎公社革命雨果回国参加国民自卫军,反对普鲁士入侵。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开放住宅为公社社员避难。1885年5月22日病逝,享年83岁。举国致哀,遗体安葬在伟人祠。前期创作(20-30年代)美学论著《克伦威尔·序》(1827.12),主要内容是反对古典主义,要求艺术的完全解放,提出艺术主张和对照原则。它的发表震动文坛,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戏剧《欧那尼》(1830)、浪漫小说《巴黎圣母院》(1831)。后期创作(50-70年代)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大的诗人,诗歌贯穿整个创作生涯。法国人视他为民族诗人。诗歌基调是关怀祖国命运,向往自由解放,憎恨专制暴政。代表作是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共有98首诗。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九三年》(1872)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二、《欧那尼》之战《欧那尼》(1830.2.25),雨果的浪漫戏剧代表作,法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雨果的艺术必须获得解放的思想。1830年2月25日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上演时,长发披肩的浪漫派青年和身穿燕尾服的古典派文人在剧场里打起来。《欧那尼》连续上演了45天,浪漫派取得胜利,占领了戏剧舞台。文学史称为《欧那尼》之战。上演图片一出破坏“三一律”的浪漫剧《欧那尼》是五幕诗剧,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叙述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与公爵吕古梅的侄女莎尔相爱,遭到国王卡尔洛阻挠,公爵破坏,最后双双死去。时间:没有明确标志。地点:五幕的场景都不同,分别在5个地方。公爵卧室、广场、山间别墅、墓室、欧那尼阳台。情节:两条情节线,欧那尼和莎尔的爱情,欧那尼与国王的斗争,为父复仇。三、浪漫主义理论和创作特色1.反对模仿,主张创作自由。《短歌与民谣集·序》提出。2.强调作家创作的主观精神和心灵的能动作用。《秋叶集·序》提出。3.推崇天才和创造,强调虚构和想象。《莎士比亚论》提出。4.提倡对照,从正反方面把握现实生活。《克伦威尔·序》提出。5.反对美的超功利性,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诗人的社会职责。《莎士比亚论》提出。四、人道主义思想特点1.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悲惨世界》:“男人在12岁就落入感化院,18岁去坐牢,在40岁就被送上断头台。”2.坚持向上的乐观信念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人类有光明美好的未来。雨果的乐观信念是他高出其他同代作家的地方。3.歌颂人民革命《悲惨世界》1832年6月起义街垒战。《九三年》法国大革命题材,肯定革命暴力。雨果的人道主义名言“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种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九三年》)过去认为这句话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否定革命,调和阶级矛盾。其实雨果这句话一点不矛盾。分析首先,雨果所讲的革命是是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雨果的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范畴。因此,“在革命之上还有人道主义”就是正确的。其次,雨果的话寄托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革命是为了恢复人的天性”。革命需要暴力,但暴力并非万能。4.主张仁爱感化教育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追求博爱,主张用感化教育解决社会问题。加西莫多被感化,冉阿让被感化。人道主义典型爱斯梅哈尔达:以德报怨,仁爱和美的典型。加西莫多:卑贱者的代表,外表丑陋,心灵伟大。冉阿让:理想的道德家。兴办慈善福利事业改变工人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卞福汝主教:献身真理,感化人类。吉利亚特:劳动人类的代表,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关伯仑:人民代言人。郭文:革命者形象,充满仁慈。反面人物的闪光点雨果塑造反面人物,赋予他们人性的光明点。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仁爱万能的思想。孚罗诺:反动教会代表。收养孤儿加西莫多,抚养兄弟。沙威:宪兵。放弃追捕冉阿让,投水自杀。郎德纳克:叛军头目。拯救火中三小孩。五、《悲惨世界》1.故事梗概《悲惨世界》具有包罗万象的瑰奇雄伟气势,连雨果自己也不禁惊叹说:“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悲惨世界》获得这个评语是非常确切的。链接:《悲惨世界》电影片段2.主题思想只要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嬴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悲惨世界》序言3.艺术特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悲惨世界》写成了一副历史壁画,展现了一幅广阔的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的绚丽画面。雨果是以史诗的雄浑笔力、鲜明色彩和抒情气氛来再现这幅时代壁画。雨果的史诗笔法本身已经包含了现主义和浪漫主义。六、《巴黎圣母院》主题思想《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以艾斯梅拉达的不幸遭遇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中世纪巴黎浓郁的宗教氛围和国王的残暴统治,集中表现了宗教制度下善良无辜者的不幸命运,突出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一)表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体现人道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反对邪恶的宗教势力。爱是被这两条绳索联合绞杀的。(二)表现灵与肉、神性与人性的冲突,善与恶的较量,美与丑的辨证统一。七、人物形象分析爱斯美拉尔达真、善、美的化身。其真表现为:率真的性格。天真、纯美,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真情流露。爱情至上的盲目爱情,并不因为法比尤斯是贵族而爱他,被抛弃后,仍不允许说一句他的坏话,与法的行为恰成鲜明对比;其善表现为:对弱者的同情。给喀西莫多水喝,并不轻视嘲笑他,认为他是个难能可贵的好人。救诗人甘果瓦,与之结婚。其美表现为:外在美与内在美(善良、坚贞、刚烈、嫉恶如仇)的统一。其性格带有原始的野性美。对孚罗诺的坚决拒绝。克洛德·孚罗诺神父双重性格的人物,应予以否定。尽管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但不能抹杀他是个罪人。每次出场都带来阴郁的色彩。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态度。性格变态。有一定心理学嫁妆。小说中最有深度的人物。复杂人性的代表,既有善的因素——抚养弟弟,收养教育弃儿卡西莫多,又是万恶之源——艾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悲剧的制造者。性格特点:(一)表现神权与人性的冲突,灵与肉的搏斗,描写人性被扭曲之后可怕的反弹,正常生理欲望被压抑之后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信仰、人性、自我。(二)异化和沉沦:克洛德的性格经历了两次异化(扭曲):神权和情欲。两次沉沦:信仰的沉沦和人性的沉沦。悲剧原因:(一)教会的伪善和扭曲人性的本质。(二)命运。命运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在克洛德身上表现为:人自身无法规避的、又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不可把握性,一种神秘的异己力量。加西莫多是一个美丑善恶辨证的组合体。外表奇丑,内心奇美。其天性也是善恶并存的:善表现为对爱斯美达尔达卫护;恶表现为对克洛德的愚忠,这种“恶”又包含着“善”——对克洛德的感恩。这个形象典型地印证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八、《巴黎圣母院》的圆形结构《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小说代表作。小说故事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遭到教会和王权的迫害,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打巴黎圣母院,国王派遣军队镇压。本节从人物形象的圆形结构和多层次对照的有机结合出发,分析小说艺术特色和象征意蕴。敲钟人加西莫多、副主教孚罗诺、侍卫长法比、诗人甘果瓦、女修士居第尔和乞丐王国(巴黎人民的集体形象)。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个焦点上,围绕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的悲惨遭遇活动,形成了一个以爱斯梅哈尔达为中心的行星环绕恒星之势,笔者称之为人物形象的圆形结构。1.人物圆形结构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作者描写道,“那个圆圈的人物很多”,爱斯梅哈尔达“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着,旋转着”,“她轻捷,又飘逸,又快乐”。在这热情的旋转中,甘果瓦被“灿烂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加西莫多“那样深深地专心看着”;巴黎的群众“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孚罗诺“比其余的更注意那跳舞女子”;女修士对她发出“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法比“招手叫她去”。我把这种形式上的围观圈子看作是人物圆形结构的表层结构。环境的圆形场所从环境来看,人物的圆心结构是一个相应的圆形场所中确立的。撇开具体的场所,抽象地看,故事发生的环境,对人物的圆心结构有一种照应,帮助了人物圆心结构的确立。爱斯梅哈尔达街头卖艺的特殊职业决定了人们的中心活动场所是在露天的格雷勿方场和巴赫维方场。围绕这两个中心活动点,形成了各个人物赖以立足活动的圆形场所。2.圆形结构的多层次对照在人物圆心结构析布局中,作者采用了对照描写的手法。这种对照在人物的圆心结构中,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对照网。(1)径向对照首先是径向对照,即爱斯梅哈尔达与圆周线上各个人物的对照,在图中用径线表示。爱斯梅哈尔达与孚罗诺的对照。他们的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矛盾,贯穿小说始终,因此他们的对照也是人物圆心结构里的中心对照。他们是两种对立的力量,一个是善的化身,一个是恶的代表。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他们是两个被人互换的孤独儿,一个奇美,一个奇丑。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卓绝地衬托出了他们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一次是爱斯梅哈尔达给加西莫多送水的情景,提示了爱斯梅哈尔达以德报怨的美好心灵。第二次是加西莫多救援爱斯梅哈尔达的情景,提示了加西莫多心灵的觉醒。爱斯梅哈尔达和法比的对照这是一对情人,一个忠贞不渝,至死呼唤情人的名字,一个放浪轻浮,凶狠地要她:“见鬼去吧”!这种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的对照,展示了贫苦少女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暴露了贵族公子极端利己的恶劣本性。爱斯梅哈尔达与乞丐王国的对照前者是流浪的吉卜赛人,没有一定的民族地域与国籍,后者有明确的地域,属于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前者没有宗教信仰,后者信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崇拜偶像。虽然他们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人间最真诚的友爱,她是他们的姊妹,他们是她的父兄。深厚的阶级情谊使他们打破了民族界限,国籍界限,宗教信仰界限,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爱斯梅哈尔达与女修士的对照她们是母女俩,相见却不相识。女儿流落街头卖艺,母亲洞穴凄惨度日,母女俩的身世对照,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这种径向对照,表现了各个人物对爱斯梅哈尔达的不同感情和态度。(2)弧向对照其次是弧向对照,即圆周线上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在图中用弧线表示。加西莫多与孚罗诺的对照。他们是义父子,义父表现了人性的异化,义子表现了人性的复归。义父对爱斯梅哈尔达充满占有的淫欲,义子对爱斯梅哈尔达充满真诚的爱慕。加西莫多自我牺牲的爱情和孚罗诺置人死地的淫欲的对照,表现了两颗不同的心灵。加西莫多与他人对照加西莫多与法比的对照。一个容貌丑陋心灵美好,一个容貌漂亮心灵丑恶,他们的对照说明了心灵美高于仪貌美。加西莫多与甘果瓦的对照。他们都受过爱斯梅哈尔达的恩惠,在对待爱斯梅哈尔达的态度上,加西莫多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甘果瓦是“好多债是不偿还的”。为救护爱斯梅哈尔达,加西莫多勇敢无私,不怕牺牲,甘果瓦则怯懦自私,贪生怕死,反映出不同的道德观。乞丐王国与他人对照乞丐王国与甘果瓦的对照。前者是人民英雄,后者是可耻叛徒,把起义者的通行令密告孚罗诺;前者攻打圣母院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后者临阵脱逃,在国王面前奴颜媚骨。反映了广大贫民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