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POWERPOINT【教学目的】1.了解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及实质2.了解并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理论3.初步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理论实习日记•实习老师甲:“上次我刚刚感叹过上课设置悬念的重要性,这次又体会到原来悬念也不能设置的太过有趣,或者设置的不是地方。设置悬念太过,会引起孩子大范围的讨论,过于专注先前那个话题,而不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这样老师的课就没法上了。•实习老师乙:“以前总觉得孩子小,他们听不懂,老师说过的话,他们总是第二天就忘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有一次,一个孩子总是穿不好衣服,我坐在他床前轻轻和他聊天,鼓励他自己穿衣服。这个孩子觉得我很重视他。第二天家长来说,宝宝早上起来,一定要自己穿衣服。”•实习老师丙:“有个宝宝其实已经能够自己站立起来走路了,但是好几次一看到我在看她,她就立刻坐下,装作自己还不会站的样子。仔细想了想,可能是我平时对她有点忽视了,她担心自己被发现会走路后,得到的关注会更少了。果然,之后我对她的关爱增加后,她就自己在我面前站起来走路了。因为她相信我了,知道我一直会在她旁边关心她。探寻1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情景引入一天,中班幼儿文文的妈妈找到了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您好,我有些问题很困惑。最近文文在家总是不听话。我叫他睡觉他不肯,叫他好好吃饭他也不肯,教了他多少次‘饭前便后要洗手’他也总是会说不会做……现在他越来越不服管,以前他不是这样的啊,我该怎么办呢?他以后会不会越来越难管教?”张老师笑了:“您别担心。很多我们成人看不惯的各种表现,其实是与孩子年龄相符的正常行为。孩子的有些行为是有阶段性的,有些是他们内心感受的表现,有些有着自己隐蔽的动机……面对这些,我们不用如临大敌,只要了解了他们这些行为发生的原因,就能够很轻松地解决了。您回去看一些幼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相信就会解决您的困惑的。”文文的妈妈半信半疑:孩子不好管教这么“严重”的问题,真的可以简简单单就解决?一、心理学的范畴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么?你对幼儿心理学的认识是什么样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研究灵魂的学说”。现在,心理学被定义为“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例: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食堂的饭菜香味,这属于感知觉;与分别多年的同学、朋友再见时能够一眼认出他们,这属于记忆;玩游戏玩得忘记了时间,这属于注意;看了《哈利波特》盼望着能进霍格沃兹魔法学校,这属于想象……这些都属于人的心理现象。2.心理现象的分类•想一想产生心理的器质是什么?3.心理的实质•脑和神经是产生心理的器官。•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005年,《神经病学》上报道了一个由突发脑部出血造成的“意外天才”案例:一位名叫汤米·麦克休的人,在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对艺术创作没有丝毫兴趣,也没有在相关方面表现出任何才能。但在他患病后的几周内,他不但开始创作诗歌,而且开始用画笔、颜料甚至蜡油和烟火进行绘画创作。他的绘画作品夸张、极具表现力。神经学家爱丽丝·弗莱厄蒂认为,这是因为麦克休在发生脑部出血后,瘀血影响了他脑的某些功能,并最终引发了他的创造力大爆炸。但是,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奇迹。4.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二、幼儿心理学的范畴•1.研究3—6/7岁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及规律的科学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作为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阶段,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心理的发生、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的发展,即是研究幼儿期(3~6、7)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3.意义①如果家长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就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②如果教师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就能更有效地开展学校教育,制订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展适当的教育活动,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就能够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行,促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③幼儿心理学还能够为一切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设计工作等,这些工作也只有结合了幼儿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案例•3岁多的糖糖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小很多,因为她每次都不肯好好吃饭:不是只顾着看电视,就是忙着玩玩具,要么就是到处跑……总是要家长哄上半天才勉强吃上一口。可是饭后不久,糖糖就会喊饿,找到零食后吃得津津有味。糖糖的妈妈对此很担心,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糖糖肯定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常常会发生在2~3岁的幼儿身上,有时大一点的幼儿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探寻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情景引入果果3岁了,爸爸妈妈为了让他未来能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宝宝,每天都会给他讲故事、让他听儿歌,还会跟他说一些绕口令、读一些唐诗。可是,爸爸妈妈觉得果果的进步并不大,说话也不流利。于是,他们开始担心:果果是不是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呢?果果父母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不了解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是有其年龄阶段的规律的,而且是有个体差异的,一味地揠苗助长和与其他幼儿攀比,显然对果果的言语发展毫无益处。一、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讨论: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想一想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①遗传因素:物质基础、最初的可能性遗传因素又称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②生理成熟: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又称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的心理发展。当个体的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当个体的机体尚未成熟时,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2)社会因素:环境、教育因素①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环境和教育制约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1.客观因素•例1没有良好的味蕾、口腔味觉感受体、神经感觉系统和味觉中枢,人就不可能产生味觉;没有良好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和听觉中枢,人就不可能产生听觉。——遗传因素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例2有的幼儿会发展成一个安静内敛的人,有的会发展成一个活泼好动的人,有的会发展成外交官,有的则会发展成工程师。——遗传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主观因素幼儿自身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践活动、游戏体现出来。3.各因素的辩证关系遗传、环境、教育等各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3-6岁的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01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02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03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04添加标题狭义关注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广义的幼儿心理发展期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岁2.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性3.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1.幼儿心理的发展阶段(1)幼儿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思维、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想象等(2)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自我意识、兴趣、动机、情绪、人格等案例•一对双胞胎的同一所幼儿园的同一个班里,他们正在进行区角游戏。他们选择了不同主题操作材料,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两人的动作发展和反应速度、熟练程度都有明显差异。•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即使是双胞胎,在很小的时候也会体现出很多方面的不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阐明幼儿阶段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各种心理活动所发生的变化、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揭示幼儿发展的心理变化•主要揭示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影响幼儿心理变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制约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四、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案例•小小3岁了,已经学会了用筷子,因此每次吃饭都非常积极。可是,她挑食的毛病也越来越严重,每次都只吃自己喜爱的菜,对于不爱吃的食物,就算妈妈夹到她的碗里她也会立刻夹出来。当妈妈跟她说“不管你爱吃不爱吃,你都得吃点胡萝卜啊,这样才能均衡营养快快长大哦”时,她每次都回:“不要!以前奶奶喂我吃饭时都说只要多吃我爱吃的就可以!”为了改掉小小挑食的毛病,妈妈开始学做可爱的卡通便当,将小小不爱吃的青菜、胡萝卜等做成各种她喜爱的卡通形象,小小觉得有趣,渐渐地也开始吃那些自己以前不爱吃的食物了。•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味觉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再加上以往养成的习惯,就会让幼儿在遇到自己不爱吃的食物时用行动表示“抗议”。只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想法进行潜移默化的诱导,就能逐渐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探寻3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情景引入3岁的聪聪天资聪颖,学什么都特别快,尤其是在她喜欢的舞蹈活动上,她表现得更是积极,老师经常夸她学得又快又好,还会让别的幼儿向她学习。一次,聪聪不小心跳错了动作,旁边的玲玲告诉她,她不但不承认,还生气地说是玲玲嫉妒她。两个人就这样争执起来。老师赶紧上前解决。其实,聪聪固执己见的现象已经多次出现。她从不承认自己犯了错,也从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家访时,老师找到了聪聪过分自信的原因:聪聪的家长从小对聪聪就非常宠爱,几乎没有批评过她,而当聪聪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会过度表扬她,导致她逐渐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幼儿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是有原因的。不同心理学家的不同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并揭示了幼儿不同行为表现的心理原因。一、成熟学说格赛尔:成熟学说的主要研究者。主要观点: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成熟决定学习。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实验内容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八周的T好。实验启示•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1.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二、行为主义发展理论2.新行为主义学派3.社会学习理论华生:环境决定论“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行为主义》1921年版)斯金纳:操作强化理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班杜拉:观察学习榜样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案例•4岁的琪琪在多次看到9岁的哥哥因吃东西前不洗手而被妈妈批评,尤其是在一次因不洗手而被妈妈剥夺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