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相控阵雷达(phasedarrayradar)•简介•原理•优点•发展历程•展望一、简介•相控阵雷达又称作相位控制阵列雷达,是一种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的雷达,因为是以电子方式控制波束而非传统的机械转动天线面方式,故又称为电子扫描雷达。二、原理•仿生学:蜻蜓的每只眼睛有许许多多个小眼睛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独立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的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三、优点•(1)能对付多目标: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2)功能多,机动性强: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4)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四、发展历程•(1)国外: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最初由德国在“爱神”雷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同期,美国也开展了研究工作。•5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AN/SPS-32和AN/SPS-3。•60年代,美国的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70年代,美苏垄断格局被打破。美国的AN/TPN-25、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KR-75。•80年代以后,砷化镓(GaAs)等半导体器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出现了与防空导弹相配套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AN/MPQ-5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2)国内:中国从60年代开始即开展相控阵技术的研究,并于70年代成功研制出7010大型远程相控阵雷达。在九十年代有研制出YLC-2全固态相控阵远程警戒雷达。2002年“海之星”舰载相控阵雷达试验成功。•不过,相对于一些陆基和舰载的大型雷达来说,机载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大的多,主要难度又集中在小体积T/R组件的研制上。国内目前单个T/R组件的生产成本要达数万人民币,而美国目前已经将T/R组件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四五百美元以下,因此我们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AN/APG-77:1991年完成飞行试验,2007年安装在了F22战斗机上,是世界上唯一成熟的应用在战斗机上的机载相控阵雷达系统。五、展望•相控阵雷达未来发展趋势:•1有源化;•2小型化;•3机载;•谢谢大家!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