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最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最新)为引导、促进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县(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推动贫困县(区)加快发展,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X〕1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XX政办字〔201X〕19号)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促进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县(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拓宽贫困县(区)产品流通和服务消费渠道,进一步提升贫困县(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有效推动贫困县(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组织实施社会购买、渠道畅通、质量提升、休闲旅游提升四大行动,促进贫困县(区)贫困群众农产品、旅游产品、劳务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富强XX、美丽XX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范围。组织动员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部队院校等,面向所有贫困县(区)、贫困村,扩大贫困县(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促进贫困县(区)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市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的常态化机制全面建立;所有贫困村实现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村,制定一批贫困县(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形成一批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贫困县(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支撑保障消费扶贫能力显著提升;贫困县(区)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动贫困县(区)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二、重点行动(一)广泛开展社会购买行动。1.组织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将消费扶贫纳入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和市、县(市、区)结对帮扶工作内容。鼓励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城市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县(区)产品,优先从贫困县(区)聘用工勤人员,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县(区)产品和到贫困县(区)旅游。鼓励各级工会、群团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到贫困县(区)特别是本单位帮扶的贫困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县(区)产品。组织开展贫困县(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活动,搭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医院、部队与贫困县(区)农产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单位食堂、餐厅选用贫困县(区)农畜产品,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负责单位:市扶贫开发办、市委统战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XX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各市级银行金融机构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2.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发挥市内各级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在国家扶贫日前后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发出倡议,引导全社会参与。将消费扶贫纳入我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县(区)产品和服务,吸纳贫困县(区)人口就业、投资产业扶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依托XX精准扶贫网等平台,推动参与消费扶贫各类主体的需求与贫困县(区)特色产品供给信息精准对接,扩大XX乡村特色美食、美景和优秀传统文化产品销售。(负责单位:市工商联、市扶贫开发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3.完善对口帮扶县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我市对口帮扶政策框架。帮扶区(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要组织引导本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和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与受帮扶县(大名县、魏县)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搭建贫困县(区)农产品消费平台,定期举办贫困县(区)农特产品对接促销会,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合作机制。受帮扶县要主动对接帮扶区农产品需求,依托当地特色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供给规模,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动贫困县(区)农产品就地加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组织贫困县(区)积极与京津、省内和市内超市对接,签订农超对接协议,在超市设立扶贫产品专门销售区域,组织各类消费扶贫活动,稳定解决贫困县(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负责单位:市扶贫开发办、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4.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协作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贫困县(区)职业教育和贫困人口就业培训,打造一批职业素养高、市场口碑好的专业化劳务输出品牌。鼓励企业到贫困县(区)举办招聘会,扩大贫困县(区)招工规模,促进贫困县(区)生源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县(区)投资办厂、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建设扶贫车间、加工点等,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要通过开展对口劳务对接、鼓励社会中介服务等方式多渠道征集对口协作地区岗位信息,对接贫困劳动力岗位需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就业岗位。对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项目优先给予政策扶持和就业创业服务,实现贫困劳动者“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负责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开发办、市商务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二)大力实施渠道畅通行动。1.构建农产品供应全链条。加强贫困县(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建设,建立上下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从农产品生产到批发再到零售终端的全链条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供销合作社、邮政和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在贫困县(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推动产地仓升级,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营销、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物流服务体系,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流通效率。鼓励美食林、阳光、联邦等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等市场主体与贫困县(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负责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扶贫开发办、市邮政管理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2.拓展农产品销售途径。支持贫困县(区)筛选、整合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组织鸡泽“天下红”辣椒系列、魏县饸饹面系列等农产品企业开展农产品线上交易和展示,参加北京有机产业联盟“千品进京”线上线下农产品优选活动。组织贫困县(区)及企业参加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的农博会、农贸会、展销会等系列专题营销活动,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指导贫困县(区)供销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系,建立贫困县(区)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县(区)集中采购滞销农产品。鼓励贫困县(区)在当地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火车站开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集中销售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贫困县(区)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对接合作,加快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推动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完善贫困县(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电商经营者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和用户终端等的能力。依托粮食、肉类等储备制度,优先收储贫困县(区)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引导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优先采购本地区符合条件的粮食,方便贫困农户售粮。(负责单位:市商务局、市扶贫开发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通信发展办、市供销社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3.建设流通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点体系。加大对贫困县(区)流通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点建设支持力度,给予积极的财政支持,加快贫困县(区)农产品全程物流体系一体化进程,完善贫困县(区)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增强对贫困县(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控,加强农产品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上下游有效衔接。鼓励市内各级供销社、邮政和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优化整合贫困县(区)产地物流设施资源,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按照“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要求,完善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指导贫困县(区)组织贫困乡村建立电商服务网点,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销售、融合发展。依托电商平台发展乡、村级电商服务社,帮助贫困户农副产品和手工制品实行网上销售,打通农副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持续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化合作,共建县、乡、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鼓励快递企业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专项服务,扶持贫困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负责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三)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1.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加强贫困县(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支持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鼓励贫困县(区)制定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推动XX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申请包括美国农业部NOP、加拿大COR、欧盟EU有机认证和英国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与国际接轨,走出国门。在贫困县(区)推广食用农产品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扩大贫困县(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面。加强贫困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产地与消费地监管信息共享、协调对接。推广标准化生产,带动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提高,提高品牌意识,以高质量赢得客户青睐、赢得市场。(负责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2.提升农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支持贫困县(区)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围绕贫困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选技术领先、装备先进、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在贫困县(区)建立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扶持贫困县(区)提升农产品储藏保鲜、分拣分级等能力,提高贫困县(区)农产品初加工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贫困县(区)、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聚,支持贫困县(区)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村镇。(负责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有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3.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5月10日“中国品牌日”、9月份“质量月”活动,鼓励贫困县(区)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品牌企业参加展示和推介,积极为参加企业提供展位,进行宣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