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荷马时代”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无论贵族或平民,成年男子就是公民平民农民手工业者*奴隶没有地位,不列位于其中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关系: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①政治上1)贵族掌握大权:首席执政官的职位;长老议会(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2)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1)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2)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所以,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社会政治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贵族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山地派→下层平民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工商业者①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②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梭伦改革的背景:①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政治上;经济上②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与平民联合,要求改革③梭伦成为首席执政官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一、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和“六一汉”制度1.内容: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②解放债务奴隶③废除“六一汉”制度-2-其他规定:①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②制定了“遗嘱法”③保护贵族,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2.评价:①贵族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②解除债务奴隶制,使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③雅典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前的权力分配:以血统划分政治地位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血缘)特权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义务越多原则: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1.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2.评价:①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②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三、改革雅典城邦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1.内容:①公民大会性质:最高权力机关职责:公民大会有权决定国家大事,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范围:所有公民②“四百人会议”性质: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职责: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范围:前三个等级的公民③公民陪审法庭性质:最高司法机关陪审员范围:各等级中抽签选出2.评价:①公民大会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赢得了广泛支持-3-②“四百人会议”执掌最高统治权③公民陪审法庭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被打破四、鼓励发展农工商业1.目的: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内容:A。农业:①提倡种植经济作物②禁止粮食出口B。手工业①对内: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父亲②对外: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C。商业:①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②确立私有制③倡导节俭3.梭伦改革的特点:①革命性②中庸性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①“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解放为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③国家权力机构改革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鼓励发展工商业加强了平民的实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2.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①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富有的第一、第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贵族依旧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3.梭伦改革的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4.梭伦改革失败的原因:①梭伦扮演的是“调停者”的角色②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公元前770年,东周春秋战国2.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政治:社会的发展新兴地主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4-③军事: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④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1)管仲在齐国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2.战国: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公元前445年,魏国魏文侯任命李悝(kuī)主持变法①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平籴(dǐ)法”③制定《法经》(2)楚国,吴起变法此外,齐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变法,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①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③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2.外部机遇:①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已分裂成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变法的根本目的: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对象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内容:①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经济)1)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变法最根本的举措)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税收政策的贯彻有利于经济交流②奖励军功、加强集权A.奖励军功1)实行二十等爵制,严厉禁止私斗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B.加强集权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2)废分封,普遍推行县制3)“燔诗书而明法令”,控制思想;制定秦律C.其他政策:①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②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2.商鞅变法的特点:①全面性②有成效(有效性)③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法律性)3.商鞅变法的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5-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的作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废除了奴隶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革了就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占据主动2.变法的历史局限:①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③商鞅变法也并为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3.商鞅变法对现今改革的借鉴意义:①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②改革必须坚持不懈③改革应该重视人才④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强化以法治国4.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背景:前者是奴隶主贵族政治下,平民贵族矛盾尖锐,后者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主要目的:前者是解决社会危机,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后者是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主导力量:前者是工商业奴隶主、平民,后者是新兴地主核心内容:前者是扩大平民政治权利,打击贵族特权,后者是确立封建私有制与中央集权,奖励军功性质:前者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后者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结果:前者是奠定雅典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后者是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使中国走上封建制道路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1)族源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东晋时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2)崛起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2、参照汉族封建政权进行的改革(拓跋珪)①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6-③仿汉制设官制,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④兴办太学,吸收汉族文化3.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二、改革迫在眉睫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社会发展,并借鉴汉族的一些统治方式②北魏统一后面临社会矛盾与统治危机1)政权制度建设欠缺,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混乱造成阶级矛盾尖锐2)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3)矛盾激化使得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③冯太后和孝文帝学习汉文化借鉴汉族经验决定改革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改革前期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取代旧制度2、措施: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②推行均田制1)前提: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2)基本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③设立三长制:1)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党长——里长——邻长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3)作用: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户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④推行新的租调制1)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2)作用: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二、改革后期1、特点: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推行汉化,移风易俗,进一步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2、措施:①迁都洛阳原因: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上: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军事上:受到柔然的骚扰和威胁地理上:偏居塞上,经略南方困难②移风易俗1)易服装2)讲汉话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4)通婚姻5)改籍贯③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典章制度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7-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仿汉族官制九品,修订律令作用: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封建化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表现:1)农业生产发展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利,荒地开垦,人口增加,种植、畜牧业发展2)手工业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3)商业日趋活跃洛阳多市场,货源充足;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取代实物交易;对外贸易长足发展②大大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举例: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3)仿汉族官制九品,修订律令③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鲜卑族完成了封建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神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且愈演愈烈2.原因:①土地兼并严重②政府不断增加赋税③连年战争和频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