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1班曾明[摘要]人类生活需要物质的繁荣,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弘扬,需要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生活享受,更需要人文情感的关怀,需要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协调。优秀的文化和生态环境要与人类共存,并能相互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完善,相互依存,共同持续发展。如何总结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然、科学与人文整合统一,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生态共荣,与文化生态共存的和谐空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关键词]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简述旅游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新兴产业。其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现代社会,没有文化追求的旅游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也是难以发展的。文化旅游可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1]。旅游业又是资源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旅游资源的长久永续利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平衡经济利益,实现代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2]二,保证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是其市场开发的核心标准。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既保证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又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它的实质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和发展,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复杂系统的整体推论、不断优化的过程,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核心是使旅游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融为一体。很显然旅游可持续发展包含了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不可能离开环境而生存,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空间有赖于环境的提供。19~20世纪,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盲目自豪的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正当人类为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的时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发展。为了寻求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承受的、生态与经济可协调的长期发展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entfuture)一文。该研究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3]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全球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诸多领域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关系。三,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策略1.高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开发力度,打造文化与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成立由旅游、规划、文化、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加强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同时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规划设计人员,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通过政府投入、经营权转让、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吸收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2.开展多种文化与生态旅游形式,丰富文化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以前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游览观光方面,而对参与互动没有太多的要求。其实文化与生态旅游更应该体现在参与体验方面,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探险、休憩、摄影、作画、野炊、野营、体育等。3.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著名文化与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热点。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通过多种形态媒体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如果不注意对自身的宣传,将会很快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文化和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得到了各地旅游部门的普遍重视。四,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所以注意的问题1.资源利用问题旅游区内及周围的传统建筑及自然风光利用应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进行,旅游开发应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有利于传统风貌的延续。总体上说,文物建筑、生态环境应严格保护,游览方式以参观为主;风貌及质量较好的景观应保持其自身的传统风貌,;对于一般性建筑或景观可以根据经营的需要进行适当改造,但改造后的建筑形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于特殊需要的地段可拆除原建筑,但必须报规划部门予以审批。2.适度开发问题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应注意协调如下几方面的关系:①核心地区区适度,协调区放宽;②居民密集区适度,商业、风貌区放宽;③可达性差的地区适度,交通方便地区放宽。3.开发规划问题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具体的调查探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果断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3、加强科学管理问题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4、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旅游的发展。五,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影响1.有利于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文化与生态旅游本身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广告宣传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方式,让人们自觉接受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变被动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特色文化为主动积极保护。[4]2.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没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所在,因此旅游区及当地政府对当地环境应尽力进行保护,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以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优于周边地区,以吸引旅游者。通过旅游开发,整治了生态环境,使山更青,水更秀,逐步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革。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3.有利于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开展促进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实现资源的价值,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一方面当地居民提供的民族特色商品和服务,对外向游客展示地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内强化了自身的认识;另一方面,居民在交流中揣摩、认识了各类游客的价值观念及其母体文化特征。因此,游客可以“发现所有的文化现象”以满足求知欲,居民也可在参与文化旅游业过程中获得文化交流,在比较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六,结语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共同构筑了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只有保护好我们所依赖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人类的发展才会延续。开展文化与生态旅游更是为了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参考文献:[1]张河清·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J].求索,2005,(1):94-96[2]李宇宏.景观生态旅游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5[3]《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著,王之佳等译[4]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经济地理,1997,第2期曾明学号:080903110106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