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推荐)微生物复习详细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绪言1、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易于分离培养,肉眼看不见的最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霉形体、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作用及与人类、生态关系的科学。2、微生物的发展: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3、兽医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动物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动物的致病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学科。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个体微小,要经染色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测定其大小的单位是微米或纳米。繁殖方式为简单的裂殖。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其结构略有分化,具有DNA和RNA,主要靠二裂法繁殖,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2、外形和排列方式:球状、杆状、螺旋状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螺旋状菌:弧菌、螺菌3、细菌的群体形态: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者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独立形态的群体,成为菌落,又称克隆。若长出的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间体细胞壁:是菌细胞外层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具有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免受损害、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分子筛的屏障作用。间体:间体:是细胞膜凹入细胞质内形成的一种囊状、管状或层状的结构,革兰氏阳性菌较为常见。其功能和真核细胞的线粒体相似,与呼吸有关,并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菌毒素及某些菌毛的基因均编码在质粒上。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具有与外来基因重组的功能。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包围整个菌体的一层坚韧而具有弹性的膜。5、革兰氏染色原理:[铵结晶紫(除分支杆菌外,其余均为蓝紫色);革兰氏染液(媒染剂,使染料吸附于细菌表面);95%酒精(脱色);石炭酸复红]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G+细菌: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还有大量磷壁酸(细胞壁特有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由糖链支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磷壁酸(teichoic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相互联结而成。G-细菌:外膜、周质间隙。外膜:脂多糖、磷脂、蛋白质、脂蛋白。脂多糖(LPS)革兰氏阴性菌所特有。由类脂A(lipidA)、核心多糖和侧链多糖(菌体抗原/O抗原)组成。外膜蛋白(OMP)6、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失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变形(能长久或短暂的进行有丝分裂)。原生质体:G+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的细胞质的菌体。球状体(原生质球):溶菌霉等作用G-细菌,仅能出去细胞壁外层的肽聚糖,形成有外膜包围的菌体,称为…。补充:青霉素类抗菌作用的机理: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串珠试验:在有微量青霉素存在时,炭疽杆菌可形成L型菌,菌体呈“串珠状”,类似“串珠状菌链”;而类炭疽杆菌由于对青霉素不敏感,则不具有此特性。7、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孢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S层: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是一种最简单的生物膜,其功能除作为分子筛和离子通道外还具有类似荚膜的保护屏障作用,能抗噬菌体、蛭弧菌和蛋白酶。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某些杆菌和个别球菌,有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规律的收缩,引起菌体的运动;鞭毛与细菌的致病性也有关系)菌毛:某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也称为菌毛;可以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与运动力无关,普通菌毛与黏附有关,性菌毛与接合有关。芽胞:某些G+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者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中央芽胞、偏端芽胞、顶端芽胞、游离芽胞)补充:芽孢具有较厚的芽孢壁,多层芽孢膜,结构坚实含水量少,折光性强,结构多层而且密,各种理化因子不易透入,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容易变性,此外芽孢内含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称为酸溶性芽孢小蛋白,与芽孢芯髓内的DNA紧密结合使之免受辐射、干燥、高温等破坏,芽孢不能分裂繁殖是细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结构。芽孢结构多层而且密,各种理化因子不易透入,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容易变性,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比繁殖体强得多,特别耐高温和渗透压作用,一般化学药品也不容易渗透进去。杀灭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温灭菌法(判断高压灭菌器是否有效常以能否杀灭芽胞为标准)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8、细菌的化学组成:水分、矿物质、有机物9、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可按其功能分为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和组装四个步骤。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10、生物合成:作为鉴别细菌的主要措施,细菌生物合成环节可被药物影响。11、个体:无性繁殖,二等分裂,世代时间群体:迟缓期、对数期(对抗菌药物较敏感)、稳定期(毒素等代谢产物产生)、衰亡期(生长曲线的应用)生长曲线:如果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12、人工培养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PH7.2-7.6)以及必要的气体环境特殊:霍乱弧菌最适为7.8-8.0,乳酸杆菌在PH3.4-4.5时可生长,霉菌则在PH3.0-6,0生长良好氧气: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嗜氧菌培养基,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补充:基础: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在液体(肉汤)培养基中,加入2-3%琼脂即为固体培养基,加入0.2-0.5%琼脂即为半固体培养基接种并观察细菌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形态、大小、边缘、表面构造(湿润度和光滑度)、隆起度、透明度、颜色等,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β溶血、α溶血)。13、细菌的生化试验(分解产物的检测)糖类分解试验:细菌分解糖的能力是不同的,与其体内分解各种糖的酶有关,加入指示剂。结果:⊕:产酸不产气;○:产气;-:阴性(产酸)VP试验:大肠杆菌与产气杆菌均分解葡萄糖⊕,为区分两菌可采用VP试验及甲基红试验。结果: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阳性。甲基红试验:指示剂甲基红结果:大肠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培养液呈酸性pH<5.4,指示剂呈红色。阳性。枸橼酸盐利用试验: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如产气杆菌,使培养基变为碱性,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BTB)由淡绿转为深蓝→阳性结果:大肠杆菌→阴性吲哚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玫瑰吲哚(阳性)注意:生化反应→鉴别细菌,对革兰氏染色反应和菌体以及菌落形态相同或者相似的细菌尤为必要。其中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4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为IMViC试验菌名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大肠杆菌(不产硫化氢)++--产气杆菌--++沙门菌(产硫-+-+化氢)第三章外界因素14、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常用名词:杀菌作用(bacteriocidicaction):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抑菌作用(bacteriostaticaction):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作。抗菌作用(antibioticaction):某些物质所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物体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防腐(antisepsis):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asepsis):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滤过除菌(sterilizationbyfiltration):指通过滤的方法除去材料中的细菌。⑴物理因素:高温、辐射、滤过、干燥1、高温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灭菌、巴氏消毒法→牛奶&酒精、流通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芽孢等。2、低温:菌种保存,快速冷冻和快速解冻,加10%甘油等作保护剂。3、干燥4、辐射光感作用、光复活作用。可见光,阳光,紫外线(200-300nm),其中265~266nm的杀菌能力最强⑵化学因素A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1、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如酚、醇、酸、碱、醛、重金属等。2、损伤胞浆膜,如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3、干扰细菌的酶代谢,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等。4、改变核酸的功能,如染料、烷化剂等。B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2、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3、温度4、酸碱度5、有机物6、药物的相互颉颃⑶生物因素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主要作用机理为: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浆面影响通透性、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植物杀菌素:植物中存在的杀菌物质细菌素:由细菌产生的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只能作用同种不同株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感染细菌的病毒。补充:A抗原性及抵抗力:具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B增殖过程:吸附、侵入、增殖、裂解。C、与寄主细菌的关系:溶菌反应,溶原性D、实际应用: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第四章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土壤、水、空气细菌检查的方法: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价补充:水质细菌学检查三项指标指标名称意义国家标准菌总数检定1ml自来水中所含各种活细菌数100个大肠杆菌价能检出1个大肠杆菌的最小自来水量300ml大肠杆菌指数在1000ml自来水中检出的大肠杆菌数3个15、细菌在人体分布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寄居于动物体对机体无害且有益和必需的微生物类群。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衰老作用菌群失调:指机体、菌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致宿主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栖居处发生改变。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悉生动物:一切生命形态都知道的动物。无菌动物(GF):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SPF):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清洁动物:来源于剖腹产,饲养于半屏障系统,其体内外不能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普通动物:指在开放条件下饲养,其体内外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寄生虫,但不能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的动物。第五章病原菌的致病作用要点提示a、病原菌致病性和毒力的概念:病原菌致病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程度的大小。b、病原菌侵袭力的概念:侵袭力导致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与扩散。c、病原菌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包括抗吞噬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