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繁荣期(一)发展历程:新德国电影运动是一场持续时间很长,而且经历多次潮涨潮落的电影运动,它不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那样是一次由盛而衰直至消亡的过程,他一直保持一种发展态势,但又多次掀起高潮,又多次陷入危机。1、1962《奥伯豪森宣言》似乎轰轰烈烈,表现出了年轻德国电影人敢破敢立的艺术革新精神,宣称“我们要创造新的德国电影”,并大张旗鼓声称“我们已经对新的德国电影有了具体的、精神上、形式上和经济上的设想。”,但接下来三年无所作为,三年期间只拍摄了一部影片,且水平平平。2、1966年,以克鲁格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在国际电影节多次获奖,出现了第一次创作高峰。但又因为联邦德国政府一会修改电影资助法,要求申请者必须拿出一部所谓的“资历证明影片”才能申请资助拍摄新片,这几乎断送了这一电影运动,致使70年代初新德国电影运动又一次陷入空前危机,1970年,有19部影片无法找到买主,无人投资拍摄。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中期才基本结束。4、繁荣期70年代中期,由于西德政府再次加强投资,同事美国大发行商和西德电视台的大力协助,新德国电影运动进入一个“繁荣期”,涌现出一大批“导演明星”和流光溢彩的电影佳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学派四杰的:法斯宾德赫尔措格、文德斯施隆多夫。(二)创作:这些导演从70年代开始连连在国外电影节上获得成功,1、1974在国内屡遭批评的法斯宾德凭借影片《恐惧吞噬灵魂》获得戛纳电影节评论奖,在巴黎还举行了“向法斯宾德致敬”的影展。法是新德国电影成就最高的导演,被誉为“新德国电影奇才”“德国神童”“怪才”,他生于1946年,死于1982年,享年36岁,从其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年)到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年),短短13年间,他以罕见、旺盛的精力,设置了40余部影片,最高记录是一年拍摄7部影片,录制两部广播剧,常人无法想象他的工作效率和节奏。2、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上帝反众人》虽然在国内无人问津,但该片在75年戛纳电影节获得国际影评人联合会特别奖,并风靡法国、意大利、瑞士、莫斯科等国家。3、1975年,伦敦和纽约电影节上,新德国电影几乎囊括了所有奖项,更是让全球为之瞩目。3、1979法《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成为最轰动影片,这部影片不仅获西柏林最佳女演员金熊奖,最佳摄影技术银熊奖,还获得联邦德国政府颁发的银质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置景奖,终于结束新德国电影在国外获奖在国内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同时,在1979年一年间,新德国电影运动冒出37部影片,大有20年前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声势,但和新浪潮早期处女作的粗制滥造不同,新德国电影的影片普遍具有一定水准,一大批高质量的影片把新德国电影运动推向了一个繁荣而成熟的新阶段,从此,西德电影一改往日沉闷与落寞的形象,成为各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引人注目的生力军,西方影评界这样评论那时候的西德电影的:“今天,在世界各种规模的电影节上,只要有西德参加,新德国电影没有不获奖的。”的确,翻开这一时期的电影节获奖名单,比比皆是西德电影人的名字。新德国电影进入最佳状态。4、1979施隆多夫《铁皮鼓》又获戛纳金棕榈奖,并于次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更是将新德国电影运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三)美学特征第二代导演是属于平衡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一代导演,他们不满于“青年德国电影”导2演那样直接摹写现实的做法,而希望运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段表达他们批判社会的变革社会的愿望,而希望运用更丰富的艺术手段表达他们批判社会变革社会的愿望,他们受新浪潮的影响更深,在艺术上更趋现代化,他们个人的作品在题材、结构风格、叙事的笔调及造型语言上个有建树,风格不同,但他们对时代历史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对电影形式的美学特征的发现与开拓,呈现出某种审美的同一性。1、他们重新确认了电影的叙事功能,总是与历史、社会生活相交织,赋予叙事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克服了现代主义电影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弱点。如施隆多夫的《铁皮鼓》原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和成人世界,原本具有寓言性质影片充满了了怪诞、夸张变形的色彩,有着现代派电影的美学基础,但导演并未因此排斥叙事,将奥斯卡成长与社会、历史、生活相交织,一宏阔的历史视野发硬纳粹罪恶,展示第三帝国时期德国市民众生相。这部影片以讽刺荒诞的基调,用视觉形象解释了1924-1945年的德国的阴暗面,展现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中各色人物的腐朽堕落、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和逆来顺受的软弱性。影片时间跨度很大,从24-45年,就像是一步德国近现代史。以奥斯卡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让我们看到了德国市民的众生相。母亲与表哥的不伦之恋,以及与父亲玛策拉特构成的畸形病态的关系。母亲水性杨花,轻抚放荡,在婚后多次还要去和表哥幽会。父亲见风使舵,原本是贝多芬的信徒,可在二战爆发后,却成了纳粹的走狗,在二战尾声,当苏联红军进驻但泽,搜捕纳粹党徒时,他又将纳粹徽章丢掉,以图掩盖自己纳粹身份,可被奥斯卡塞到他手里,无奈之下他只好吞到自己嘴里,被活活卡死了。父亲在阿格内丝死后,又强奸女仆玛利亚,这一切都被奥斯卡看在眼里,而玛利亚又和奥斯卡相爱,于是一个婴儿就在这样畸形的关系中诞生了,成了奥斯卡的弟弟。混乱的男女关系,乱伦的恋情,充斥了这部影片,让我们确实看到了德国小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道德沦丧。2、确认电影的大众媒体性质,注重叙事的外观观赏价值与历史内涵思辨价值的统一,从而克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艺术封闭性,探索出了一条使理性与形象互相渗透融汇、使电影的审美价值与大众观赏性趋于和谐道路。施隆多夫认为电影是大众化的媒介,就像20世纪初期的五分钱歌剧那样,他拍的是标准的德国片,而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追求娱乐性和通俗性。如《铁皮鼓》中,奥斯卡诞生时,导演便采用了特技镜头,只见胎儿在羊水中浮游,但眼睛却在直视摄影机了,好想要急于来到这个世界似的,但降生后,护士将其双脚提起,浴室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切马上都颠倒了,两个父亲进门看他,也是倒立的,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世界都是黑白颠倒、混乱无序的。在奥斯卡三岁生日时,他看到那些客人打情骂俏,他也看到他的母亲和舅舅竟然在打牌时用脚来挑逗对方,在他目睹了成人世界的丑陋和龌龊后,他以拒绝成长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丑陋虚伪成人世界的抗议。他总在不停的敲击铁皮鼓,每当他遭到成人的进攻和威胁时,每当他目睹到人间丑恶时,他便以敲击铁皮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抗议和不满。导演以主人公奥斯卡拒绝生长和尖叫抗议,来表达对虚伪丑陋道德论撒更的成人世界的抗议,以敲击铁皮鼓来破坏纳粹游行集会的鼓点节奏,从而使原本煞有介事的游行变成一片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海洋,来表达对纳粹暴行的控诉,而影片最后,当他父亲死后,他决定开始重新生长,以此更能体现出他对旧有世界的摒弃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影片主旨意蕴深厚,故事性、形象性与理性融为一体,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思辨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新德国电影不仅在艺术价值上的以确认,在商业上也取得很大成功,改变了早期德国电影国家上得奖,国内不卖座的局面,这种改变对于保持系德国电影运动发3展势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能摆脱新浪潮和左岸派电影的命运,得以持续发展下去,历时20年而不衰,美国著名导演科波拉在回顾70年代世界电影发展的情况时曾说:“过去的10年是属于新德国电影的,联邦德国是惟一有作为的国家。”第四节美国新好莱坞电影有人说,对于美国公民来说,没有文学戏剧是一种精神上的损失,而没有电影则是一场灾难。好莱坞一直是美国的早梦工厂,他所营造的一个个神奇瑰丽的梦境,让全世界人们心驰神往,他是美国电影的晴雨表,他反映着美国的梦想与愿望,也显示着美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多少年来,美国电影独步世界影坛的局面一直没有动摇过,然而二战的硝烟使好莱坞失去了昔日的荣光,战后各民族电影的蓬勃兴起,各电影流派纷呈跌出,美国电影雄霸世界影坛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从电影行业本身来说,60年代的好莱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