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与德国电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法国电影与德国电影教师:方云端与高度模式化的好莱坞商业类型电影不同,欧洲电影具有悠久的作者电影与艺术电影传统,呈现出导演鲜明的个性特征。1959年,在法国的戛纳电影节上突然出现了一批由年轻导演执导的别具一格的影片,如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四百下》、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其》、让.吕克.戈达尔导演的《筋疲力尽》等,这些新人新作无论在题材、主题还是艺术手法方面都充满创新开拓精神,形成一股独特的美学潮流,被敏感的新闻记者命名为“新浪潮”电影。第一节法国电影与“新浪潮”电影运动一、“新浪潮”电影的简介(教科书33页)“新浪潮”运动给电影带来了新的气息,主要指1958-1959年间涌现的法国青年导演创作现象。当时安德烈·巴赞主编的《电影手册》聚集了一批青年编辑人员,如夏布罗尔、特吕弗、戈达尔等50余人。他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1.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战后,法国电影进入低潮。首先,法西斯的垮台、斯大林的去世、不光彩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和越南战争。所以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的理想幻灭。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关注这些年青人,描写这些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2.“新浪潮”电影创作的整体风格作品以表现个性为主,体现了“作者论”的风格主张。导演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大量运用类似于记录片和新闻片的拍摄方法,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出反传统、追求创新的倾向。特吕弗《四百下》;戈达尔《精疲力尽》(1959年)•“新浪潮”电影以表现个性为主。特吕弗的《四百下》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著名的《精疲力尽》(1959)就是其创作风格的最好体现。•“新浪潮”不仅促进了法国电影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也引发了现代主义电影思潮在欧美各国的第二次兴起。像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理念1.电影描写的对象和中心较以往的电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在以往的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作品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描写故事,描写人物性格和命运,给人的感觉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的一面,即使刻画内心世界的戏也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在动作来反映的。而在新浪潮导演看来,电影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要比人的外在活动更有意义。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通过回忆、梦幻、想象、潜意识活动等等,将人物的种种内心活动、心理状态、情感态度搬上银幕,并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手法。对于电影艺术来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2.新浪潮电影在题材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淡化故事情节,有些影片叙述的仅仅是某个片段,或某段生活经历。最典型的就是《去年在马里安巴德》这部影片。新浪潮导演在选择题材时,特别青睐童年题材和两性关系题材。童年题材: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生活痕迹,贯穿着个人的记忆;在两性关系题材中,他们巧妙地寻找突破口,把作者关于伦理、道德、婚姻、爱情、性爱等思考融入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意味。3.新浪潮电影还表现出对“物”的强烈偏爱。在新现实主义电影中,“物”是作为环境构成因素出现的;但在新浪潮电影中,“物”却成为显示意义的影像,常用来表达某种特殊含义。例如:《去年在马里安巴德》——迷宫般的花园别墅;《四百下》中的大海。4.叙事的手法细腻丰富,偏爱长镜头。5.新浪潮电影的另一个创作特点是叙事方法的变革。“优质电影”作为法国传统电影的代表,具有剧本构思精巧、摄影画面精美等特点,带有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新浪潮电影正是在内容上弥补了法国“优质电影”的缺陷,体现为:(1)镜头的组接常采用“闪回”技巧,对现实时空与回忆往事的心理时空进行平行交叉的组接。(2)叙事常采用非线性的结构,让时间变形,让意识去支配时间的流向,影片结构呈现多时空交叉的特点。(3)在语言方面发明了“跳接”。颠覆了好莱坞惯用的剪辑模式。三、新浪潮电影的美学特征1.“作者电影”观念“新浪潮”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不少的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在影片的主题与内容上,“新现实主义”带有重大的社会性,而“新浪潮”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新浪潮”电影大都专注的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因而有很强烈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比如特吕弗的《四百下》。“新浪潮”电影采取了与好莱坞的“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很少的经费、选择非职业演员、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的实景拍摄,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2.电影技术上的创新(1)摄影方法上,“新浪潮”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大量使用长镜头。影片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风格出现。(2)音响处理上,“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3)剪辑上,蒙太奇不再作为表达思想和解释心理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时空切割的手段。(4)表演上,大量非职业演员的启用,形成了“不表演的表演”风格,更加本色。四、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1958年夏布罗尔《漂亮的塞尔其》;1959年让-吕克.戈达尔《精疲力尽》;1959年特吕弗《四百下》,雷乃的《广岛之恋》。50年代末形成的“左岸派”电影更加全面地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主题集中在“记忆和遗忘”的矛盾中,重点描写人物内心的活动,对外部环境采用记录的方法,具有更为浓重的文学特质与现代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的经典法国影片的推荐:吕克.贝松:《杀手莱昂》、《第五元素》;让·皮埃尔·热内:《天使艾米丽》;克里斯托弗·甘斯:《狼族盟约》;作者电影味道更浓郁的作品:奥利维埃·达昂:《玫瑰人生》;朱利安·施纳贝尔:《潜水钟与蝴蝶》;洛朗·康泰《围墙之间》。阿伦·雷乃《广岛之恋》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真的,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电影。——杜拉斯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中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他把剧情片、纪录片、拍摄和剪辑、声音和画面的界限完全消解与打破了,他的电影使一种形式交错成为可能。但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回首这部影片,阿伦·雷乃作为现代电影大师在法国精神生活中和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位置却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节德国电影——后现代经典《罗拉快跑》•一、德国电影的概述•二战以后,德国电影陷入困境,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下,思想倾向艺术革新,将艺术形式和哲理思想相结合。•早期的电影作品主题贯以表现小市民畸形的、空虚停滞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思辨性、批判性和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感。代表作品:《爱必死更冷》、《莉莉.马莲》、《铁皮鼓》、《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新德国电影: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功能,将历史创伤和战后德国重建的阴暗画面交织展开,赋予历史思辨色彩和哲学深度;同时,重视电影的大众文化特征,在较高层次上达到了电影审美与大众观赏性的生动融合与有机统一。二、“后现代”的哲学背景1.“后现代”的哲学背景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历史是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内展开的。主客二分由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其端。近代西方哲学意识到思维与存在即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从而力求克服对立,达到统一。黑格尔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使对立统一的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近代西方的历史可以说是在这一哲学原则的指导下不断认识、开发、征服自然的历史。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发现,人对自然的征服所带来的并不全是正面效应;人在过于相信自己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人性分裂的痛苦。换言之,主客二分及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是科学的发达、物质昌盛;但伴随而来的,一方面是物统治人,另一方面是形而上的普遍性和确定性把人的本质加以抽象化、绝对化,从而压制了人的具体性和个性。所以,反对异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又成为了现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主题。揭示这一主题最为充分的就是所谓的“后现代”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因而,取消意义、嘲笑价值、反对中心、零散化、无深度、反主体性等等,成了概括后现代哲学和美学的主要词汇。2.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多元性、边缘性、不确定性、悖论性和差异性为标志,以价值颠倒、视点位移、规范瓦解、种类混淆等修辞手段来消解一切恒定的常规与秩序,以此表明它自身的不确定性。三、后现代电影的概述•美国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概括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的特点是:流行性、短暂性、可消费性、低成本、批量生产、青春性、诙谐、性感、炫奇弄巧、魅惑力和商业化。•在广义上,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上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在狭义上,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四、通过电影《罗拉快跑》解构后现代主义电影•德国影片1998年摄制•编剧、导演:汤姆.提克威•主演:弗兰卡.波腾特•莫里茨.布雷楚•本片导演最高明之处就在于:搭建传统电影的平台,让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神韵来唱戏。1.思考:•德国人的性格?•动画在本片的作用?•说故事的方法有何不同?•你选择的结局是什么?•音乐如果换掉会怎样?•你幻想中的情人?2.全片结构四个大段落:(一个因,三个果)1.罗拉接到男友的求救电话,需要在短短的20分钟筹集到10万马克;2.罗拉快跑引出的三种结局:(1)去向父亲求救,空手而归,帮助男友(曼尼)抢劫超市,罗拉被警察射杀;(2)为帮助男友(曼尼)罗拉抢劫了父亲的银行,但曼尼却被车撞死,她的努力等于白费;(3)罗拉的运气特别的好竟然从赌场上赢取了10万马克。曼尼也找回了丢失的钱袋。3.解构影片德国的哲学家1康德;2马克思;3尼采;4黑格尔;5叔本华;6莱布尼茨;7海德格尔;8雅斯培尔斯;9维特根施坦;10哈贝马斯;11阿多尔诺;12谢林;13胡塞尔;14狄尔泰;15费希特等等。日耳曼民族是一个思想者的民族,德国人天性中的思辨力量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