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学设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设计者:蔡姬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内容。2、明确“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28约束能力,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教养。3、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警醒同学们能够自省自律、做到防微杜渐。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研究讨论式教学法3.情境体验式教学法4.适时穿插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案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发兴趣1、未成年人犯罪困扰全球各国及地区。在其他国家,一些青少年学生精神颓废,暴力冲突事件不断,甚至发生学生校园枪杀事件。各国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出示:美国、德国、英国:社区干预青少年犯罪;日本:微罪处分制度;在中国,我们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本法隶属于社会法法系,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29律责任和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法中的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二、初读法律条款,掌握概念1、出示法律条款,学生自由读,思考讨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小组内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前者,涉及的是道德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三、深度解读条款,明确联系1、讲述:在法律中,还有一种行为叫“违法行为”,是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本法中提到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有什么联系呢?2、学生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预设: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30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4、教师总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实际是一些不良习惯从轻到重的不断强化过程,若不注意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学生守则等来要求自己、管理自己、熏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而沾染上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不加管束,任其发展,必然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四、出示真实案例,分析原因1、出示案例:16岁的成成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在向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1)读案例,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成抢劫行为的发生?(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4)师小结: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从旷课开始。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2、学生说说自己收集到的“不良行为”导致“违法行为”的案例,相互谈心得体会。五、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任务。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自己懂得了有关哪方面的法律知识?2、教师总结:同学们,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大错误。要想不犯大错误,就要学会自我保31护,学会拒绝,不被不健康的东西所左右,不随波逐流瞎盲闯,不受黄色、灰色、黑色污染,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教养!这是因为,良好教养是一个人理智、本能、自制力和包容心共同作用的结果。请同学们记住:恶习伤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关怀你。关键是一句,路在脚下,成长进步,要靠你自己去努力。3、课后实践活动:找出好朋友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并给出合适的改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