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第一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授课专家:邢文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邢文英为了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活动,农业部在2001年6月推出了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创建活动。这项活动一推出,得到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各地在创建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政府直接推动,导向性强,推动力大,效果显著。一、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据对100个基地县上报的创建活动总结和抽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示范区内生产的农产品,按无公害标准判定,蔬菜、水果、茶叶合格率在95%以上,比创建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蔬菜合格率在94%以上,水果和茶叶在98%以上。湖北省云梦县,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由2001年春季的82%提高到今年夏秋季的99.5%。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生产的桃、梨、葡萄等水果,经检测全部合格。安徽省金寨县,2002年对80个茶叶产品抽样检测,全部合格。(二)示范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无公害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100个示范基地县共建立了5000多个示范片或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500万亩,生产无公害农产品2000多万吨,新增产值近30亿元。江苏省东台市预计2002年生产各类无公害蔬菜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新增产值6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0元。(三)出口创汇逐步增加,出口受阻有所缓解。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2范基地县严格按照出口国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安全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从根本上破除了一些国家的技术壁垒,出口创汇逐步增加。山东省今年1-10月,以出口无公害蔬菜、水果、禽肉为主的农副产品创汇4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湖北省鹤峰县预计今年出口茶叶1100吨,比2000年增加600吨,新增创汇110万美元。(四)示范带动作用和效果显著。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创建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带动了省、地、县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资金投入,扩大了示范面积和规模,促进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最新检测结果表明,全国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四川省在创建活动期间,已经投入2300万元用于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经认定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6个,面积549万亩,认证合格产品173个。二、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保障措施(一)政府组织推动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关系千千万万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是满足群众最基本的食品需要,因此,无公害农产品行动必须是政府推动的,必须带有较强的推动力度。为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统一指挥,各省人民政府和各示范基地县政府都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和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层层推进,加大了宣传力度,实施有效措施,提高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1、建立了专门的行政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为了抓好无公害示范基地县建设,有的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县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有关乡镇的乡镇长等。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了创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召开了动员会,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组织检查。2、成立了创建工作实施小组并认真组织实施3有些县成立了创建工作项目工作实施小组,协调蔬菜、农科所、种子公司、植保站、土壤肥料站等方面的技术工作。领导到位,生产技术措施到位,县、乡镇、基地形成了一体化,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开展。3、制定并实施了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政策措施如浙江省临海市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对被国家、省级权威机构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的奖励1万元,认定绿色食品的奖励2万元,对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显著的给予一次1-5万元奖励,有利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柑桔的积极性;北京市蜜云县扶持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的奖励政策有:(1)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新建日光温室,每亩奖励2000元。(2)各种植保措施,包括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补助70%。(3)滴灌补助30%。(4)申报A级绿色食品标识的奖励3万元。(5)生产出口定单硬质番茄的每亩奖励600元,工作人员奖励50元。(6)重点示范基地,县免费统一制作标牌、橱窗、标语等宣传措施。达到市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收标准的,奖励电脑一台、农药残留速测仪一台。4、增加基地投入。河北省永年县县直干部职工集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永年县无公害科技示范园区,还通过引进外资,争取国家省投资,吸引群众集资1150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园,刘营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个示范园区引进建设冀优I型日光温室200栋等先进的生产设施。5、制定了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种管理办法:各地为了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地方政府、人大出台了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地方性法规。——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4——无公害蔬菜生产产地环境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条例——无公害蔬菜农药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档案管理办法及责任追溯制度——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及绿色食品证书管理办法。(二)良好的产地环境条件是前提产地的合理选择和认定是防止农产品污染,切断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的关键措施。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必须按照对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和限制,进行产地条件的检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有:1、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产地环境调查的目的是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状况,为优化监测布点提供科学依据。其重点在于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区域污染控制措施,并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对产地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自然地理、气候与气象、水文状况、土地资源、土壤肥力、植被及生物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2)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和农田水利,农、林、牧、渔业发展情况和工农业产值,农村能源结构情况);(3)工业“三废”及农业污染物对产地环境的影响(工业污染源及“三废”排放情况,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土壤、农区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源的影响和危害);对于工业“三废”对产地环境的影响,要重点了解主风向和次风向方面的污染源状况、农用水源上游、下游污染源状况(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等);对农业污染对产地环境影响,则要着重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排放(畜禽粪便、秸秆、废水及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废物等)等生产性污染源和污染物对产地本身及其周围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4)农业生态环5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生态农业试点情况、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清洁生产情况等)。2、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区域的空气、水、土壤,监测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五个环节。监测点位布设、样品的采集与贮存、监测项目的选择和分析方法的确定、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数据处理。3、检测内容农田水质监测:水质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应重点放在产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其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供水源。布点、采样与样品分析方法应严格按照《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进行。水质监测项目主要有pH、镉、铅、铜、锌、汞、砷、六价铬、氰化物、氯化物、化学耗氧量、溶解氧、氧化物等13项。农田土壤监测:土壤监测点的布设以生产区内相对污染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块为重点,兼顾监测区域内主要土类为原则,根据环境因素不同,可采用网格法、随机布点法或放射型布点法。布点、采样与监测项目测定方法严格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进行。土壤监测项目主要有pH、阳离子代换量、镉、铅、砷、汞、铬、六六六、DDT等9项。农区大气质量监测:大气监测布点应根据产地主导风向,确定以可能对产地大气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下风向为监测重点,同时兼顾产地内部有可能的污染区。具体布点、采样要求和监测项目测定方法应按照《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2000)进行。大气监测项目主要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铅、氟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臭氧等6项。4、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依据的是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国家已制订和发布了系列无公害种植业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对有关无公害种植业产品产地的大气环境质量、灌6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分别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自然环境状况、主要工业污染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产地环境现状初步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布点的原则和方法、采样方法、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分析测定结果);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评价所采用的模式及评价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评价结论);以及产地环境综合防治对策与建议。从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县均通过省级以上环境检测机构的检测评估,各地选择生产基地基本做到了远离工业区,远离公路、远离污染源,基地基本选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个别县在监测中发现原部分生产基地不符合产地条件,立即进行了调整。例如,广西贺州市依据环境评估结果,取消了贺街镇河西村和长利村参加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的资格。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北方好于南方,茶叶基地优于水果和蔬菜基地,有93个县基本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条件要求,但有7个县存在部分指标超标。超标原因:一是个别基地污染元素本底值高;二是工业“三废”排放影响;三是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对产地条件不合格的县,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又组织进行了复查,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为此,有些县已采取措施,重新调整了示范基地布局。首批开展创建活动的100个县都是全国的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大县,通过创建活动,推动了支柱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优势区域的逐步形成。(三)抓好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关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最关键的环节是抓好生产过程的控制,在生产管理上切实加强监管。1、制定生产技术规程,按标准生产。一是制定和推广实施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龙泉驿区针对主要水果树种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建立了5万亩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中心控制区和1200亩无农药污染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园,二是推广普及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各地在创建活7动中普遍推广抗病品种、选用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有些基地还采用了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三是开始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责任可追溯制度。四是开展产地农残快速检测服务。如山东省寿光市政府发文要求,每个示范基地必须每月完成200个蔬菜样品的检测任务,全年不少于2000个样品。五是规范农业投入品,堵住污染源头。如福建省农业厅农业执法总队去年以来先后3次对以无公害示范县为主的地区进行农业投入品打假查处行动,对省内农药市场的农药产品质量和农药标签情况进行了抽查,共抽查农药假冒、伪造、无农药登记证产品12个,农药抽检合格率达到93.33%。2、加强投入品管理,堵住农残源头。今年我部先后发布了有关农药管理的两期公告(第194号、第199号)和部长令17号。停止受理11种高毒、剧毒农药新增登记,停止批准高毒、剧毒农药分装登记,撤销部分高毒农药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规定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对农药限制使用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省区市和示范基地县都印发了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加大了执法力度。如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湖北省云梦县、河北省定州市等作出了禁止在蔬菜基地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规定,对粮棉产区允许使用的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登记造册、跟踪检查。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了农药执法大检查,对假冒伪劣、标签不合格的农药依法进行了查处,整顿规范了农资市场。3、搞好技术培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