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3)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链接:必修一:P13必修一:P14第三、四段必修二第一课:P6第一段第二课:P8第三段、P9第一段、P10第二段。第三课:P13第一段、P14第一段、第三段。(一)考点梳理(宋元政治制度)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2、行政: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负责监督。3、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4、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的祸根。禁军通判藩镇割据积贫积弱(1)措施: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北宋君主专制的加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1、元朝实行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的节制。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三、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宣慰司中央中央集权省制地方行政制度四、元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措施: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中书省一、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耕作制度: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或三熟。注: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稻麦轮作宋朝2、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名窑。五大3、丝织业:品种繁多,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4、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两宋以后,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手工业。民营5、元朝: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黄道婆(一)考点梳理(宋元经济)6、商业的发展:(1)原因: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2)表现:两宋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元朝商业繁荣,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交子大都7、市的变迁宋朝时期,城市中和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坊市草市佛山镇经营时间8、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3)宋朝:同亚非很多国家进行贸易,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在主要港口先后设七个市舶司。海外贸易税收泉州(二)重难点解读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③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1)目的:(二)重难点解读2、元朝行省制度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控制。(2)内容:A、全国共设10个行省,中书省直辖“腹里”(河北、山东、山西)B、省下设路、府、州、县;C、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元朝行省制度(3)行省职能: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拥有军、政、财大权,但行政权力受中央节制,省的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①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行政权)②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军权)③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财权)④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⑤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牵制。(4)意义:①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②是我国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3、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利弊①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②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等;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行政体系。②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④地方权力分散。⑤中央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考核。(1)特点:(3)弊端:(2)积极作用:4、古代三大地方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朝代权力来源拥有权力与中央的关系作用相同世袭盛于西周,亡于秦朝确立于元朝,沿用至今确立于秦朝,沿用至今皇帝任免和调用皇帝任免和调用拥有封地和统治权只有俸禄,无封地,无统治权只有俸禄,无封地,无统治权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经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1.(2012湖北省二模)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黄宗羲在材料中论述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据此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设“通判”一职。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与材料也不符。本题选A项。2.(2012届浙江省调测)《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②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③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④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元朝行省制。材料涉及元朝行省管辖区域的变化,并未提到行省制度的时行时废,排除②3.(2012年西安市)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事务【解析】考察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解。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吸取五代灭亡的教训,即武人掌权,飞扬跋扈,导致地方割据,所以他派文臣到地方坐知州。【答案】C【解析】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料反映出元朝地方官员的权力制衡,但应该认识到最终还是集权于皇帝,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B项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答案】A4.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5.(2012年陕西一模)“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A.唐朝户部尚书B.宋朝三司使C.宋朝转运使D.明朝布政使【答案】B【解析】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五代”,以及“盐铁、度支、户部”,即可知为宋三司使。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