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角膜KP的知识整理1.定义: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靠近虹膜侧房水流动向上,靠近角膜侧房水流动向下,炎症细胞等可沉着于角膜后壁,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称为角膜后沉积物KP(keraticprecipitate)。2.形成机制:由于血一房水屏障破坏,房水中进入大量炎性细胞和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随着房水的不断对流及温差的影响,渗出物逐渐沉着在角膜内皮上,多在角膜下部排成基底向下的三角形角膜后沉着物。3.KP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角膜内皮有损伤前房有炎症细胞或者色素。4.分类:(1)粉尘状KP(图1):由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多见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2)羊脂状KP(图2):由类上皮细胞及巨噬细胞构成。多见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3)色素性KP(图3):小色素颗粒附着于角膜内皮上。色素可来自葡萄膜色素细胞,也可因细胞内含有的色素(melanin)因细胞破裂而释出。(4)玻璃样KP(图4):提示既往曾患虹膜睫状体炎。5.分布:(1)下方的三角形分布: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布形式,见于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2)角膜瞳孔区分布:主要见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Fuchs综合征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3)角膜后弥漫性分布(图5):主要见于Fuchs综合征和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图1图2图3图4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