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三个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共同之处就是为国家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奋斗终身的人。他们三人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时,其所在的国家中国、印度、土耳其分别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由于三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尽一致,因而三位先驱的民族解放道路各不相同。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标要求: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本课重点是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和影响;难点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历程。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国情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权是满汉联合政权,但皇帝是满族人.2、把握孙中山一生中几次重大转变这对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孙中山个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有很大帮助。A他一生的第一次转变应该是职业的转变,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使之从医生转为职业革命者;B从改良方式到革命方式的转变;C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维护共和的转变;D从护法到促进国共合作的转变。3孙中山的贡献A创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B提出三民主义纲领;C建立中华民国;D推动国共合作。孙中山名字的由来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日新的粤语谐音为逸仙),别号中山。孙中山流亡海外,曾化名中山二郎,吴仲。革命者无意间称他为孙中山,民国后成为社会上的习惯称呼。【孙中山】早期经历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1879年,求学檀香山1883年,求学香港1892年,借行医以入世1894年,上书李鸿章无果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出生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南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香山县】【孙中山故居】依据材料,请回答:孙中山为什么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幼年的孙中山很聪慧,博闻强识。崇拜英雄,四处学习。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广东等地学习,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在校学习期间,萌发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寻求救国途径。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式教育的影响此时的孙中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爱国心的驱使1、从“医人”到“医国”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上书李鸿章优先发展农业,开设农师学堂,举办农博会,派人出洋考察、开垦荒地、集商经营。“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1894年)【李鸿章】2、从“改良”到“革命”19世纪末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事迹:建立兴中会(1894檀香山),发动武装起义创立同盟会(1905东京),“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1911),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2),颁布《临时约法》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兴中会:1894.11.24.檀香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类别商人工人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学生会党农牧业总计计数963925126178兴中会成员构成表(部分)建立兴中会兴中会时期1895年,孙中山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等被捕牺牲。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伦敦蒙难1896年10月10日,孙中山入清政府宣传革命,由于身份外泄,被加锁囚禁。清政府租来一艘轮船,造了一只木箱,阴谋把孙中山谎称疯子装在箱内,准备秘密运到国内加以杀害。孙中山秘密将事件告知其老师孟生,四处奔走,终于《地球报》将此事公布于众,震动伦敦的舆论界,引起了英国人民对清朝公使馆的极大不满,在公使馆前每天聚集大量的同情孙中山的群众。10月22日,英国政府提出交涉,首相向清使馆递交备忘录,要求释放人犯。10月23日,孙中山被释放。兴中会时期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第二次),主要指挥者郑士良1900年,孙中山乘义和团运动的时机,派郑士良前往广东惠州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又派史坚如到广州策动,他自已则从日本到香港,准备潜入内地领导起义。但香港殖民当局不准他登岸,只好又折回日本转渡台湾,打算再从台湾潜入内地。1900年10月,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率三合会众六百多人起义,分东西两路进发,连胜清军,占领了新安、大鹏至惠州、平海一带沿海地区。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二万余人。为了取得海外接济,起义军向福建、厦门方向运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清政府,破坏了孙中山的接济计划。义军血战半月,终因弹尽粮绝而被迫解散。郑士良走避香港。成立并领导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邀请各省有志于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会议。会议上,公议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投票选举。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同盟会时期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惠州起义、潮汕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加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共计十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南北议和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蝎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创建民国2002年一帧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现。孙中山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中华民国五色旗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五族共和。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世凯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皇帝退位隆裕太后和末代皇帝溥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参议院(有权选举、弹劾总统)---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法院(责任内阁制)(2)评价:①性质:②进步性: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阅读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上面的引文有何重要历史意义?谈谈你的认识。主权在民;参议院具有弹劾权;以此限制袁世凯(1)性质:(2)历史功绩: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评价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里程碑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辞去大总统职位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于9月接受袁世凯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志要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公路,使中国“四通八达”,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起因经过结果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借款”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具体原因纲领农民政党军队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性严密的政党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二次革命让位以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于是转而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提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华。宋教仁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1912年8月,他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主要精力放在实业建设上,主持国民党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性的多数席位。二次革命1913年3月20日晚10时,宋教仁拟由上海乘火车去北京。他如果到了北京,根据约法组织内阁是任何力量都没法阻止的。宋教仁与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一一握别,正要上火车,被袁世凯所派刺客开枪射中,22日凌晨,宋与世长辞,年仅32岁。在死前,他还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对身边的人说要提醒袁世凯“以共和为重”。孙中山挽联称宋教仁:“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二次革命宋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接着,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地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甚至国民党的多数议员都还在北京留恋议席。9月1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到日本。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组织严重不纯,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中华革命党成立后,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