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公园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城市滨水公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过渡空间。因此,它的建设模式、环境品质以及风格特征也就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段,建立功能区明确,景观特色突出,风景优美的河滨公园不仅给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有利于休闲、娱乐、健身的户外场所,还能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形象。寻甸县河滨公园占地约23.6公顷,河道现宽约15米,局部地段宽约10米,用地西侧为现有城市主干道及建筑,用地南、北、东三面为规划新城区。河滨公园主要分为河滨休闲区和综合公园区,两个区分别营造的是城市树丛景观和“四时有花,秋色绚彩”的景观特色。伴随着四季交替的变化,使其呈现出美不胜收的季相景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寻甸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打造“宜居新城”的主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着力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措施到位,使全县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并且寻甸县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将寻甸打造成为昆明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昆明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北部宜居新城“显山见水”。在这一背景下,对寻甸滨河公园的改造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而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改造及提升方案设计是在现有河滨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项目,依据《寻甸县河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改造和提升规划设计,目的就在于改善和提高现有的景观效果,为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是提高县城形象和品位,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做足准备。同时,也是为了打造“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山水生态宜居新城”做准备。此外,更是有利于促进寻甸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此次改造和提升方案的规划设计,将以“自然、生态、和谐、清馨、实用”为原则;以“绿茵缤纷、四时有花,秋色绚彩”为特色;以“翠色欲滴、绿草如茵、纷红骇绿、暗香疏影”为风韵;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在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意境。将其打造为“春-樱花舞,桃花笑,杉木直指苍天蓝;夏-栀子白,夏荷露,杨柳随风把枝摇;秋-桂花香,秋菊展,梧桐落叶遍地黄;冬-茶花红,冬梅绽,青松傲寒迎春来”的一个四时常新、季季有景、以人为本、适于居住、生活气息浓郁、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亲水性和包容性强的城市开放空间。一、上位规划的具体内容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据寻甸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道路及空间布局,将规划用地分为河滨休闲区及综合公园区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其中河滨休闲区分为河滨休闲健身长廊及商业步行街。综合公园区包括民族文化广场、疏林草地区、湿地公园、儿童游乐区及钟鼓楼文化广场。河滨休闲区——河滨公园休闲区位于公园一期规划用地的南侧,南起城西南交通环岛,北至月秀路,全长约960m,中间穿越了月华路及一条规划道路,整个用地分为三段。河滨休闲健身长廊及商业步行街平行于此段前进河展开,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市民与游客均可从不同的位置顺利便捷地进入其他区域空间。在河滨休闲区与城市道路相交之处,休闲健身长廊与步行街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开敞的入口广场空间,将景观面向城市道路,既可吸引市民和游客进入参与活动,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街景。综合公园区——综合公园区包括民族文化广场、疏林草地区、湿地公园、儿童游乐区及钟鼓楼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广场位于综合公园区的南侧,紧邻月季路,北依疏林草地,在东、南两侧分别设置有主要的入口广场吸纳市民及游客进入。在其内部设置了一个大型的主题广场,其主景为一组群雕和一组浮雕墙,中间的群雕主题反映红军长征二过寻甸的革命历史事迹,而与之相呼应的浮雕墙所附主题反映了寻甸多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民族文化内容。疏林草地位于民族文化广场和湿地公园之间,作为城市广场空间与自然生态的湿地公园的自然过渡,此区域以草坪和林带为主,结合河滨游道及观景廊,市民及游人既可在此观赏沿河景观,也可在树荫草坪上休憩、交谈、阅读及就餐。湿地公园主要由诸多小岛组成,岛与岛之间的联系主要由桥来联系,或石桥、或木桥、或平或曲折,结合岛屿旁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和生态自然的动植物环境,给游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与触觉、嗅觉上的体验,创造生态环境良好、水面清澈、景观怡人的湿地景观,并给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大自然培养自然科普知识和兴趣的基地。湿地公园内地形起伏、驳岸处理自然、空间变化多样,形成层次丰富、主题不一的植物片林景观。儿童游区区位于湿地公园北侧,服务半径合理、通达性强,兼顾新老城区市民及游客的使用,并充分利用南面湿地公园丰富的景观层次作为其背景,创造一个吸引力极强的娱乐场所。钟鼓楼文化广场位于新城区主轴道路与前进河交汇处,景观地域位置十分重要。在上位规划中,规划的具体内容,功能分区和各个景观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做出了明显的指示。二、现状概况(一)县情概况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滇东北之要冲,贵昆铁路,昆曲、嵩待高速公路从县内经过,境内乡乡通了油路,交通十分便捷。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在昆明市东北部,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之间。东临马龙、沾益、会泽,有公路穿山越岭相连;西与富民、禄劝相依;北与东川市、会泽县接壤,有东川铁路相通;南接嵩明,川原平衍。全县土地总面积3598平方公里,从东到西纵距80余公里,由南至北绵延60余公里。县内大部分地方在海拔1800—2600米之间。寻甸县属北亚热带原季风气候,其特征是雨季同热,干湿明显,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光照条件好,气候较温和,雨量充沛,无酷暑严寒。城区历年日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13.9℃,平均气温14.4℃,年降雨量平均1021.8毫米,雨季集中于6—9月,平均霜月53天,平均蒸发量2102.2毫米,主导风向南南西风。(二)河滨公园现状分析依据寻甸县城市总体规划,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前进河周边现有环境条件,与新城区开发建设格局紧密联系,依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对前进河一带的河滨公园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前进河位于寻甸县建设区西侧,由南向东北呈带状蜿蜒从城中穿过,具有景观、防洪、生态等功能。寻甸县河滨公园用地围绕前进河沿岸展开,位于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将新老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河滨公园规划占地约23.6公顷。河道现宽约15米,局部地段宽约10米,寻甸县河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依据寻甸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道路及空间布局,将规划用地分为河滨休闲区及综合公园区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其中河滨休闲区分为河滨休闲健身长廊及商业步行街。综合公园区包括民族文化广场、疏林草地区、湿地公园、儿童游乐区及钟鼓楼文化广场。用地西侧为现有城市主干道及建筑,用地南、北、东三面为规划新城区。项目工程现已完成,而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植物、亮化、服务设施和道路等方面需改造和提升。1、植物:河滨公园作为一个休闲健身的环境,一是必须具备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游赏其中能够得到美的享受;二是必须创造一定的文化氛围,使人精神振奋,得到启迪和熏陶。然而,目前河滨公园植被落叶太多,并且大量死亡,导致骨架不明显。二级乔木长势不佳,使得空间通透景观效果不明显。多种地被不适宜当地环境,导致大量死亡。总的来说植物配置方面,就是缺乏美感且景观效益不明显。1)河沿岸的植物景观较为单一,植物景观层次不丰富,植物群体效果不佳,没有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河岸处的护坡植物长势不均,没有为整个河岸的植物景观层次增添亮点。同时大量植物的枯死,让人体会不到植物的绿色生机。2)民族文化广场入口处的植物没有起到标识入口空间的作用,使得公园内的景观与街道景观互不融合。广场周边的绿地植物有一定的层次,但没有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与周围的建筑、道路以及园林小品等不能组合成景。3)疏林草地片区作为城市广场空间与自然生态的湿地公园的过渡,应该在植物种植上做到自然。而此区域植被种植过密,没有做到疏林草地的草坪和林带为主,没有一块区域较广的树荫草坪供人们休憩、交谈、阅读及就餐。4)湿地公园区植物色彩和季相不明显,水生植物配置空间层次感不强,从陆地到湿生再到水生的渐变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5)儿童游区植物颜色的丰富度不够,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就不能起到利用植物增强儿童知识性的作用。2、公园亮化在公园内有一定的亮化设施,但设施不完善。在公园的游路和草坪设置了一些庭院灯和草坪灯。广场区域设置了一些发光灯柱。但灯具没有体现文化特点,破坏较为严重。同时公园灯具的设置没从功能角度考虑到满足市民视觉美感要求,也没能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直至精神感受等方面考虑,营造公园园路夜景的舒适性、便捷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在绿地上现有的石头草坪灯,其设置的比较突兀,无任何遮挡,且不具有地域特色,没能考虑到“见光不见灯”的原则,不能确保白天的完美景观性不受到破坏及灯具免受人为因素的破坏。因灯具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形成不了亮点,未能够很好的分清地势和看清周围环境。并且从还原树本身的形态和色彩方面来看,现有灯具不能很好的突出植物配置的层次感和局部环境的清雅美。公园内的亭是人们休息聚集地,其周围只有少量的草坪灯,没有其他照明装置,没能为人们在漆黑的夜晚营造温暖亲切的环境。公园原有庭院灯文化特色不明显,同时其设置不能与各节点建筑物相融合,没能通过光与影的交错照亮公园路沿线建筑,映衬出公园路沿线景观及建筑之美,未能达到“融光于景,以光辅景”的效果。3、园林小品及服务设施公园现有的园林小品中,有一定的休息设施、卫生设施和娱乐设施,但这些设施不够完善,从整个公园使用情况来考虑,存在一定问题。而公园里的建筑小品虽在建筑风格、功能布局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其标准不高,致使某些小品的功能单一。1)公园现有的服务设施缺乏,没有比较完整的标识导向系统。而公园环境空间的标识是公园环境和游人之间的沟通载体。公园里没有标识导向系统的指导,使得游人不能合理的安排游览路线,不能为游人提供最便捷的信息。2)公园区域内有一定量的卫生设施,如垃圾桶,公厕。其色彩和特征可以让人们迅速识别。但垃圾桶设置与环境不相融合。3)公园中缺乏能够美化公园环境和突出公园主景的一些实用性的艺术装饰品。同时也没有具有能体现地方性的组景小品,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使得整个公园趋于贫庸,没有突出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地理特征。4)公园的阻拦设施缺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河道两侧有行人踩踏出的小道通往河床,河床上并没有防护措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4、道路系统: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比较完善,在尺度和规划方面都比较合理。有少数道路还是沙石,尚未进行铺装,因此需要调整和改善。三、设计依据1、《寻甸县河滨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2006年4月)2、依据现场现状调查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参数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四、景观改造及提升原则(一)改造现有景观以达到提升景观效果为主要原则寻甸县河滨建设已完成,而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因此进行进一步的改造提升规划。在改造建设中必须保证设计的景观效果在施工中满足和达到,以改善现有景观效果差,植被成活率较低的现象。一个项目的成败与否就在于所设计景观的能否实施,是否满足使用人群的需要,景观效果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在寻甸县河滨公园改造提升方案中,改造和提升现有景观达到河滨公园区“绿茵缤纷”,综合公园区“四时有花,秋色绚彩”的原则。(二)适地适树、保证植物成活率、提高经济性原则在植物配置的种类选择上,优先考虑适应性强,具有典型特色的乡土树种,以因地制宜原则确定物种结构层次,不追求名贵稀有树种,而是要保证植物成活率。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节约工程造价,也得以展现本地特有的植物景观,并能更大限度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使之后期的景观效果达到设计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利用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为道路增加舒适宜人的生态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三)河滨公园植物绿化生态性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营造景观的灵魂。设计中要考虑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公园的各个分区设计中,植物配置都要以自然群落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