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电视散文一、电视散文特点电视散文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学散文的电视化,或者说是电视化了的散文。具体来讲,电视散文的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生活的形态:它不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戏剧结构要素,也不具备展现完整矛盾过程的鲜明线索。(2)总体构思:它往往由若干串联在一起的自然段落所构成,且不讲究段落与段落衔接的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多采用顺序的方法,或侧重写人记事,或侧重表情达意,或追求思辨哲理。(3)结构方式:它取材灵活自由,形式丰富多变,解说词不受韵律拘束,在近似散点似的生活表象中,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或三者有之,强化作品的艺术真实性。(4)语言:自然简洁优美,散文不以情节冲突和人物塑造取胜,因而对语言的艺术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散文的内容多接近生活,语言必须自然简洁,否则会显得矫揉造作。但自然简洁并不等于平板枯燥,相反,散文的语言必须优美形象。二、电视散文的线索(1)以理念为线索,议论、说理的电视散文。(2)以物、情节为线索的电视散文。(3)以时间、空间为线索的电视散文。.三、电视散文的节奏电视散文在节奏的把握上,往往总体平缓,长短镜头结合,追求稳重,忌讳画面节奏跳跃太快;但是也有些散文或者散文的某个具体段落追求运动的快节奏。四、电视散文的声音要求(1)音乐主题、配乐形式与散文画面中各部分的情绪起伏变化一致。(2)解说词与诵读者的语调要和谐。(3)为了保证电视散文朴实、自然的风格在音乐的演奏与配乐上不求华丽、复杂,以单一的乐器演奏为主。音响与作品内容的民族风格或地域文化特色要相关。(4)在电视散文作品的全篇过程中,音乐的出现是阶段性的。五、例文故园难忘——评电视散文《永远的廊桥》温州电视台拍摄的电视散文《永远的廊桥》,讲述了一位离家十年的游子在回到故乡以后的经历,表达了她对以廊桥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该电视散文感情真挚,叙述流畅,各种创作手段运用得体,是一部比文作品。下面从三个方面就其创作的手段和成功的原因作一简单的分析:首先,是解说词的运用。解说词是影视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对于深化主题,表达情感,结构故事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电视散文解说词的撰写非常优质,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它抓住了一些非常感人的细节;对于一个解说词来讲,写作只是第一步,诵读决定着其最终的艺术效果,该解说词的诵读者是一个女声,并且其音色自然,让人有了第一人称的囊形象。所以,解说词是这个电视散文感人的原因之一。其次,是音乐的使用。音乐是影视创作中叙述事件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没有国界的国际化语言,在抒发情感,渲染气氛方面有着其他手段不能比拟的长处。这个电视散文在几个关键之处,音乐都运用得非常得体。其一是当课本掉到河中时的音乐表达了一种紧张和危机感,这为后来的小朋友们采蘑菇、抓山鸡埋下了伏笔;其二2是当片子即将结束时,音乐伴着解说词一起出现,起到了渲染主题,升华主题的作用,把廊桥的伟大以及作者对它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可以看出,音乐对于侧重于表达情感的电视散文这种电视文学样式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是电子特技的运用。电子特技虽然会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影视创作中,但是它是电视散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为几乎所有的电视散文创作都离不开电子特技的运用。它对于表达特定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电视散文中,色彩、慢镜头(降格)运用得非常好。片子用真实的色彩影调有效区分了现实和回忆,土黄这种色调有效地凸显了故乡的美和过去回忆的温馨。片子中有好几处出现了慢镜头,比如在片尾处交代十年后的作者和他的老同学相聚时就是这样,慢镜头的使用增强了一种浪漫的气息,也丰富了片子的视觉效果。所以,电子特技的有效运用对于这部片子的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片子整体上来讲艺术气息浓厚的,十分感人。但是在两个方面稍显不足,第一,十分感人。但是在两个方面稍显不足,第一,小主公的扮演者及服装与片子所讲的环境不太统一;第二,在道具方面,尤其是那几幅素描的特写让观众觉得不协调。总之,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第二部分纪录片例文例一故土难离——评纪录片《再说长江》《再说长江》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有关长江和长江两岸人民生活的大型纪录片,之所以说“再”,是因为1983年央视曾联合日本拍摄了一部25集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量运用三维动画和高清摄影,艺术效果远远超出了早期的纪录片,并且整部片子透着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本集纪录片集中讲述了三峡人在离家远迁之际的情感,纪录了三峡移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一部纪录片,本片在遵从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艺术感染力,整部片子充满了一种浓浓的情意。这里就本片情感传达的手段进行分析。首先,是音乐的运用。音乐是抒情的重要手段,对于渲染气氛,传达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之歌》的主题音乐,节奏变缓慢了,乐器变成了大提琴和小号,所以《长江之歌》在这里没有了片头的那种高亢,而是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伤,片尾处《长江之歌》的音乐与分别的画面结合在一起,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其次,是细节的运用。细节是影视作品中多次重复出现的动作、语言或物件,对于造人物形象,强化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这一集中,为了表现即将搬迁的三峡人对故土的情感,编导非常注重细节的拍摄,分别为我们呈现了照相、无花果、画画、写信、哭(老人、小孩、男人、女人)等,正是这些细节,让观众能切身体味到这些人的发自内心的悲痛,而这种心与心的共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些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这些细节。再次,是解说词。解说词是纪录片常用的表现手法,对于化具体为抽象,概括表达、意义提炼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片的解说词从写作上来讲,撰稿人能够站在这些三峡人的角度去品味他们的情感,所以本身就具有感染力,例如“在家门口留下最后一张相片,此后,江山万里,回望故土,就凭着这最后一丝记忆”;“儿时的玩伴,江边的涛声,都在冉应福49岁这一年,永远地留在了江边”;离别的脚步难以迈开“;“未来无论多远多长,我们永远忘不了故乡有个不平凡的名字,名叫大溪,名叫三峡,名叫长江”。除了写作上的成功以外,解说词的配音和朗读也非常好,特别是关键的感人的部分,每一句都能传达出那种故园难舍的情感和创作对三峡人的一种理解和人文关怀。综上所述,本纪录片充分调动运用了解说词、音乐、细节等表现手法,准确地传达了即将离家的三峡人的那种故园难舍的情感。既体现了纪录片的纪实性特征,又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是艺术性与纪实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例二3纪录片发展的新时代——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故宫是中央电视台进入21世纪以来拍摄的首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围绕故宫的建筑、收藏、历史,给观众展现了一幅以故宫为核心的宏大历史画卷。《故宫》的出现,是继《复活军团》、《探索发现——兵临城下》之后对纪录片表现手段又一次丰富和拓展,在周兵和其他人的推动下,纪录片创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之所以说《故宫》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主要是指《故宫》的出现不但改变了纪录片的创作手段、创作模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纪录片的审美标准:传统的纪录片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分别是哲理性、真实性和艺术性,在这个三个特征中,哲理性被放到了首位,艺术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传统的纪录片很难引起普通老百姓的观赏兴趣,但是《故宫》的出现把艺术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纪录片的创作开始非常注重视听效果,这既是纪录片创作市场化的结果,也是国际纪录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下面重点从三方面论述《故宫》这部纪录片的艺术性。.首先是摄像。科技的发展极大地首先是摄像。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视艺术的发展,这一点在《故宫》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故宫》全部采用高清摄像,每个画面都力求从构图、用色方面追求美的极致,努力从视觉层面给观众以审美享受。在《故宫》中无论是故宫前的中轴,还是御道旁的石狮,甚至是修缮故宫的场景,摄影师都运用升格、间格拍摄等手段,十分注意光线的变换和色彩的变化,在光、色、运动中展现了一个个精彩的鏡头。其次是情景再现。对于这个纪录片而言,其主要构成素材有三个方面,除了实景拍摄外,大量情景再现的出现是这个纪录片的重要特点。编导运用情景再现的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美,也就是利用富视觉效果;二是要真,也就景再现的运用,影响整个纪录片的纪实属性。基于这两个原则,编导在情景再现的运用上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实”,也就是影片中再现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场景,但是为了保持纪录片的格调,编导对这些场景和人物都进行了处理——人物摄像以侧面拍摄和背面拍摄为主,仅有少量特写,没有正面近景,并且所有人物和场景都采用高光处理,这样就既有了历史感,又避免了篡改历史的问题;第二种方法就是“虚”,比如交代朱棣对旧臣的杀戮,我们只听得见鼓声以及巴掌打在脸上的声音,但并没有见到真实的情景。再次是三维动画的大量运用。科技给纪录片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摄係器材的更新,更有计算机技术对纪录片创作手段的丰富和拓展。在本集《故宫》中朱棣检阅的军队,神木山的山、大木,整个北京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过程,迁都北京带来的地缘政治的变迁,所有这些场景都是用三维动画制作的。三维动画的大量应用,不但丰富了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展现了实拍不能展现的画面,而且三维动画渲染地非常精美,例如著名的《燕京八景图》经过三维动画的处理,水流动了起来,小鸟飞了起来,言都是一种视觉的冲击。所以,高清摄影以及情景再现都使《故宫》的视觉美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故宫》的艺术性不但表现在视觉上,而且表现在听觉上。本片对纪录片创作手段的丰富还在于音乐的运用上。《故宫》以前的纪录片即使有音乐,音乐的使用也没有这么多,但是《故宫》不但大量使用訇音乐来渲染气氛,而且音乐都是专门创作的高水平作品,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使《故宫》不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而且成为一个听觉的盛宴。总之,《故宫》运用高清摄影,大量使用三维动画和情景再现,高水平的音乐创作,结合在一起,不但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段,给观众呈现了一个视听奇观,而且改变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方向,自《故宫》开始,《大国崛起入《圆明园入《敦煌》,它们一起把中国纪录片引向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三部分新闻栏目评论例文新·深,真——评《焦点访谈》之《揭开赌球黑幕》《焦点访谈》原来是《东方时空》栏目的一个小的板块,后来独立为一个栏目,从该栏目诞生以来受到了老百4姓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作为一个深度报道类的新闻栏目,真正起到了惩恶扬善、治病救人的·值和作用,的确代表了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本文将结合本期节目,具体分析《焦点访谈》这一栏目的特点和常用的表现方式。首先,是“新”。所谓“新”,是指该栏目具有新闻类栏目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具有时效性。因为焦点访谈从选题上来讲一直以最近或者刚刚发生的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或者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为报道的题材。对于一个新闻栏目来讲,时效性既是其特点又是其存在的根本,过时的新闻就成了旧闻“,在现场直播、卫星直播等传播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时效性是《焦点访谈》得以存在并不础和前提。以本期栏目为例,它选择了“赌球和假球”事件作为选题,就抓住了老百姓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体现了时效性的特征。其次,是“深”,也就是“深度”。如果说时效性是所有新闻栏目的共同特征的话,那么“深入”与“深度”则是深度报道类专题新闻栏目的独有的特点。因为就事件本身而言,,消息类新闻仅仅止于说明“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但是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深度报道类新闻栏目则更关注“事件的根源是什么;事件本身的价值是什么;事件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与《新闻联播》相比,《焦点访谈》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告诉观众“为什么”,正是因为如此才体现了该栏目“深入成就深度”的特点。就本期节目而言,它除了告知观众事件的处理结果——所有涉案人员均被抓获以外,还还告知了观众为什么会存在赌球、假球这类的事件,并且在结尾栏目结语过程中借主持人的口说出了此类事件解决的社会价值——那就是促进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