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发现与预防控制传染病就是病原体由一个地方传至另一个地方,或由一个人传給其他人。传染病要产生有三大要素:什么是染染病?抵抗力弱的人体适当的传染途经病原体的存在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流行特点(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流行特点(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流行特点(四)、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流行特点(五)、年龄特点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学校常见的传染病疫情﹡水痘﹡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一、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发现主要通过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来识别和发现传染病。水痘典型水痘:皮疹出现前24小时可呈现前驱症状如低热,不适,厌食等,亦可见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前驱疹,但很快消失,幼儿常无前驱期。皮疹特点:①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型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天,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②皮疹分布呈向心性,集中在皮肤受压或易受刺激处,开始为躯干,以后至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瘙痒感重;③粘膜皮疹可出现在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流行性感冒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10-23天,风疹传染性不如麻疹,症状比麻疹轻。主要表现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皮疹特点为小的淡红色斑丘疹,先面部而后颈部,再躯干后四肢,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2-5天疹退,不留色素。出疹严重者热度一般为38℃左右,疹退后热退,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临床表现: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潜伏期:7-21天,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风疹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其它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里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为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它的病原体是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ox24v)引起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高度充血。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二、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未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出现疫情时的防疫措施未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1、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机构,如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如后勤(生管)人员、班主任、保健老师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查验证制度等。2、指派专人(保健老师)负责具体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常规防控措施。如疫情报告、宣传培训、预防接种查验证、疫情发生后相关防控措施的落实等。3、加强全校师生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设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师生的自我保健防病意识和能力。4、做好各种防控物质贮备。平时学校应做好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与蔓延的相关物质准备。如贮备一定数量的体温计、外科口罩、消杀用品、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教室宿舍安装紫外灯以备用。5、加强食品、环境、饮用水管理,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体检取得合格证的健康人员,食堂必须提供新鲜安全的食品、保证餐具专用或经合格消毒;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校内环境的整洁卫生,消除病媒生物的孳生地;学校必须提供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同时向学生提供足量开水,防止学生饮用生水引发肠道传染病。定期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灭蟑等除四害活动。6、认真落实学校预防接种查验证制度。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每一新学年开学后,学校应及时开展预防接种查验证工作,使各种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补种,提高新生对各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整体抵抗力。7、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有利于心身发展的学习生活条件。如宽敞明亮的教室、宽大通风采光良好的宿舍、洁净的食堂、可口卫生的饭菜、足量的洗手洗浴设备、充裕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设施等,使师生的衣食住行学各方面安全均得以保证。疫情发生时的防疫措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3个方面入手。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的控制1、严格隔离病人:严格掌握并按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当地卫生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2、加强晨午检,及早发现与处理疑似病人:传染病发生期间,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每日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将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专用登记册上,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对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带至或直接送至医院诊治。3、加强疫情监测,执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每日将晨午检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表上,每日定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如有特殊情况则随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则根据每日疫情进行情况,评估和调整防近措施。4、根据具体情况,可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预防性服药、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1、喝开水、吃熟食、洗净手;2、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开窗通风,适当的空气消毒(紫外灯照射、空气喷雾消毒等)3、加强用具、食具、学具、物体表面的消毒;4、洗晒衣物、被褥等;5、整治环境,杀灭四害。6、必要时可适当调课或停课保护易感人群1、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2、开展应急性主被动免疫:如甲肝、麻疹流行早期

1 / 1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