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水处理常见问题解答(8)1.我马上就要去做MBR试验,按照设计MBR前面加了A/O(特别声明,因为这套设备是中试用的处理量0.5吨/小时,前面的A/O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现在就是在开始试验前,挂膜是不是可以从污水处理池里面直接把污泥接种过来,然后闷曝?此方法是否有效可行?答:菌相是共通的,我想运行得当没有问题的。2.印染废水的微生物培养老是没有,怎么办?答:就近,接种培养比较好!3.污泥驯化已经一个月了,最近好氧池中镜检出现线虫,处理水质变差,我分析是污泥老化,采取了排泥的方法,不知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答:少量出现为正常生物相,是否老化可以从污泥色泽、污泥龄、负荷情况等加以判断!4.我想问一下,我用砂滤法(采用普通的石英砂)去除水的浊度和色度,通过筛选粒径和确定滤速,浊度去除效果不错,色度去除不理想,请问有什么办法吗?答:我想,砂滤重点去除的是浊度,对色度的去除,只能对假色加以一定的去除,对于真色无法去除的,可以加强前段氧化能力。5.我们知道BOD负荷率与污泥膨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即BOD负荷率与SVI值有一个关系曲线,我想问你的是COD负荷率与SVI值有没有一个关系曲线,或者说用COD负荷率来描述SVI值有没有意义!答(1).我觉得有关系的,但是我不太用SVI值的,通常MLSS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因此,我常用SV30来判断的,在观察膨胀程度时,还可以检查沉降效果和活性污泥是否夹有气泡等问题。(2).通常两者关系呈线性关系,但绝非必然,因为,影响膨胀的因素较多,膨胀也有高峰和低谷的。只是参考一下倒也无妨,但绝对依赖没有必要的。6.请问您对于一个稳定运行的处理工艺,它有什么特征吗?比如说污泥、生物相......答:我还是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例吧!(1).去除率可以参考处理效果的。(2)微生物沉降性能等微生物检查指标同样可以的。(3)活性污泥的新鲜色泽,腥味等。(4)生物相中附着类原生动物的优势地位等。7。接触氧化池都是青苔,怎么消除它?答:(一)1、降低原水N、P;2、遮光;3、加氯,连续的或间隙的。(二)对于这些青苔,您认为会影响出水水质吗?我想,它只是生长在填料上层而已,所占比例不会很大,是否影响水质,您将数据对比一下吧?日照充足,水体氮磷富含是主要原因。可能的话,也不必过于担心的!8.最近好氧池中总有污泥上浮现象,致使进水和出水的COD测量不准,(我的实验是小型的,不可能使用刮泥机)不知和污泥膨胀有关系吗,该怎么办?2答:(一)用0.45u的膜过滤,测SCOD(溶解性COD)(二)丝状菌是导致活性污泥上浮的一个重要原因。丝状菌巨大的扩张表面积容易裹住细小气泡而使活性污泥上浮。9.我做的一个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鱼生产加工废水的项目,初期运行效果很好,cod从1200降到了35左右,但是最近沉淀池出现了很多游动的生物,好像是水蚤,会有什么问题吗?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恭喜你了!运行效果这么好。有水蚤说明水质好,放心,不用管它!10.在第三版的《排水工程》中,在活性污泥法一章里面,有一个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系统处理BOD负荷率与SVI值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污泥负荷有一个高负荷区和一个低负荷区,这两个区中,SVI都小于150,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但在两个区之间,SVI值很高,属污泥膨胀区。我想的是化工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时,COD负荷率(见于条件所限,BOD测试困难,所以改用COD负荷率,不知是否可行?)是否与SVI值有一定的关系,是不是也有高负荷和低负荷区,污泥膨胀区等等。答:(1).第三版的《排水工程》我没有翻阅过。我想,单纯得出BOD负荷率与SVI值的关系曲线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解决丝状菌膨胀问题的。因为,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原因很多,有的可以调整过来,但是,有的生产中很难调整的。(2).低负荷导致丝状菌膨胀,理论上理解比较容易的,但是高负荷导致丝状菌膨胀,我不太清楚了。(3)对于丝状菌膨胀,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得病的过程,有时候,操作环境非常容易导致丝状菌膨胀,但事实是并没有发生膨胀,相反,以前已经有发作过的,以后,稍微操作或进水变化,就会有规律无规律的发生膨胀。主要还是一个得病问题。正常菌胶团与丝状菌,生化物理性状接近,处理自然难度很大。(4)如果要分析,改用COD负荷率自然没有问题的。作一下研究可以的,指导生产实践恐怕只能是参考了!11.我们厂在运行上遇到了一点麻烦,想请教你!希望你有时间的话给我以指点.我们厂运用的是SAST工艺,运行一年多来,脱氮效果不是很好!但一直找不到改进的方法.以下是我厂2004年3月20日的进出水指标:进水出水COD951mg/L58.2mg/LBOD5480mg/L16mg/LTP6.07mg/L0.4mg/LTN34.71mg/L24.99mg/LSS798mg/L33mg/LNH3-N22.05mg/L19.86mg/L答:我想本身您的废水氨氮浓度不高,底物也比较充作,还请延长沉淀时间(即延长厌氧时间),由此利于充分反硝化除氮。沉淀时避免进水和曝气等影响厌氧状态的操作。问: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脱氮,而是脱氮的第一阶段中氨氮硝化过程极其不理想,应该在好氧段做文章吧?答:您的观点没有问题。1作为脱氮的两个方面,硝化和反硝化是紧密联系的,任一方面运行不佳都会影响另一面。2.反硝化不充分,亚硝态物质积聚是会抑制硝化反应的进行的。3.基于您先期运行效果相当不错,所以还请查找工艺及操作等方面是否有何改变来考虑。并寻找原因。同时,实验室数据通常会比较要考察的。312.我厂的COD,BOD过高是因为剩余污泥的滤液直接排入了进水泵房,并不是底物充足。(在脱水机房没有启动前COD300mg/L,BOD120mg/L)。还有就是我们的反硝化是在选择池里反应的。虽然生物池最后沉淀1小时阶段有反硝化,但我想只是一小部分。关于我厂氨氮去除效率不高,我想会不会是选择池这段有问题,因为我们的回流污泥泵是在爆气阶段才开的,回流污泥中含有大量的DO,这样就直接影响反硝化菌脱氮的效率。我想测一下选择池中的溶解氧含量,看看是不是在0.5mg/L以下,再作出判断。另外,我想请教的是您在回帖中说到的,延长沉淀时间可以充分反硝化。可是我们的生物池里没有搅拌器,如果不完全混合,怎么能够充分反硝化呢?答:如您所说,的确如此,我同意您的看法(1)选择池反硝化溶解氧是必须控制的。(2)回流量不必过大的,各阶段时间控制,比较灵活,不要太拘泥于理论的操控时间,要自己多多总结才是。(3)没有搅拌的确不太好,可以的话还是通过工艺调整来解决氨氮去除问题吧,增加搅拌设备毕竟是要资金的。(4)还请把重点放在选择池的溶解氧控制和水力停留时间上,这方面的控制和污泥回流的关系很大,还需合理确定回流量。看了一些资料说活性污泥法的食微比在0.1-0.6之间但CAST、A/A/O、百乐克等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好象有不少采用低负荷运行,这些运行方式与常负荷运行有那些方面不同?我们水厂用的是百乐克工艺,他的特点是悬挂暴气链和低F/M,工艺要求在0.05-0.08,好处是抗负荷变化强,剩余污泥少。相比交高F/M其暴气池体积大,有兴趣你可以算算,公式在高廷耀编写的水污染工程,我就不多说了1.低负荷运行,效率不高。2.降低污泥产量的确存在的。3.抗冲击能力强,我想不是这样的,较之中负荷运行,抗冲击力要弱的。4.根据处理水质决定符合大小为主要依据。废水处理中常见问题解答(7)!1.我们是DE氧化沟工艺,现正处在培养污泥阶段.氧化沟,二沉池均出现大量水蚤,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该怎么处理啊?答:(1)水蚤的产生通常是在放流水中出现。有此说明在低污染,低浊度水质下产生。(2)具备如上环境还要有游离的污泥颗粒悬浮于放流水中才会大量繁殖。(3)总之,出水水质达标的情况下,污泥轻微老化时,容易产生此类节肢动物。2.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常规的活性污泥工艺需容纳部分工业废水(主要是印染废水),如何对原工艺进行改进使之符合要求?答:(1)我想,少量进入应该对生化系统不会有太大的冲击,特别是您的出水水质大大低于排放标准时。(2)对于此部分印染废水,物化段絮凝沉降必须到位,否则出水达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小试来了解混合废水的物化处理能力,既而来判断生化系统是否能够承受.3问:污泥曝气过量的解体可以算污泥老化吗?答:理论上不可以这样理解,但实际操作中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鼓风曝气一般不会导致污泥解体。表面曝气稍微有点影响!要导致因为曝气而解体,必须存在污泥老化等根本原因所在,曝气的作用只是加重污泥解体4而已,而不会单独成为污泥解体的主因。只要活性污泥泥龄等正常,曝气是不会导致污泥解体的(至少不会产生大量污泥解体而产生厚厚的浮渣)。4.我们厂的进水BOD就是很低。但是现在就是由于水蚤太多造成出水SS不达标,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答:(1)我想还是调整工艺来解决吧?!(2)负荷过低,出水水质可以比较理想,但是,污染物去除率并不高的,导致的污泥老化,可以为水蚤等提供食物,导致大量增值。(3)适当排泥,提高食微比,可以尝试一下!!5.污水经粗细格栅、沉沙池进入A/O池、终沉池,再由污泥提升泵一部分回到A/O池,一部分进入蚯蚓生化床,然后进入辐射干燥器,最后污泥与栅渣、沙土运往固体废物填埋场。其中终沉池水进入接触池,加氯后排放。在预处理和蚯蚓床处加设生物除臭。抱歉这样写,原谅菜菜鸟只能到这样了。这是我的毕业设计,不想和以前的一样,东想西想拼出来的,希望得到指点。答:(1).我对您的设计工艺安排没有意见,蚯蚓生化床我没有经验,其效果和运行费用不得而知。(2)接触池加氯消毒,好多市政污水厂多采用的,但是,很少有真正使用的,大多弃置不用。(3)我想接触加氯消毒,不是医院的污废水,是否可以免掉,这是运行的实际方面考虑的!6、我想请教你一下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应该排放到哪里?我们厂的滤液非常浑浊(可能和絮凝剂的用量有关)是直接排放到进水泵房,直接导致了进水COD,BOD偏高。你能告诉我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吗?以及改善的方法。答:(1)滤液进入抽水井,是通常的做法,能够导致进水底物浓度如此提高,应该是您的脱水效果很差才是。通常的脱水滤液不会导致进水底物浓度提高多少的。一般在10%左右。改善方法是提高脱水效率。7、A2O工艺的内循环不是也是回流上清液嘛?为什么CAST工艺不能用呢?答:A2O工艺的内循环不是回流上清液,而是混合液。7、A/A/O工艺,MISS在3200mg/l,F/M在0.1左右,进水中的各项指标与以往变化不大,但近期运行中发现,沉降比特别高,在80%-90%左右,污泥形态较为散碎,镜检中发现菌胶团不密实,但能看到钟虫。出水尚清澈,出水指标都能达标,只是在水量大时(平流式沉淀池,停留时间足够)会有絮状污泥随水流出,影响感官。并且现在曝气池上有些褐色浮沫,但愿不是生物浮沫。请教该如何解决现在的情况,将沉降比降下来,减少褐色浮沫,保证出水长期稳定。答:(1).您的工艺和沉淀池形式与苏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0万吨/天)的工艺接近。(2)按照食微比偏低,可能导致丝状菌的发生(虽然此工艺较少发生),还请实验室显微镜检查确定。(3).根据您出水水质清澈可以判断,污泥老化不是严重的。(4)如果您的日处理水量远没有达到设计负荷的话,我想运行是有难度的。您所说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通常是两个极端,一是发生如您的状况,二是污泥老化,出水抗冲击降低。(5)通常的做法是发挥各级提升泵站的作用(在处理市政污水的前提下),变分散处理为集中处理,通常可以改善以上两个极端的状况。8.我们的工艺是酸化水解+UBF+CASS,日处理抗生素废水4000吨,但CASS没回流,不知是否影响工艺正常运行答:就您整个工艺来讲,应该没有问题的!9.我们水厂是间歇进水的,而且目前只是一级处理,我想问一下您,在初沉池取出水水样作化验,还需要考虑初沉池的停留时间?如果不考虑,那们取水样最佳的地点和时间怎么选择?答:(1).阶段性检测结果是为阶段性操作提供依据的。(2).没有必要去考虑停留时间。5(3).数据的采集要善于统计总结,最后指导生产工作。(4)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