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绪论1.1相关常识和概念1.1.1汉语的起源。黄帝族入主中原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部落。在此过程中,黄帝族语言融合了其他氏族语言,到夏禹时代发展成为部落联盟共同语,并且成为周代称为雅言、汉代以后称为汉语的初步基础和源头。1.1.2语文学(philology)和语言学(linguistics)¡°前者是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物件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1.1.3中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言通常指汉语,中国语言学是指研究汉语及其发展演变的学问,包括对汉字、汉语音韵、汉语语法、甚至汉语修辞等方面的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国古代、现代的语言学着作的体例、主要内容、价值和缺点,研究某一学术派别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和对后代的影响等。1.2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2.1语言是信息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载体,因而,研究语言是信息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语言学的发达程度实际上决定了信息科学的发达程度。中国语言学的落后已经成了制约信息科学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瓶颈。这就是研究语言学及研究语言学史的意义所在。《汉语大词典》¡°酷¡±:¡°1.酒性猛烈。《吕氏春秋¡¤本味》:¡°甘而不哝,酸而不酷。¡±2.泛指气、味浓烈。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抒怀奉寄殿院徐侍御》诗:¡°蕊多劳蝶翅,香酷坠蠭须。¡±3.残暴;苛刻。4.悲惨;痛苦。《文选¡¤欧阳建〈临终诗〉》:¡°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5.灾难;困苦。《魏书¡¤崔浩传论》:¡°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6.方言。发酵。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立冬后煮瓜米和曲,谓之起酷,酒成谓之醅酒。瓜米者,糯稻碾五次之称。¡±7.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极;甚。清纳兰性德《临江仙》词:¡°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1.2.2研究现状20世纪30年代出版胡朴安着《中国文字学史》和《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的《中国音韵学史》。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言学通史性着作——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着第二部语言学通史《中国语言学史》。该书先在《中国语文》1963年第3期到1964年第2期上连载,198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85年第三部语言学通史何九盈着《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版,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增订版。1987年濮之珍的《中国语言学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7年出版的龚千炎的《中国语法学史》和胡奇光的《中国小学史》;1990年出版黄德宽的《汉语文字学史》,一再重印,后又出版了韩文版,2006年增补修订后再版;1990年出版的邵静敏写的《汉语语法学史稿》;1991年出版的由孙钧锡写的《中国汉字学史》。1.3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第一期是先秦时代。第二期包括两汉。第三期包括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第四期从宋到明。第五期从清代到“五四”运动以前。1.4本课程学习参考书目1.《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新增订本,何九盈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新增订本,何九盈着,商务印书馆;3.《中国语言学史》,王力着,陜西人民出版社;4.《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着,上海古籍出版社;5.《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李恕豪着,巴蜀书社;6.《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编着,巴蜀书社。第二章先秦语言学研究2.1先秦语言研究萌芽教育普及,文化提高,反映在学术思想上,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潮。在这样的学术思想活跃、社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作为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语言、文字,必然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于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在先秦时期开始萌芽。其表现就是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乃至中央政府都对语言文字问题有了自觉的关注和行动。例如当时进行了方言调查。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词义辨析,也有了语音方面的关注。《吕氏春秋》: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何故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跖�而上视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侯之不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2.2荀子的语言理论《荀子¡¤正名篇》叙述的第一个语言学原理是: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荀子说:¡°名无故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故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故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荀子的第二个语言学原理是:语言具有民族的特点,而思维则具有人类的共性。荀子说:¡°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荀子的第三个语言学原理是:语言具有稳固性,同时又是发展的。荀子说:¡°若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与旧名,有作于新名。¡±2.3.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着《尔雅》2.3.1.《尔雅》成书年代第一种认为《尔雅》成书于西周初年周公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魏张揖。张揖认为《尔雅》前面的三分之一部分是周公所作。第二种观点认为,《尔雅》是孔子门人所作。此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郑玄,他说:¡°玄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言,盖不误也。¡±第三种认为,《尔雅》大概成书与西汉,是当时人汇辑的故训汇编。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修,今人罗常培、周祖谟、余嘉锡等近代学者也倾向于此说,是一部故训汇编的看法。第四种观点认为,《尔雅》为战国末年齐鲁一带的儒生所作。此类观点源自于何九盈、赵振铎。2.3.2《尔雅》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些零星词义释义资料后来被编成了单一的条目,保存在了战国中期的《尸子》等着作中。如“天神曰灵,地神曰祗,人神曰鬼。鬼者,归也。”(《尸子》卷下)“勤,劳也。遵,循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锡,与也。典,常也。糠,虚也。惠,爱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天、帝、皇、后、辟、公:皆君也。”“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尔雅》全书共十九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共收词语和专有名词2091条,4300多个词。其中常用词623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释诂》)还、复,返也。告、谒,请也。逆,迎也。增,益也。(《释言》)肃肃、翼翼,恭也。洸洸、赳赳,武也。(释训)《释亲》是解释古代社会的亲属称谓,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类。例如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从父晜弟。以上为宗族类,释父系的亲属称谓名称。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之王考为外曾祖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祖王母。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以上为母党类,释母系亲属称谓名称。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以上为妻党的内容,一般指妻族。这里除了男子对妻族亲属的称谓外,还包括其他与之相关的亲属关系称谓。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为姑。以上为婚姻的内容,所释的都是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称谓名称。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以上为《释宫》的内容,关于宫室的训释。《释器》是关于器用的训诂。例如: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释乐》是关于乐器的训诂。例如:大钟谓之镛。2.3.4《尔雅》的贡献和缺憾其一,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它把2000多词条分成了19个义类或事类。后代此类辞书几乎都模仿了这种分类法。其二,对词义的解释朴素平实,全书“不语怪力乱神”。其三,保存了很多先秦古义,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的有用的工具书。其四,保存了一些天文、地理、历法、动植物等方面的资料,反映了战国时代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某些成果。《尔雅》也存在一些遗憾。其一,把不是近义词关系的词混为一条。其二,有时把虚词和实词混为一条。其三,把一些假借字当做本字。第三章两汉时期语言研究*3.1.两汉语言研究概况*3.1.1两汉时期语言学发达的原因。*三是当时政府重视小学。识字在汉初是取士的重要标准,而文字错讹者,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当时由政府出面,还进行了搜集文字和确定“正读”的工作。*3.1.2.两汉时期语言学的特点*两汉语言学以训诂学为主要特色,表现有二:一是汉代的经师为古代典籍作了大量传注,其中,以毛亨所写,毛苌所传的《毛诗古训传》和郑玄的《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最重要。其优点是训诂材料相当丰富,缺点是较为零碎。*二是出现了许慎的《说文》、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这三部着作具有划时代意义,《说文》是两汉文字学和词汇学的结晶,《方言》是汉语方言学的奠基之作,《释名》是中国词源学的第一部专着。它们各自代表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但又都以词义训释为中心内容。*3.2.《说文解字》*3.2.1.《说文》成书的历史背景政治历史条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家设立五经博士。学术条件:今、古文经学之争。*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春秋考异邮》:¡°风之为言萌也。其立字虫动于几中者为风。¡±*《春秋元命苞》:¡°地者,易也。言养物怀任,交易变化,含土应节,故其立字土力于乙者为地。¡±*《春秋元命苞》:¡°木者阳精,生于阴,故水者木之母也。¡±*《春秋说师辞》:¡°星之为言精也,荣也,阳之精也,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也。¡±*3.2.2作者许慎的生平*许慎,东汉汝南郡人,今河南省郾城县。*《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3.2.2作者许慎的生平*对许慎生平的研究,主要依据《后汉书¡¤许慎传》、《说文解字¡¤后叙》、《上说文解字书》以及《后汉书¡¤贾逵传》、《后汉书¡¤西南夷夜郎传》等。*许慎的生卒年:汉明帝永平初年(公元58)至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之间。*许慎的经历:入小学。为郡功曹。举孝廉。任太尉南阁祭酒。再迁,除洨长。*3.2.3.《说文》的版本*唐写本残本:木部写本,安徽黟县;口部残简有二,均为日人所藏。*李阳冰的刊定本*小徐本和大徐本: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和宋徐铉等校定的《说文解字》(¡°大徐本¡±)*明末毛晋父子翻刻,称为汲古阁本。清嘉庆十四年孙星衍重刻,称为平津馆本。同治十二年陈昌治又据孙本加以校订,并改刻为一个篆字列一行。1963年中华书局根据陈刻本为底本,每个篆字之上又增列楷书,另有以笔划为序的检字表方便检阅,这个版本多次印刷。*3.2.4.《说文》的编排和条例*第一,部首。许慎首创部首排列法,将汉字¡°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使汉字有了科学的分类。此后的字典辞书,多采用部首排列法,但说文的部首是文字学原则部首,而后世的字典辞书则采用检字法部首。*例如“发”,“弓”,“癶”。*第二,部的次序。*“始一终亥,据形系联。”就是根据汉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