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精神、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对此作出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方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世界是否被认识的问题,对此做出不同回答,则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又受哲学的指导。物质的定义:标准客观实在并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范畴。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批判了了不可知论。3、它对物质世界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2、是社会劳动的产物。3、是人脑的机能。4、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又有其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都应该毫无例外地从客观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规律出发。联系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发展的实质是质变,而不是量的增加和减少,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是指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结果,又必然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事物由于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矛盾自我发展,经过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完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链条。事物发展的周期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发展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每完成一个周期都进入了较高级阶段,而不是简单循环;从发展的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而不是直线前进的。3、坚持辩证法的发展观,就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我们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循环论只看到周期性的重要性而否定了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直线论则把发展的前进性简单化,看成直线上升,否认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循环论是一种悲观论;直线论则会急躁冒进,都是错误的。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辩证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密切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也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搞好工作的根本方法。社会的经济结构:1、生产力: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因为;A、一定历史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是一种已经形成的物质力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它。B、生产力是人们生产实践及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出发点。人们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力出发。C、生产力是由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总之,生产力的状况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而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2、生产关系3、阶级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互相作用、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发展规律象自然规律一样,也是客观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个人的作用完全等于“零”,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毕竟是由一个个人的活动实现的。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就会或大或小地起到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反之,就会起到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物质生产资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首先,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其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经济发展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其最本质的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矛盾。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对于科学的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建立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2、弄清劳动二重性理论,才能科学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怎样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怎样创造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有利于更换地把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3、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也是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的,推而广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个理论都是建立在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依据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力为反比。因为:劳动生产力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从而凝结于每件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每件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越多,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大。决定劳动力高低的因素有: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2科学的发展程度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价值规律:1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必要社会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进行及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价格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破坏价值规律?:1、商品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2从商品的长期来看,同一种商品涨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它的平均价格还是一致的3从不同商品的价格的涨落看,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生产,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优胜劣汰,马太效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1、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且为准确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它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相对剩余价值:指在雇用工人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一般来说是通过改进技术和劳动组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商品价值普遍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相应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的。是全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总额。决定利息率的因素有: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市场供求状况3物价水平的高低股份公司:是资本以股权的形式联合经营的现代企业。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和资本的经营方式,是资本所有权的一种结合方式和实现形式。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股息/利息率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具有极大影响1、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的预付量2、可以提供年剩余价值率。3可以增加剩余价值量。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节和管理的目标:1维持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2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3维持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宏观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对利率的调节和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两个方面。1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来实现某些经济政策2货币流量的调节主要主要运用三大手段: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推行公开市场业务资本积累的量: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论背景: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个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统一起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是这条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二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它们内在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三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特征是: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