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丁晨毕业论文正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第1页共18页1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媒体生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报业、广播业、电视业乃至新兴的互联网络,手机媒体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挑战传统媒体的权威,也挑战着既往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五媒体”。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为手机媒体做出了如下定义:“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内容的传播。”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包括手机通话、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音频广播、手机网络、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广泛领域。手机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承载着不同的信息,也同样会带来不同的信息传播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媒体终端,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主要功能,并有着自身的传播优势,由此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手机媒体的融合性特征深刻地改变着传媒业的格局,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手机版,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登录网站。连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也在挖掘自身利用手机媒体的多种方式,从而扩大自身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受众。事实上,依托于既有媒体的“手机版”大多是对传统媒体的“照搬照抄”,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必然会得到彻底的改观。与此同时,随着手机的普及与手机用户的增多,手机媒体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活越来越便捷、信息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宽广、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等等,都是身处于“第五媒体”蓬勃发展时代的人们的切身感受。在任何媒体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负面因素。一方面影响着社会生活,反过来又阻碍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报纸的黄色新闻之争,互联网时代的隐私权泄露问题等等。手机因其对前四大媒体的融合性而暴露出更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主要在对手机媒体的社会影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概念,具体分析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并结合目前手机媒体发展趋势,分析应对策略,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出路,对如何进一步扩大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如何确保手机媒体健康发展做出了尝试性探讨。本科毕业论文第2页共18页2手机媒体与信息传播手机应用之初,仅仅用来满足人际传播的需要,例如手机通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等功能。移动通话设备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联系更为密切,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只要拨通一个号码就能跨越地域相互沟通。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大大超出了最初的人际传播范畴。发展到后来,以至于传统的手机通话、短信等功能都具备了大众传播的潜质。“手机媒体”由此产生。无论是人际之间、组织之内还是大众传播范畴,新兴的手机媒体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进行着信息的传播,至此,手机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新生代媒体。2.1手机媒体与信息传播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2.1.1手机媒体的定义及特征如前文所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为手机媒体所作的定义言简意赅:“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内容的传播。”但事实上,手机媒体的内涵远比其定义的那样丰富多彩。手机媒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手机媒体以手机为终端进行传播,而手机具有很强的便携性与普及性。手机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使用终端轻便易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传播与沟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机早已不算是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有数据显示,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便已超过了6.4亿。还有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约有30亿用户使用手机,占全球总人口的将近一半。而手机也从最初的“大哥大”发展成为外观多样、携带方便、功能齐全的个性化产品,有些高端机型甚至受到人们的追捧,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系列产品就以其功能强大、科技含量高、外形美观而备受瞩目。手机终端的更新换代对手机媒体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二者是在相互作用下,共同发展进步的。(2)手机媒体传播内容多种多样,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传播。手机媒体的传播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是名副其实的融合性多媒体平台。本部分内容会在“2.2.3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内容”部分进行详细论述。(3)手机媒体个性化特征明显手机终端就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包括品牌、外本科毕业论文第3页共18页形、功能等等方面,不同的手机也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强的个性化需求。手机媒体接收或发送何种信息完全由用户自由选择,在法律、政策等框架之内,实现了用户的自由操作。与此同时,使用何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也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个性化选择。(4)手机媒体交互性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界限,真正实现即时交流。手机媒体的交互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手机终端轻便易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联络。真正做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传播。发出的短信、打通的电话可以及时得到反馈,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同样可以得到跟帖与回复,真正实现了即时交流。[1]2.1.2信息传播的定义及主要方式中国人民大学郭庆光教授为传播作出过如下定义:“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领域将传播形态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形式。其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却也是内涵最丰富的两种传播现象。[2]人际传播是指个体之间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换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传播形式。这种传播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与反馈几乎同时进行,无论一个人发出或者收到什么信息,都能几乎在同一时刻得到反馈。这有利于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大众传播是指专业的信息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批量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活动是有组织的,传播内容通常由专业的传播机构设定,而受众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同时也受到受众的制约,因此,大众传播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2.1.3手机媒体中的信息传播麦克卢汉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这一理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尽管这一理论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什么样的传播媒介,就会带来什么样的传播效果。而社会的主导媒介形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深刻的影响。手机媒体具备强大的普及性、互动性以及便携性,这也使得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以更为深刻的方式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正是手机媒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们通过手机通话、发送短信等大都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而手机网络、手机报等又属于大众传播的领域。因此,手机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传播,本科毕业论文第4页共18页手机媒体在兼有传统媒体传播特点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2.2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及内容从传播学角度讲,任何传播活动都存在传播主体、受众、讯息内容、媒介、反馈以及编码、译码、噪声等等方面,手机媒体中的信息传播也不例外。本部分主要分析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主体、受众与内容。这三个部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使用手机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是最常接触的,与此同时,也决定了手机媒体发展的方向以及高度。2.2.1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主体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在于,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这种互动性的传播理念,使得手机媒体成为普通人最容易接近的媒体平台。使用手机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机构、手机运营商,还是越来越多的利用手机媒体实现各自目标的经济组织、政府机构,甚至是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甚至是呼风唤雨。例如,在201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保定市第六人口普查办公室就通过短信的方式,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合作,对辖区住户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国务院决定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10月1日至20日入户摸底,11月1日至10日入户登记,届时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这样一条信息使得住户对于政策更加明晰,也使得入户人口普查工作更为便利。个人通过手机媒体传播信息,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人际传播领域,而是向大众传播的方向发展。例如,人们通过手机微博发布信息,每一条微博都有可能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事实上,通过手机微博发布的每一句评论、每一次转发,都有可能推动一个新闻事件继续发展。2.2.2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受众手机用户的高速增长使得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受众越来越多,每个人购买手机的最初目的就是进行沟通与交流,成为人际传播系统中的一员。而手机媒体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大众传媒,使得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受众。手机媒体的受众无论在地位还是角色功能上都是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而存在,受众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存储、编辑、传输信息等活动,同时可以在手机网络的支持下将信息的传播范围无限扩大。由此可见,手机媒体的受众主动性以及媒介接近的可能性都是传本科毕业论文第5页共18页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4]手机媒体因其便携性、交互性、极具个性化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从手机短信的“生力军”——“拇指一族”到手机网民,年轻人总是一切新鲜事物的最先尝试者。《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80后群体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体用户,占手机网民总数的70.8%。这一个庞大的群体使得手机运营商、功能开发商们都在竭尽全力吸引年轻用户。2.2.3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内容不同的信息传播者发布的信息内容不同、形式各异,这使得经由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小到柴米油盐、约会见面,大到国际局势、政治要闻。而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文本、音频、图片、视频,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篇幅短小、再次流转的可能性强。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受众心理层面,手机终端都不适合接受大量的图文信息。以手机短信为例,每条短信只有70字的长度,内容少而精,主题明确。这也使得信息内容的再次传播变得方便易行,例如,各种节日期间,经常会收到内容相同的祝福短信,正是手机的无限转发功能使得这种信息内容的流转成为可能。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度自由性。由于手机媒体的媒介接近性较强,个人可以自由运用手机终端进行信息的编辑与处理,因此,信息传播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是有很大的自由性的。手机媒体虽然提高了公众的话语权,但这种自由也是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的,例如,对手机黄色短信问题的查处,就是治理手机传播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5]。2.3手机媒体中信息传播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手机也在迎合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方式。从手机通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到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广播,再到手机网络、手机电视……手机一直在融合传统媒体的同时发挥着自身的优势。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典型的手机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网络以及手机微博。2.3.1手机短信手机短信功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手机媒体功能之一,也是现在普及率最高的一种业务。人们通过手机短信沟通感情、获取信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本科毕业论文第6页共18页使用手机短信相互问候的方式更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选择,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除夕夜,全国短信业务量就达到了6.81亿条。手机短信以其简单便捷、收费低廉而受到大众的欢迎。[6]手机短信具有如下特性:(1)及时性与便捷性。使用手机短信可以让用户轻松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回复及时、编辑简单。尤其是在赠送祝福与问候的时候,只需要编辑或者是转发一条短信,即可达成自己的心愿。每条短信70个汉字,内容简洁,及时沟通。(2)私密性。一对一的人际传播,点对点发送的状态下,短信内容只有传播者和接收者才能看到。人们普遍感觉使用手机短信进行交流比面对面谈话或者手机通话更为大胆,因为短信可以达到在隔离的状态下沟通的效果。(3)广泛传播性。这一点与私密性并不相悖,私密性是针对人际传播而言的,而广泛传播性是针对手机转发、群发功能所功能带来的大众传播效应而言的。例如,非典时期,最初的谣言传播就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的,很多人收到过关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