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案上梵经皆贝叶窟中古佛越千年重庆大学12级景观02莫高窟的价值03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04莫高窟现有的保护策略05案例研究——安阳殷墟古遗址保护目录01莫高窟简介06策略提出01莫高窟简介莫高窟简介•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戈壁深处,鸣沙山与三危山环抱的绿洲之中。历经千年不断的开窟造像,至14世纪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莫高窟迄今在1700多米长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建筑5座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万多件文献和文物。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欧亚文化汇集和交融的结晶,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世界最长的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02莫高窟的价值历史、艺术、技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敦煌壁画中有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展现了近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敦煌壁画保存了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代表了各时代舞蹈发展的面貌及其发展历程。•敦煌壁画自十六国至西夏描绘了成千成万座计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画,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宝贵建筑实物资料。•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在壁画上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还留下了宝贵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资料。•壁画中有碗、杯、钵、瓶、盘等器型,不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艺的特点,还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贸易。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历史、艺术、技术价值莫高窟的价值•标准(i):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条标准莫高窟石窟群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既包括492个洞窟在天然崖体上的5层分布建筑,也包括2000多身彩塑和约45000平方米壁画,其中许多是中国艺术的杰作。1.图案艺术2.飞天之美3.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4.彩塑艺术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有数不尽的图案,令人惊异于当时人的创造能力,使敦煌图案价值更上一层楼。藻井是洞窟的窟顶,一般都画上十分精细的图案。飞天是人类自古的梦想,不靠羽翼,衣带飘举,其轻盈多姿,成为敦煌重要的艺术形像。敦煌壁画保存的山水画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尤其盛唐山水,举世无双。敦煌有2000多身圆塑,1000多身影塑,延续一千多年,堪称世界之最。飞天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标准(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从十六国时期至蒙元的一千多年间,莫高窟在中国、中亚与印度之间的艺术交流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中外舞蹈交流敦煌石窟所见的舞蹈有源自中国的清商伎、六腰舞等,有传自中亚的胡旋舞、胡腾舞和天竺舞等。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和中亚、西亚和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2.中外音乐交流琵琶、胡琴等重要的中国乐器是自丝路交通中传入的,敦煌保存壁画材料众多,为音乐研究提供大量真实情况。3.中外人物交流敦煌的人物画极丰富,经变画中的人物更不计其数,具见犍陀罗艺术传入与中国固有人物画合流的多采面目舞蹈乐队曇延法师入宫狩猎者4.中国科技史中国科技史的图像材料不少,而敦煌壁画仍为生产科技史、交通史、军事科技研究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唐代打铁已经使用很大的风箱,使温度大大提高,是锻打铁器和炼钢不可窍徙缺乏的工具。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标准(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洞文献记载了许多古老民族在敦煌留下的历史文化足迹,特别是数量丰富的回鹘和西夏的人画像和佛教绘画以及民族文字和题记,为消逝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等文明提供了见证。1.古代中西交通丝路商贸和朝山崇拜使古人不顾艰苦,开拓出交通路途,而所用工具及行旅场面,既是交通史也是科技史的纪录。2.古老民族的生存图景敦煌现存人物像达三千,其中有许多西夏、回鹘等民族的生活图景,为其文明提供了见证。3.古代国际服饰研究敦煌的中古商贸大都会特色,为人物和服饰的多元创造了重要条件,数量多、历史长两项优势,使敦煌永远保有独特的研究价值。4.古代建筑敦煌石窟窟前木檐斗等,有存留甚少的唐宋遗构。至于壁画上的建筑物更是包罗万象,包括西域房屋。张骞出使西域都督夫人礼佛图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吐蕃王高楼和角楼大佛光之寺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标准(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莫高窟由数百个不同功能的石窟组成庞大的石窟群及其戈壁沙漠中的绿洲环境是中国石窟建筑的杰出范例,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形成、发展、衰落的全过程,代表了中国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期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1.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双方交往更加频繁。久而久之,在这条商路上,形成了很多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其中最有名的则要算敦煌了。尤其是敦煌石窟,更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故有“丝路明珠”之誉。2.沙漠绿洲中的石窟群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标准(v):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在不可逆的变化影响下而易于损坏莫高窟连同其石窟艺术,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中原汉地与印度、波斯、中亚、西域、于阗、吐蕃、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吐谷浑、西夏党项羌、蒙古等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1.充满生命力的中国动物画敦煌的动物画被中国美学家称为神魔性,奇领禽异兽的泼辣表现里透进了生命的原始境界。敦煌北朝动物画的想象和满壁流动感,确令人眼界大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笔。九色鹿本生的故事毒龙的故事2.汉地密教与藏传密教密教传入中国,有汉密和藏密之分,密教盛行于敦煌时,以汉密为主,故保存了珍贵的汉密资料。3.中古民风民俗敦煌石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1000年间的中古民俗概貌活现于壁画上,不仅包括已消失的事象,还包括流传到今天的民俗民风。佛弟子迦业和胁侍菩萨宾头罗汉喜金刚小饭馆龙泉店登山香客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的价值3.儒释道三教合流•标准(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莫高窟的千年发展过程与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民俗、民族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存在强有力地连接起横贯欧亚大陆的交流史、佛教遍及亚洲的传播史。1.佛陀生平与佛传艺术品的产生对佛陀生平的描绘是印度原有的佛教艺术主题,也是了解佛陀生平的连环图故事图。燃灯佛入胎、出世、授记2.佛教东传历史的图像记录波澜壮阔的佛教东传历史,影响了中、日、韩等国家二千年来的信仰和哲学思想。佛教画师、信徒怎样理解而绘画这段历史,在敦煌边边角角壁画书中有丰富的反映。中国佛教哲理结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雷、电、风、雨神,伏羲、妇娲形象,以至西亚的日月神信仰,也在石窟中闪现。石佛浮红故事树下讲佛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雷神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03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环境问题旅游发展问题保护存在问题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环境概况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盆地南缘东南邻峰峦叠障的三危山,西南靠绵延40km的鸣沙山,北边相隔14km戈壁滩与敦煌绿洲相望海拔高宽1330m~1380m比相距25km的敦煌市区高出200~250m。内陆极干旱沙漠型气候多风且多风向水环境为蒸发浓缩作用占优势的内陆河流域地层为中更新统酒泉砾岩地面大部分为裸露更新统砾岩窟前大泉河流在莫高窟区段因引灌和自然渗入地下而断流。地质构造主要是三危山断裂平均风速3.5m/s空气湿度年平均为32.2%,干燥指数为32环境问题洞窟围岩裂隙问题莫高窟有壁画的洞群主要分布在延伸长度约960m。高10m~40m、近于直立的崖体上。洞窟在崖体上的分布层数一般为2~3层,最多为4层。莫高窟特定的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和洞群的开凿、分布形式导致了石窟崖体不良环境地质问题,这主要是发育在石窟崖体中的两组裂隙,一组是平行崖面、切割洞窟的卸荷裂隙,另一组是与崖面斜交的构造裂隙,构造裂隙形成于地质历史上地壳运动,在洞窟开凿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它对洞窟崖体的稳定性影响很小。?为治理莫高窟崖体卸荷裂隙造成的不稳定稳患,50年代——对莫高窟地质环境进行了调查,60年代初——对洞窟崖体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削顶、浆砌石墙支档为主的加固工程,有效缓解了崖体裂隙的发展和危岩崩塌的险情。但是,现场调查表明,在浆砌石墙支撑崖体的部分地段,由于挡墙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挡墙与崖面之间开裂,已失去了对崖体的支挡作用。一些洞窟内的围岩裂隙自60年代以来仍有发展迹象。可见,洞窟崖体卸荷裂隙仍然是影响莫高窟稳定性的主要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环境问题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环境问题洞窟壁画酥碱问题壁画酥碱是指在水分参与下洞窟围岩及地仗层中的盐分在洞壁产生表聚作用,造成壁画酥软,粉化或散落。据现场调查,莫高窟有近100个洞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壁画酥碱病害,主要分布在位置较低的下层洞窟。莫高窟壁画酥碱产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是:①充足的盐分来源。取样分析表明,洞窟地层易溶盐含量一般在0.18%~0.54%;洞窟崖顶地表0~30cm地层易溶盐含量在1.0%~6.8%。②地仗层土料取自当地干旱蒸发浓缩环境下的河流岸边细粒沉积物(澄板土),其易溶盐含量为0.16%(下表)。③窟前矿化度高达2.3g/L的大泉河水引灌产生的入渗水以非饱和形式向下层洞窟运移。④降水可淋溶窟顶地层中盐分沿裂隙进入某些洞窟。⑤当地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极易产生盐分在洞壁或壁画表聚。?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环境问题风沙侵蚀问题?莫高窟自建造以来一直遭受风沙侵蚀和洞窟被积沙掩埋之灾。风沙侵蚀主要表现为露天壁画和塑像在风沙磨蚀作用下表面形成微小凹槽,颜料层被磨损脱落,甚至地仗层也被严重损坏,结果使壁画、塑像面貌全非。风沙侵蚀主要发生在露天壁画和上层塌顶洞窟。莫高窟遭受风沙掩埋的洞窟主要是下层洞窟和上部塌顶漏沙洞窟。长期以来,洞窟和窟前积沙一直靠人工清理,若清理不及时,则下层洞窟会被积沙掩埋,会造成凝结水损坏壁画,产生龟裂起痂或变色等病害。莫高窟遭受风沙侵蚀的环境因素主要是:①洞窟距鸣沙山仅有1.0km左右,沙源充足;②当地多风且多风向,偏南风和偏西风出现频率最高,这正好利于西南沙山之沙向洞窟方向的风力搬运;③近直立的洞窟崖体下相对避风,极利于积沙。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旅游发展问题淡旺季分明,每年7、8、9月及“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日均人次50002013年10月3日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旅游现状2009年全年,共有37.96万人次2011年,莫高窟参观人数达68万2012年再次创出了80万人次的新高。控制游客量,6000/日,2015年7月8日门票半日售罄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超负荷旅游承载力?片面追求数量型增长的旅游发展模式下,遗产资源的保护受到威胁,旅游质量出现下降,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判断,这样的世界遗产地不仅易遭受破坏,其旅游也很有可能走下坡路,逐渐失去本身的资源吸引力,失去市场号召力,从而导致旅游业发展的迅速衰竭。旅游发展问题莫高窟面临的现状问题洞窟的“环境疲劳”与“体质恶化”?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测算,窟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半衰期分别是0.25小时、1小时和3小时,由于洞窟内外空气交换条件很差,人们在洞窟里呼吸所排出的水汽的67%、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