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壳上市的风险规避一、买壳上市简介(一)买壳上市的概念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即“壳”公司,剥离被购“壳”公司资产,注入自己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资产重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及上市地位。(二)买壳上市的种类目前,在我国进行买壳、借壳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二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此外,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三)买壳上市的目的企业买壳上市的主要目的:一是融资;二是借资本市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水平;三是获得市场关注,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首发新股相比,买壳的唯一好处是快,因为买壳对试图借壳上市的企业的要求要低很多,同时在程序上也可以省去相当多的麻烦。有人把买壳叫做“抄近道”,这一点,对于融资渠道较少而又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①①烟成群:《买壳上市风险几何》,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6月7日B1版2二、买壳上市的风险分析自出现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购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并购重组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无论是并购的数量、交易的金额还是并购的手段和方式,都呈快速增长的局面。(一)买壳上市的优势分析买壳上市具有先天优势:一、“门槛”优势:买壳上市准入条件相对较低。二、成本优势:可以实现低成本上市。三、时间优势:可以快速进入证券市场,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四、宣传优势:买壳上市具备巨大的新闻效应。五、融资优势:借壳上市可以实现通过注资或二次增发达到融资目的。六、时机优势:目前中国股市的低迷正是买壳上市的绝佳良机。(二)买壳上市风险分析我国买壳企业买壳上市的对象基本都是亏损累累或者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这种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本身的主营业务基本己不具备内在价值,剩下有价值的只有上市资格,即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而买壳上市这一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上市交易成本,实现短时间上市进行再融资的目标。正因为这样,所以买壳企业在买壳上市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上市的目的,而忽略了应该考虑的其他因素,整个买壳上市进程中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这也是许多买壳企业上市后反而不如上市前,出现上市后的“短命”或再度成为“壳”资源现象的原因:1、信息不实的风险买壳公司在进行壳公司选择时,分析评判的主要依据的是壳公司提供的信息资料。壳公司选择的风险主要来自买壳企业的买壳预期与壳公司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风险,而导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壳公司的信息失真。由于买卖双方的利益不一致,壳公司可能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如对可能存在的大量或有负债、未决诉讼、担保责任等,不加以披露。又比如,壳公司可能对利润进行包装等。2、政府干预的风险壳资源在我国不仅是企业的资源,而且也是当地政府的资源。一般来说,3地方政府对本地宝贵壳资源都希望能由当地企业去实施重组并购。为了防止壳资源的外流,地方政府常常介入买壳上市。政府介入买壳上市可能会使买壳发生的费用相对较低,还可使企业享受一些政府的优惠政策的支持。而且地方政府会更多地从扶持上市公司今后发展角度出发去关注有关重组方案,对重组之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人事安排、下岗人员分流、产业结构调整等往往会通盘考虑,处理方法也会较为温和。但从市场运行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来看,政府介入会使买壳上市偏离资产最优化方向,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使买壳上市受到条块分割体制的牵制,难以超越资本市场行业地区范围,限制了资源的流动,大大降低了买壳上市的效率。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公司的国有股是第一大股东,在买壳上市的操作中政府“拉郎配”行为将壳公司和买壳企业硬性搓和在一起,买壳上市的行政行为替代了市场行为,壳公司的选择由主动变为被动,使买壳上市存在潜在的风险。3、中介失误的风险买壳上市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操作。由于企业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之我国市场不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要使买壳取得成功,少不了一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掌握充分信息的中介机构的配合。然而我国的中介机构一方面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许多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业务里,买壳上市的经验不足。而且在现实条件下许多重组都是收购、出让双方一拍即合,完全忽视了中介机构重要的财务顾问作用,这样也给买壳行为带来风险。4、目标公司抵制行为带来的风险在买壳上市的过程中,如果目标公司不愿与买方合作,则形成买壳上市的人为障碍。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目标公司将出售视为公司衰落的标志,另一方面是担心公司重组后管理层的调整和利益分配得不到保证,从而会损及自身的地位和既得利益,这就在客观上加大了收购谈判过程的困难和风险。即使收购成功,壳公司的原各大股东和原管理层也往往不愿与买壳企业合作,甚至设置障碍,导致买壳企业在实际运用控制权时,受到方方面面的钳制,给买壳行为带来巨大的风险。5、融通资金的风险4由于壳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为的干预,壳的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在买壳过程中需支付大量费用,如股票交易税、转让费、管理费、上市公司谈判差旅费、产权变更费,等等。这就要求买方必须充分估计到收购中的各种可能支出,准备好充分的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融通资金,满足买壳的需要。在我国,融资渠道较少和融资渠道不畅都给买壳上市中的融资带来巨大风险。6、整合风险成功的买壳上市,买壳不过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买壳对壳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以求得更大规模的发展。通过对壳公司的整合,使壳资源实现价值突变。由于买壳企业和壳公司是两家不同的企业,必然存在不同的技术、管理风格和文化理念,将两者合二为一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冲突。如果买壳企业将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分离,忽视并购后的继续整合、忽视产品经营、忽视企业文化的融合、忽视管理的协调,将面临整合成本加大的风险、不良资产剥离不利的风险和市场恶化的风险。由此,导致壳公司的经营状况无实质性的改观,无法提升壳公司的经营业绩,不能恢复壳公司的配股资格,则买壳上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实现。三、买壳上市风险规避买壳上市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操作复杂且很难把握的高级资本经营活动。其实施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买壳风险,有助于降低买壳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买壳战略的效用,从而确保买壳上市的成功。风险根源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未来可能性,主观不确定性是主观预计的未来可能性。客观不确定性是指事件结果本身的不确定;主观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认识的不确定。事件的结果本身并无有利与不利的性质差别之分,有利、不利取决于人们的意愿和接受能力,即对结果的期望超过期望结果的正向偏离被认定为有利结果,低于期望的负向偏离被认定为不利结果。不利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就被人们看作是风险。②因此,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在风险测算中要有一个合②彭韶兵:《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机理》西南财务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7页5理的期望,在风险控制中要努力探索和控制各种客观结果发生的相关环境和条件,使之尽量接近和符合期望结果。围绕这一原则,买壳上市实际运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重点作好以下风险的规避:(一)主观方面确定合理的预期水平1、明确买壳目的买壳方对买壳结果的期望值高低直接决定其对买壳上市成功与否的判断。期望越高,则结果负向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买壳者而言,希望落空的可能性也越大,即失败的风险越大。所以买壳者应注意确定自己的期望水平,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买壳上市大捞一把,把买壳上市看作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行为的购买方。尽管目前买壳上市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投资者还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纯粹以投机为目的的买壳上市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但是,毕竟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加大,证券市场在逐步完善,投资者也在日益成熟,通过买壳上市进行投机以牟取暴利的风险已经是越来越大了。所以买壳方买壳上市的目的应该从增发圈钱为最终诉求转变为经营收购对象,以及进入某一个产业领域为主要诉求;将收购目标从纯粹的壳资源转变为上市公司所拥有的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下建立的预期才可能是合理的预期。也就是说,对于非投机的买壳企业而言,买壳最重要的是注重其买壳后公司的长远发展2、正确认识自身的实力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是为了防止由于对自身盲目乐观而对买壳上市寄予过高期望,也是为了确定合理的预期水平。因为壳资源的利用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管理和时间。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买壳公司应拥有大量的人才和管理优势,才能对壳公司的经营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变壳公司的管理并有效地缓解入驻壳公司带来的冲突,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磨合时间。买壳公司自身应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向目标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才能给壳公司带来配股和增发新股的可能。同时,壳公司的利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为获得控股权还需要巨额资金,控股后还要6不断投入才能维持壳公司的运作。③买壳方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二)客观方面努力降低不确定性要降低不确定性,就要在风险控制中努力探索和控制各种客观结果发生的相关环境和条件,使之尽量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此,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认识和评价壳公司首先,应选择与买壳企业兼容的壳公司。杜绝买壳企业和壳公司不容的风险。买壳企业应对壳公司全面分析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业情况、财务经营状况、资本结构、股权结构、配股资格、二级市场情况以及产品市场需求状况、技术水平、设备状况、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在对壳公司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买壳的目的,在充分发挥买壳企业优势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其基本要求是要选择有股本扩张潜力的企业,尤其是有配股资格的企业,才能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为了重组整合的成功,要尽量选择与自身业务相近,具有互补效用的企业。这样才能减少磨擦与分歧,缩短磨合期。为了防止目标企业隐瞒债务,买壳企业可以聘请中立的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壳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因为专业的会计师可以弥补买壳企业信息上的缺陷,而且一旦出现差错,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承担无限责任。另一方面,可以在产权交易合约中列明买壳企业对壳公司债务的承担范围,接管后对超出范围的债务不负责任。2、交易风险的规避买壳交易风险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方政府限制或法律障碍等导致股权转让难以实施的风险;二是由于壳公司质量不实,隐藏问题较多而使买壳所付代价过高,造成买壳成本失控的风险。④出现此类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买壳方缺乏必要、周密而科学的事前准备,因此规避此类风险应从买壳的准备阶段着手。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由于壳资源的价值普遍受到重视,在壳资源的处置上,往往会受到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一般都会本着“先内后外”,“先国有后集体或私营”等原则,尤其是国有股比重超过50%③蒋丽华:《对买壳上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7期④林国息:《企业买壳上市的运作及风险规避》,《现代企业》1999年第9期7由国资部门控股的上市公司,受政府行为影响的程度更大。因而,买壳前及时与目标公司所在地政府和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就变得尤为重要。其次,应聘请专业律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设计和实施买壳方案。对于股权转让,务必要明确所转股权不存在第三者权益,并且目标公司的章程中不存在诸如原股东优先购买、股权转让限制等不利于买壳方的条款,以免在方案实施中遇到法律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