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2、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3、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萌芽、创立、分化;3、萌芽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1)孔子,中国,《论语》,主要思想: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有教无类”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文化知识-六经。“行、忠、信”指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孔子教育内容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①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才”②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启发诱导要把握时机。③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这是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②自省自克。强调要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身体力行。“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④改过迁善。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改过迁善的过程。孔子的教师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孟子(中国)的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①持志养气②反求诸己③动心忍性(3)《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全书共1229个字,教育思想如下:①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②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提出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察标准。③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预时孙摩的原则;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启发诱导的原则。④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4)苏格拉底(古希腊),问答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世西方的探究式、发现式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的教育思想①提出了灵魂说,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②关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轻的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③实施体、德、智三育(注意顺序)。——最早提出者,“自由教育”主张者④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教育要与人的发展相适应;四个时期0—7、7—14、14—21、21以后。(6)昆体良,古罗马,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4、创立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标志;主要教育观点如下: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被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的奠基人。①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②(首创)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③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④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根据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划分4个时期,婴儿、儿童、少年、青年。⑤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⑥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2)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重视礼仪教育);(3)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是“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①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⑵关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的主张。③关于教育的目的:选择目的和道德目的。一是帮助学生发展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职业选择;二是培养真正善良的人。④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⑤关于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学的阶段论,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走,所谓的四段教学法。他的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⑥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在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⑦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主张通过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管理学生;⑧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因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而被杜威称之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4)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提出了现代教育观:①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②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关于教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④论课程与教材:“做中学”,活动课程,主张活动教学⑤提出教学的五步骤:创设情境、提供足够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⑥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上的日心说。主张儿童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作业中心(与赫尔巴特对立三中心)5、分化阶段教育家、国籍、代表著作,主要教育思想:(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①杨贤江——中国——《新教育大纲》(1930年出版),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作,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②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苏联——《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③凯洛夫——苏联——主编《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影响巨大;④马卡连柯——苏联——《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他提出了平行教育原则,他非常重视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0C中叶以后)赞科夫——苏联——《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苏联——《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其核心内容是提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布鲁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3)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①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③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在进一步分化与综合④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四、了解教师职业及其环境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起源的辨析(P20-21)(一)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洛(法,哲学、社会学家)和沛·西能(英,教育家)。①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②辨析: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起源学说;但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心理学家)①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②辨析: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但是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三)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者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者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基础,为使年轻一代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②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使人的意识形成;劳动中积累的经验,构成了教育内容,由此,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传递经验的教育活动便有了可能。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第二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分类依据及类型: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古代教育、现代教育2种类型;②生产关系尺度划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5种类型;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划分:古代原始、奴隶、封建社会教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国家形态: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分类依据:社会性质。3、现代学校教育的两种历史形态: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分类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4、原始教育形态的基本特征。①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②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③教育内容简单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5、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古代产生了学校)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④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⑤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6、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生产性、科学性、世俗性、国际性、终身性和革命性。☆补充:古代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注意大条目,细节了解即可)(1)奴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①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②中国是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始于夏朝(“序”、“痒”、“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教育: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a.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b.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2)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①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官学与私学两种;唐朝的“六学二馆”是典型的官学;教育为科举服务;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建立了完整的选士、科举制度(公元606年——1905年清朝末年废止);教育内容:儒学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A.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教士与僧侣;教育内容:“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地理B.骑士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1、当代中国教育是从1949年开始的,其历史定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P272、2010年7月,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