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2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于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简答)3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第三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教师的社会角色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4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的角色(简答)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②角色认同阶段③角色信念教师的能力素质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5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简答)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6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39页教师威信与师爱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的威信和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则使人敬而远之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7师爱的表现形式(简答)光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学习心理概述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时间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8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侧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第三节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的基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9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力逐渐减弱,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习期望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要素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0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73)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第三节(不看)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1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简答)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第四节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根据你的体会,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12教授学生学会学习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第一节认知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一)、感知与观察①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识形式。②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三)、思维与思维品质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②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四)、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辨证逻辑思维阶段(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13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一、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类型与特点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一)、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二)、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三)、言语直观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讨论)(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14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一、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二、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三)、科学的进行比较(四)、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第八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记忆及大学生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①识记、②保持、③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的1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