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重点知识+脉络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重点知识+脉络梳理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上篇综述(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及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东西方的历史走向出现巨大的反差。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称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掠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开始沦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年。程度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5年;完全沦为: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901年。(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依据。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分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左右,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有其事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在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企业中,又雇用了一批工人。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还有组织纪律性、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其中官僚买办资本家是革命对象,民族资本家是革命的同盟军。(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威望为出发点的。中国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而是经济技术落后。主要任务就是1.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前,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战争赔款总共19.53亿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收入的16倍。1901年全国工矿企业总资本的82倍。2.政治控制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3.经济掠夺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二)低于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历程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总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2.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三)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中国的第一人。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是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64年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陷,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二)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的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位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费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唐广仁6人,戊戌六君子。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二)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提出的同盟会纲领。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目的“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四)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五)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斯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李大钊的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以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实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约为1920年8月。(五)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结合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盖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的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实民主共和国。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六)国共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1.国名党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2.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1927年8与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4.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1930年1月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5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提供哲学基础)。第二节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毛泽东当选为主席。2.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是“左”倾错误第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3.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4.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5.中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6.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1.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2.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死者达30万人以上。第二节1.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2.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3.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三节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阵亡将领: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2.1940年在枣宜会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