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特点本套教材使用的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是按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本套教材符合课程标准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2.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本册教材的内容主要有:(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回顾与整理主要特点分析如下:(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剪纸中的数学、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一)、(二),这几部分内容紧密联系。(2)空间与图形包括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和吧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两部分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统计与概率包括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在上学期单式的折线统计图学习基础上,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4)回顾与整理本册安排的回顾与整理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本册教材的重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本册教材的难点及突破难点: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突破策略:(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及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些素材在教学时可能会受到局限。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5.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题:《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内容结构: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在本单元将认识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现象。借助直观认识正、负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奠定基础。在信息窗中共有三个红点,第一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是这个单元学习的关键,第二个红点部分是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可通过表示温度的方法迁移学习,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直观比较正、负数的大小。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借助直观、经历“个性表示—数学地表示”的过程,了解正负数在表示温度时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正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2)适当放手,促进迁移;适时讲解,提升认知。(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感知,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借助直观支持,初步感知负数的大小(5)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第二单元主题:《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结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习分数的第二个循环。本单元将在信息窗1学习分数的意义;在信息窗2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在信息窗3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这些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也属于概念密集型的单元,把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放在一个单元中进行,所有的概念都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层层引申学习。青岛版教材为分散难点,把原来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散成两部分来编排,分数的意义、带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放在本单元,约分放到了后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学习,放在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后面进行;而通分则安排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学习,放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中进行。本单元共包括三个信息窗:信息窗1:本情景图展示的是同学们放飞航模的情景。第一个红点学习“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是一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第二个红点部分“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一份是多个物体),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信息窗2: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同学们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活动衣架和精确书签。第一个红点及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三个红点部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第四个红点及绿点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信息窗3:本信息窗呈现的三块的科普展板,红点部分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绿点部分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拓展与应用。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掌握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2)加强观察和操作,实现操作和分数的对应。(3)充分利用教材提示性的语言,加深对分数意义内涵的理解。(4)发挥好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第三单元主题:《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内容结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本综合应用是在学习了方程、分数加减法等知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提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根据信息初步作出合理预测的能力和乐趣。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法则。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以直观操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3.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第四单元主题:《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内容结构: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认识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学习内容的延续,也为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此部分知识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阅读简单的平面图,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选取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即准坐标系)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五单元主题:《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二)内容结构: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连枷、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通分。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在学习过程中,是大家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性。第六单元主题:《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内容结构:本单元的统计知识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安排的。主要内容有: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复试折线统计图,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举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2、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3、突出了学习复试统计图的必要性。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复式统计图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2、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已知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3、通过网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第七单元主题:《包装盒》—长发体和正方体内容结构:学生在一年级教材中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数学学习中多次把长方体、正方体木块作为学具,对它们的形状有了初步的、整体的感受。知道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物体是什么形状。本单元系统、深入地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结构与特征。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整理与练习”实践活动。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2、加强了空间观念。3、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安排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提及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获得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经验。编写特点是:1、紧密结合体机制是开展活动。2、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单元教学的思路或方法:1、引导学生从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入手,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学习本册教材的基础本班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期末、考查情况来看,有20%的学生达到A级水平,有35%的学生达到B级水平,有25%的学生达到C级水平,有20%的学生达到D级水平,我发现该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从上学期期末测试分析,我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