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堂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基础心理学课堂笔记(2)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基本观点强调早期经验强调无意识作用强调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基础):是最原始的系统,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与生俱来的先天本能、欲望和冲动——“快乐原则”自我:(核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逐步学会不凭冲动随心所欲,学会考虑后果,考虑现实作用,这就是自我的作用——“现实原则”超我(最上层):来源于自我,又超脱自我,其主要职能就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性感区)的不同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儿童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定其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1.口唇期(0—1岁)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感兴趣于从吮吸、吃东西、做口形、啃咬中获得口部满足;没有受到限制——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受到限制——依赖、被动、悲观、猜疑和退缩等消极的性格特征。2.肛门期(1—3岁)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通过排泄和控制排便得到满足,对有关如厕训练的社会控制做出妥协让步;肛门期控制问题所带来的冲突可能会使儿童变得极端地秩序井然、清洁干净,或者肮脏不堪、无序混乱。3.前生殖器期/性器期(3—6岁)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对生殖器感兴趣,对异性父母产生性的渴求(恋父、恋母情结);为避免惩罚而放弃这种欲望,取而代之接纳同性父母的特性和价值观,形成超我。4.潜伏期(6—11岁)里比多处于休眠状态,性欲的发展处于停滞或退化的时期;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游戏、学习、交往等)的兴趣。5.生殖期/青春期(11、12岁开始)性的能量大量涌现,产生性的冲动,通常采用剧烈运动来排解压力和宣泄焦虑;竭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开始逐渐建立成熟的性关系(自恋→异性恋)。停滞、倒退现象心理性欲发展阶段: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性的活动口唇期0-18个月嘴、唇、舌牙齿吸吮、吞咽、咀嚼、咬肛门期8个月-4岁肛门、屁股排泄或滞留排泄物性器期3-7岁生殖器手淫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生殖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2/6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一)基本观点: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Development)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人格发展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二)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即解决一对矛盾)。矛盾解决得好——增强自我的力量,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矛盾解决得不好——削弱自我的力量,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1.信任感对怀疑感(0-1岁)婴儿的主要活动是吃奶,主要影响者是母亲,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若得不到及时的喂养和抚慰时,会产生不信任感,对他人感到害怕和担忧。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实现对大小便的控制,主要的影响者仍是父母,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父母如果为孩子的偶然行为不当而辱骂或嘲笑,孩子可能会产生永久的羞怯和疑虑,压制自主的冲动(自我怀疑、缺乏独立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本阶段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是父母,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父母如果对孩子施加过高的要求,儿童就可能体验到失败,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感到内疚。4.勤奋对自卑(6-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敏感、教导有方的老师会有助于学生勤奋感、胜任意识的形成和自卑感的消除。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对自己需要遵循的角色有明确认识,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合法延缓期:是指处于青春期的个体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这时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建立性爱关系和亲密友谊)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如果早期发展阶段上有缺失,自我同一性没有真正形成,就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即婚姻关系),从而导致孤独与远离人群。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养儿育女,还包括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没有繁殖,其人格就会停滞和贫乏。3/68.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期)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这时老年人开始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当他们觉得有价值时就会产生完善感,否则就会因产生失望感而惧怕死亡。(三)新、老精神分析理论的不同老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强调生物因素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强调本我的作用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到青春期便结束强调个体毕生发展第二节行为-学习取向的发展观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包括华生的老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三个共同性:①强调以行为为研究对象;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③发展的连续论。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曾明确指出“在心理学中再不需要本能的概念了”。(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华生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儿童在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应答行为操作行为(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一)心理发展观: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及时强化(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理论应用于实践育婴箱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三)行为主义的简评优点: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对心理研究的影响很大缺陷:①把心理简化为行为,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②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较机械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977年代表作《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刺激反应学习:学习者通过自己实际行为,同时直接接收反馈(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观察学习: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相应行为的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四个组成部分。(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4/6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的作用,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简评:强调观察学习是由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但该理论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偏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基本上仍是行为主义的,表现了一定的局限性。第三节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culture-historytheory)。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列鲁学派:又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以维果斯基和他的学生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而形成的前苏联一个较大的心理学派别。该学派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基本观点:(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的区分:①靠生物进化而来的低级心理机能;②受历史文化影响而来的高级心理机能。人类心理发展不只受生物因素影响,更重要是受社会文化规律的制约。(二)心理发展的实质1.实质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2.心理发展的表现: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②心理活动的抽象一概括机能;③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发展的原因社会文化一历史的发展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的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不断内化(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1.最近发展区(ZPD)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现有发展水平: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5/6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决定着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的特点。3.关于学习的最佳期“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教学不能脱离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否则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四)智力、思维的内化观“内化”学说:外部活动通过词或言语的中介作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智力等高级心理机能。工具理论是内化学说的基础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当代国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及其同事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别是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闻名于世,因其活动多在日内瓦大学,故称其为日内瓦学派。(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认识、智力、思维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受制约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内在结构:临床谈话法(clinicalmethod):又称诊断法,由皮亚杰所倡导,它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三方面材料的分析、综合,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事先确定交流的目的、内容→与儿童面对面交谈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主体为了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通过动作(外部动作、思维动作)达到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内外因相互作用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量变)顺应(accommodation):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质变)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1)心理发展的因素①成熟②自然经验③社会经验④平衡化决定因素(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是一个核心概念。图式(scheme)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3.思维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图式:感知-动作图式特点:儿童只能通过感官以及动作去认识客体,没有表象与思维,但没有运算的性质实验:客体永久性②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图式:表象图式特点:出现了符号功能;没有可逆运算、没有守恒概念6/6实验:守恒实验,三山实验③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图式:运算图式的低级水平特点: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实验:守恒实验,三山实验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图式:运算图式的高级水平特点:心理运算可运用于真实情境、假设性情境,能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二)皮亚杰理论的评价1.贡献对心理学的贡献:描绘人类思维发展的轨迹,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促进了儿童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对教育实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