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时间:2015-11-28目录一、非洲区域常见病二、各病种介绍及防治三、总结一、非洲区域常见病1、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乙脑等;2、肠道传染病:痢疾、霍乱、伤寒、肝炎等;3、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4、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艾滋病等;5、埃博拉病毒。二、各病种介绍及防治1、疟疾2、登革热3、黄热4、痢疾4、霍乱5、伤寒6、肝炎7、艾滋病8、埃博拉病毒9、果蝇10、结核病11、血吸虫病12、丝虫病13、锥虫病【疟疾】1、疟疾、又名“打摆子”,是一种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蚊虫传播疾病。典型的疟疾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C或更高,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发作。2、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蚊叮咬来传播的。3、预防:到疟疾流行的地区,当有蚊子出没时,人们应该服用抗疟药,并使用驱蚊剂来避免蚊子的叮咬。主要预防措施有如下:(1)预防性用药。在出发前,员工可到当地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咨询,了解所去地区是否需要使用预防性药物以及怎样使用。(2)避免蚊虫叮咬。防止蚊虫叮咬是主要的预防措施。黄昏后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尽可能少暴露皮肤;衬衫应塞起,裤腿应塞入袜子;使用足够的驱蚊剂涂抹暴露的皮肤或衣物;住宿、办公处安置纱门纱窗,悬挂蚊帐,消除屋内外积水,保持环境卫生,根除蚊子滋生场所。4、治疗:应采用抗疟原虫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疟疾是急性病,需要迅速处理,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一旦出现发热、流感症状,无论是否确诊,应立即服用治疗疟疾药物,然后就医。疟疾在世界分部图【登革热】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主要表现是高热、骨痛、皮疹、淋巴肿大和出血现象,骨、关节痛似骨折样,影响活动。2、传播途径:白线斑蚊与埃及斑蚊先叮咬患者后,成为“病媒蚊”,再叮咬健康人而感染。3、预防:要预防伊蚊,伊蚊喜爱在小的积水中滋生(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积水,填平洼地,防止伊蚊叮咬。疫苗至今仍未研发成功。4、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黄热】1、黄热病是一种黄病毒科的节肢介体病毒引起的,发生在非洲和南美洲等国家由蚊子叮咬引起的疾病。发病时通常出现黄疸症状,经过3至6日的潜伏期后,典型的症状是发烧、肌肉疼痛、头痛和背痛。其他如红舌、红脸、红眼,亦或有之。由于黄热病的死亡率高及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2、传播途径:在此病从林中猴子向人或人际之间的传染中,蚊子是主要的介导者。非洲的辛普森伊蚊、非洲伊蚊、埃及伊蚊,以及趋血蚊属和煞蚊属都牵涉其中。。3、预防:黄热病疫苗属于出国人员强制性接种疫苗。预防黄热病最好的办法是免疫接种,按照国际要求,黄热病疫苗应该在到达目的地国家前10天接种,有效保护期为10年。4、特效药尚未问世,因之接种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霍乱】1、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疾病,通过食入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2、传播途径:霍乱病患者的粪便或吐出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和水,当人们饮用该食物或水时就可能感染霍乱。3、预防:避免饮食受到污染的食物,特别是肉类、鱼类及贝类,应该彻底煮熟并且趁热食用。水果应该削皮才吃,蔬菜必须煮熟,不吃凉拌菜。饮用煮沸的水或经过氯或碘处理的水,或者桶装饮用水。注意个人卫生,进食前、如厕后要勤洗手。4、治疗以隔离与输液为主,具体措施请遵照医生意见进行。【痢疾】1、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非洲较为常见。痢疾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细菌引起的杆菌痢疾;另一种是由一种变形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大便脓血,伴全身中毒等症状。急性病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病人可有贫血。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2、传播途径有:食物、水、接触、苍蝇。3、预防:餐前便后洗手,不饮不洁之水,不吃不洁食物,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舍弃腐败食物。4、治疗:对于患者要采取卧床休息、隔离和消毒等措施。也可使用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伤寒】1、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性高热,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2、传播途径:伤寒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3、预防:主要搞好“三管一灭”(水、饮食、粪便,消灭苍蝇),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4、治疗:如果没有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会造成休克。治疗方式为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和抗生素治疗。预防的方法除了公共卫生的改善之外,到流行地区旅行前可以注射疫苗。【肝炎】1、非洲乙肝、甲肝较为流行,分别是由乙型、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临床表现:(1)乙肝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2)甲肝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2、传播途径:乙肝为母婴、输血、体液、性传播。甲肝为消化道传染,即粪-口途径传播。3、预防:出国前应接种疫苗。对于私人用品,诸如剃须刀、毛巾、牙刷、被褥、餐具、梳子等不要共用。4、治疗:急性乙肝自愈;慢性乙肝基本无法治愈;甲型肝炎症状一般较轻,从不转化为慢性,因此不会导致肝脏长期被破坏。【艾滋病】1、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传播的致死性非常严重的传染病。目前非洲是世界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占全世界人口近10%的非洲,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着人数却占全球的70%以上。2、传播途径:母婴、血液、性行为。3、预防:避免性行为传播首先要做到洁身自爱。避免血液传播,需要注意手臂、身上有划伤时,立即用“创可贴”沾住,以避免与他人皮肤接触;去医院输液抽血,尽量找当地的援非中国医生。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艾滋病毒必须在特定的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比如蚊虫叮咬,拥抱,握手,打喷嚏,咳嗽,共用游泳池、马桶等。只要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制品,就不必“谈艾色变”。【埃博拉】1、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90%。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接着会有呕吐、腹泻、皮疹和肝肾功能受损(很快导致肾功能衰竭)以及体表和内脏大范围的出血和小血管、毛细血管的出血等。2、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2)医源性感染。3、预防:目前无治疗方法或疫苗,疑似病例应该与其他人隔离,并且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有自己的隔离衣、手套和口罩,口罩和手套不能重复使用,除非已消毒。死于该病的人要立即火化。【果蝇】非洲果蝇,它不仅侵害各种果实,而且还会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表皮下,途径为傍晚的时候果蝇将卵产在人们晾晒在屋外的衣服或被褥的缝隙里,接触以后卵就孵化成幼虫钻在人或动物的表皮下,再有就是果蝇直接接触人体产卵(很小的伤口就能产),日后幼虫一天天生长,皮肤就会发炎红肿而起包,又痒又疼,用手挤就会挤出虫子。所以在非洲的朋友就要注意在太阳落下以前务必将衣服被褥收回去!!只要处理得当一般是不会危害身体健康的,一般不用吃药,如果由此引起浑身刺痒起丘疹,那是过敏了,就要口服一些抗过敏药。处理方法:用一根普通缝衣针用酒精或火烤消毒后刺破肿包,将白色的小虫彻底清理干净,然后涂一些紫药水即可,若创口大一点的还可贴一贴创可贴,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后来一直没有再出现。【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每年逾2.3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治疗。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6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目前世界上流行的3种主要人体血吸虫病分别是日本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曼氏血吸虫病。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人们如果接触被尾蚴侵染的水,淡水螺中释放出的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就会造成感染,在人体内,尾蚴发展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血管中,雌虫在血管中产卵。一些虫卵随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继续其寄生虫生命周期。其它虫卵则困在人体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并逐渐损害人体器官。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血吸虫病的症状是人体对虫卵的反应所致,并不是由血吸虫本身造成的。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来自非疫区的人员多是易感人群,为避免感染血吸虫病,凡到疫区旅游、打工的人员,应了解当地是否是血吸虫病疫区,如果是疫区应不要接触疫水。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血吸虫的尾蚴。人若接触了疫水会被尾蚴侵入,导致感染血吸虫病。吡喹酮是唯一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血吸虫病的药物。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治愈率很高。该药高效,安全,且成本低廉,副作用少而轻。【丝虫病】丝虫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虫病,虫体细长如丝线而得名。目前非洲主要流行的两种丝虫病为盘尾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其中盘尾丝虫病又称河盲症。盘尾丝虫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99%以上被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1个国家;罗阿丝虫病目前主要在非洲的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和南苏丹等国家的热带雨林地区流行。盘尾丝虫病症状由在人体内皮下组织中移动的微丝蚴引起,体现为激烈的炎症反应,尤其是微丝蚴死亡时。被感染者可能出现奇痒和各种皮肤病变。在大多数情况下,皮下出现结节,淋巴结肿大而坚实,不痛。眼损害是最严重的病损,有些被感染者出现眼睛病变,最终发展为视力受损直至永久失明。患者有皮肤瘙痒和蚁走感症状,可因虫体停留引起局部组织出现有剧痛的肿块,最常发生部位为腕部和踝部。成虫也可侵犯眼睛,患者常表现出眼部奇痒。【非洲人类锥虫病】非洲人类锥虫病又称昏睡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涉及的寄生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归类为锥虫属。非洲人类锥虫病有两种类型,取决于涉及的寄生虫:布氏冈比亚锥虫(T.b.g.):可见于非洲西部和中部。这种类型目前占昏睡病报告病例的95%以上,并造成慢性感染。患者可感染数月或甚至数年,但没有患病的明显体征或症状。出现症状时,患者常常已到疾病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可见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当今,这种类型占报告病例的5%以下并造成急性感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