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考试混凝土检测这块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回弹法原理:回弹法是用一个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要求:1、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能量应为2.207J;2、在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且弹击锤起跳点应位于指针指示刻度尺的“0”处;3、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为802;4、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5、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为-4~40摄氏度。检定回弹仪检定周期为半年。当新回弹仪启用前、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读示值相差大于1、经保养后,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或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时,回弹仪应进行检定。在检定回弹仪率定值时,率定试验应在(5~35)℃的条件下进行;钢砧表面应干燥、清洁,并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率定试验应分四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90度,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均应为80±2。回弹仪率定试验所用的钢砧每两年送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检测数量与测区布置(1)单个构件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3)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以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底面。(4)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测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且避开预埋件。(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²。(6)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7)对于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8)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9)当检测条件与上述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在构件上钻取的混凝土芯样或同条件试块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对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修正时,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公称直径宜为100mm,高径比应为1。芯样应在测区内钻取,每个芯样应只加工一个试件。同条件试块修正时,试块数量不应少于6个,试块边长应为150mm。(10)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个时,抽样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并不得少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最少抽样数量。现场回弹值测量现场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弹击时应避开气孔和外露石子,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读数估读至1。每一个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碳化深度的测量方法(1)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2)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3)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25mm;(4)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0.5mm。批量产品一个个检测的条件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Sfccu大于4.5MPa时;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不大于60MPa、Sfccu大于5.5MPa时。测强曲线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所依据的统一测强曲线,其强度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5.0%;相对误差值不应大于18.0%。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相对误差值不应大于17.0%。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相对误差值不应大于14.0%。二、钻芯法运用环境(1)对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的测试结果有怀疑;(2)因材料、施工或养护不良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时;(3)混凝土遭受冻害、火灾、化学侵蚀或其他损害时;(4)需检测经多年使用的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时;(5)当需要施工验收辅助资料时。芯样的尺寸要求从结构中取出的芯样质量符合要求且公称直径为100mm,高径比为1:1的混凝土圆柱体试件称为标准芯样试件。允许有条件地使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对于标准芯样试件,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有二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而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00mm的芯样试件,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有一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同时,还要满足芯样内的钢筋与芯样试件的轴线基本垂直并离开端面10mm以上。芯样端面补品对于抗压强度低于40MPa的芯样试件,可采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5mm;也可采用硫磺胶泥补平,补平层厚度不宜大于1.5mm。芯样的数量要求(1)根据检验批的容量来确定。在进行标准芯样试件的取样时,其最小的样本量不应该少于15个。而对于小直径芯样试件的取样,其最小的样本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2)钻芯确定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对于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可以不再进行数据的舍弃,而是应该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中的最小值确定。芯样无效数据1)芯样试件的实际高径比(H/d)小于要求高径比的0.95或大于1.05时;2)沿芯样试件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大于2mm;3)抗压芯样试件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长度内大于0.1mm;4)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大于1°;5)芯样有裂缝或有其他较大缺陷。钻芯位置的选择(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2)混凝土强度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3)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4)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钻芯修正方法取样要求在采用修正量的方法时,标准芯样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当为小直径的芯样时,试件数量应该适当增加。芯样应该从采用间接方法的结构构件中随机抽取,当采用的间接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方法时,钻芯位置应与检测方法相应的测区重合;当采用的间接检测方法对结构构件有损伤时,钻芯位置应布置在相应的测区附近。潮湿状态下进行芯样抗压试验可以将芯样试件在20℃±5℃的清水中浸泡40~48h,从水中取出后立即进行试验。芯样试件的含水量对强度有一定影响,含水愈多则强度愈低。一般来说,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强度降低较多。因此,要根据结构或构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有目的性的选择自然干燥状态或潮湿状态进行实验。三、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位置检测原理在构件混凝土表面向内部发射电磁波,形成电磁场,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磁场,由于感应电磁场的强度及空间梯度变化与钢筋位置、直径、保护层厚度有关,通过测量感应电磁场的梯度变化,并通过分析处理,就能确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适用范围1、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2、不适合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3、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和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技术指标1、钢筋直径适应范围:6mm~50mm2、保护层厚度最大允许误差见表6.1:3、工作环境要求: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90%;电磁干扰:无电磁场。钢筋位置检测步骤(案例题)使用钢筋位置测试仪检测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2、抽样(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3、布置测区、测点(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2)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3)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4)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5)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4、仪器操作(1)仪器连接、预设钢筋直径、清零。(2)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将探头平行于钢筋,放在测区起始位置混凝土表面,沿混凝土表面垂直钢筋方向移动探头,移动过程中,指示条增长,保护层厚度数值减小,说明探头正在向钢筋位置移动,当钢筋轴线和探头中心线重合时,指示条最长,保护层厚度最小,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同时,将钢筋的轴线位置标记出来。在测试完该测区钢筋保护层厚度后,依次量测出已经标记的相邻钢筋的间距。注意事项检测过程中应避开钢筋接头绑丝,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探头移动速度不得大于2cm/s,尽量保持匀速移动,避免在找到钢筋前向相反方向移动,否则会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甚至漏筋。如果连续工作时间较长,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注意每隔5分钟将探头拿到空气中,远离金属,按确认键复位。对检测结果有异议,也可此操作。钢筋数量和间距需剔凿验证的情况(1)相邻钢筋过密,钢筋间最小净距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2)混凝土(包括饰面层)含有或存在可能造成误判的金属组分或金属件;(3)钢筋数量或间距的测试结果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4)缺少相关验收资料。2、检测梁、柱类构件主筋数量和间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部位应避开其他金属材料和较强的铁磁性材料,表面应清洁、平整;(2)应将构件测试面一侧所有主筋逐一检出,并在构件表面标注出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应位置;(3)应测量和记录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对位置。3、检测墙、板类构件钢筋数量和间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构件上随机选择测试部位,测试部位应避开其他金属材料和较强铁磁性材料,表面应清洁、平整;(2)在每个测试部位连续检出7根钢筋,少于7根钢筋时应全部检出,并宜在构件表面标注出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应位置;(3)应测量和记录每个检出钢筋的相对位置;(4)可根据第一根钢筋和最后一根钢筋的位置,确定这两个钢筋的距离,计算出钢筋的平均间距;(5)必要时应计算钢筋的数量。5、单个构件的复合型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柱类构件主筋实测根数少于设计根数时,该构件配筋应判定为不符合设计要求;(2)梁、柱类构件主筋的平均间距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