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黄德初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走向世界》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孔子的生平伟人生平尼山降圣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尼丘山夫子洞:传说中孔子的出生地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清代佚名孔子行教像明代吳彬孔子杏壇講學圖清代.佚名孔子為魯司寇像(一)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1.仁意识到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忠恕之道①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思想(一)仁者爱人1、仁的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人二[仁]思想主张:“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或者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二)克己复礼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2、维护礼的途径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实现仁的方法孔子的理想社会:只有礼和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仁”和“礼”的关系:克已复礼为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平无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儒家治国方略-----为政以德1、重教化轻刑罚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3、为政需要正己4、举贤才汤一介: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一套要求自己有个做人的道理和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这是孔子思想的的真精神。最低原则: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最大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史知识》)儒家的价值观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功立业。1、重德轻名(1)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即三不朽。(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实现的途径:《礼记·大学》提出的“三纲八目”:三条基本纲领,八个具体目标。1、“三纲领”是:“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格物:明辨事务,穷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取知识。诚意: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不要有邪念。修身:修养自身的德行。齐家:整顿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平天下:统一天下,安定天下。2、重义轻利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但义高于利,是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3)秦朝时期(4)西汉时期(5)魏晋唐时期(6)两宋时期(7)明朝时期(8)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9)十九世纪末(10)辛亥革命后(11)新文化运动前期孔子之后续承孔子的有八派儒学:子张学派;子思学派;颜氏学派;孟氏学派;漆雕氏学派;仲良氏学派;荀子学派;乐正氏学派。1、春秋——创立2、战国——发展: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①“仁政”,“民贵君轻”;②“政在得民”,宽刑薄税,反对苛政;孟子的仁政思想与“性善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B、荀子:①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②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3)秦朝----崇法排儒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4)西汉------儒学的改造西汉董仲舒、刘歆(xin)为代表的“古今文字学”和谶纬之学,融进了阴阳学、法家思想,改造儒学。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为核心,为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5)魏晋唐魏晋王弼、何晏:玄学(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学);唐代韩愈:道统(排佛);(6)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故要“存天理,灭人欲”。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三纲五常(宋代朱熹)•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于《白虎通义》(7)明清----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①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②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③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8)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9)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10)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11)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不受重视压制独尊强化空前强化利用全盘否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居于统治地位)被误读的孔子1、“学而优则仕”的误读2、“三纲五常”的误读3、“以德报怨”的误读4、“樊迟学稼”的误读5、“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的误读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读7、真诚坦率而不虚伪的孔子8、自由浪漫而不迂腐的孔子9、注重实践而不空谈的孔子1、真诚坦率的孔子现代人想起孔子总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不苟言笑,呆板而乏味,甚至有人斥之为虚伪。这其实孔子同时代的人就已经误读孔子了,到了宋儒笔下更是如此。真实的孔子是鲜活、真实而又亲切的。孔子在待人接物从来就是把真诚放在第一,反对虚伪。(对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对朋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学而》(对君主)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论语》中孔子毫无虚伪暧昧之辞,对生活、人生、社会处处直言,喜怒哀乐溢于言表。(1)孔子的“喜”①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史记·孔子世家》②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2)孔子的“怒”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②季氏富於周公,而求(冉有)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③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3)孔子的“哀”①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②孔子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lài)志而殁。③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的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寻孔颜乐处,何乐何事?___周敦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自由浪漫的孔子应该承认“自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逍遥游”让人们醉心。可是面对社会现实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