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Guang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绿道之窗WindowofGreenways152012年第3期Vol.34/148曹靖姚睿(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CAOJing,YAORui(GuangzhouUrbanPlanning&DesignSurveyResearchInstitute,Guangzhou510060,China)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研究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StandardofGreenwaySlowSystemBasedonClassificationSystem摘要:文章阐述了近年出台的《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中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制定思路与方式。在明确了绿道的分类体系、建设基准要素体系和慢行系统的内涵,以及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同时结合广东省实际建设条件,对广东省区域绿道(省立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标准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对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提出差异化的要求与措施。Abstract:ThisarticleelaboratestheresearchprocessofbuildingstandardofslowsysteminConstructionGuidelinesofRegionalGreenwaysinGuangdongProvince.Itfirstlyexplicitstheclassificationsystem,thebasicconstructionsystemandthedefinitionofslowsystemofgreenway.Secondly,afterlearningboththerelevanttheoriesandtheactualconstructionconditionsinGuangdongProvince,itstudiesdeeplyontheconstructionstandardsofslowsystemofProvincialgreenways,thenfindsacorrespondingrequirementsmeasurestoeachclass.Finally,byreferencetotheconstructionstandardsofregionalgreenway,itgivessomerecommendationsoftheconstructionstandardstourbanandcommunitygreenways.Keywords:Greenway;Slowsyetem;Classificationsystem;Constructionstandard;Guang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关键词:绿道;慢行系统;分类体系;建设标准;广东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3-0015-05收稿日期:2012-05-25修回日期:2012-06-142010年,一个新名词——“绿道”开始在广东地区出现并广为流传,而其实,绿道建设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国早已兴盛发展。关于“绿道应该是什么样子”“怎样才是合格的绿道”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相应的绿道研究与建设标准也陆续出台,旨在为绿道建设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笔者作为《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项目组成员,对绿道建设五大系统中慢行系统的建设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谨以此文分享标准的研究思路与制定过程。1绿道分类体系根据行政等级的不同,绿道可分为三级,分别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绿道(省立绿道)、“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绿道和“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社区绿道。绿道分级一方面有利于事权的划分,把各级绿道建设责任落实到省级、市级、区县(社区)各级部门;另一方面可以使省立绿道产生示范效应,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最终形成“省-城市-社区”的绿道网络体系(图1)。而根据所处区位条件的不同,绿道又可分为“主要位于乡村地区,以图1依据等级的绿道分类完善同时进行。4.2通过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完善社区绿道网城市生活型主干道及以下等级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是社区绿道系统的一部分,改造或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完善社区绿道网。在城市新区内,每个社区组团内部的新建城市道路,尤其是城市生活性主干道及以下等级道路,均应融入社区绿道理念,构建自行车专用道系统,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并行设置,居住点与游憩目的地连接成线,线线成网,自行车专用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有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之间亦应设置相应绿化带,与城市道路普通自行车道不同的是,作为社区绿道的自行车专用道应有绿道专用标识凸显。4.3社区绿道分类分级设置在实现服务均等性的基础上,社区绿道的布局和线网密度宜按串联组团类型和等级进行分类分级设置。社区绿道串联了城市组团内部次一级社区组团,社区组团所处城市位置、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功能类型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组团和不同等级的社区组团进行不同的绿道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应根据社区组团的类型和等级有针对性地进行社区绿道建设,选择不同的服务半径标准和建设标准。居住功能为主的社区组团,居民的日常生活以买菜、上下学和休闲健身为主,较依赖社区绿道,对社区绿道的使用频率更高;工业功能为主的社区组团则以上下班的通勤为主;教育功能为主的社区组团则以老师、学生的上下课行走为主,对社区绿道的使用频率亦较高,因此,居住组团和教育组团的社区绿道,其服务半径应相近,工业组团的社区绿道其服务半径可适当增加。4.4因地制宜设立社区绿道建设标准根据各区县实际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的社区绿道建设标准。针对广州市十区两县各自不同建设条件和用地条件,对老城区、新建城区和辖属县城采用不同的社区绿道建设系统和标准。对越秀、荔湾、天河和海珠等老城区的社区绿道建设应更侧重于城市慢行系统的改善、城市环境升级和社区改造,对于花都、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和萝岗等新建城区的社区绿道应更侧重于城市线型绿地系统、城市线型景观系统的建立与完善等,对于增城与从化,其社区绿道应更侧重于串联社区、街区,建立低碳绿色环保社区。结语广州绿道建设的重心已从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转向社区绿道建设,社区绿道更贴近市民生活,因而社区绿道网的密度应与服务人口密度呈正相关,服务人口密度高则社区绿道网密度高,广州老城区如越秀区和荔湾区人口密度最大,因此广州社区绿道网的空间分布将呈现中心密、外围疏、以老城区为中心、社区绿道网密度向城市外围逐渐减小的特点。参考文献:[1]广东省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厅.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Z],2008.[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绿道网建设总体方案[Z],2009.█审稿编辑:编辑部组织作者简介:姚睿(1980-),山西运城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风景园林设计E-mail:68070162@qq.com16GuangdongLandscapeArchitecture绿道之窗WindowofGreenways172012年第3期Vol.34/148项目人行道最小宽度(m)大城市中、小城市各级道路32商业或文化中心区以及大型商店或大型公共文化机构集中路段53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54长途汽车站4415~4010%为宜,最大25%最大2%~4%表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步行道最小宽度的要求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都市型绿道三种类型(图2)。2绿道建设基准要素体系一般来说,绿道系统主要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五大系统构成。其中每个系统又可细分为若干基本要素,总共包含绿化保护带、绿化隔离带、衔接设施、管理设施、游憩设施等十六个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1]。本文将重点针对其中的慢行系统及其下一层级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的建设标准与要求进行分析研究。3绿道慢行系统的内涵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既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也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可根据现状择一进行建设,一般绿道应建设自行车道,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可建设综合慢行道。4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标准规范的借鉴4.1国外研究成果、经验“慢行系统”是国内提出的概念,国外与此相对应的词汇是游径(Trail)。国外对游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径类型、游径选线和游径建设图2依据区位的绿道分类图3国外关于游径铺装类型的研究系统代码系统名称要素代码要素名称备注1绿廊系统1-1绿化保护带 1-2绿化隔离带2慢行系统2-1步行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2-2自行车道2-3综合慢行道3交通衔接系统3-1衔接设施包括非机动车桥梁、码头等3-2停车设施包括公共停车场、公交站点、出租车停靠点等4服务设施系统4-1管理设施包括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4-2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售卖点、自行车租赁点、饮食点等4-3游憩设施包括文体活动场地、休憩点等4-4科普教育设施包括科普宣教设施、解说设施、展示设施等4-5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4-6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厕、垃圾箱、污水收集设施等5标识系统5-1信息墙参照《珠三角绿道网标识系统设计》规定执行5-2信息条信息块表1绿道建设基准要素体系表AASHTO标准推荐最小宽度单行自行车道5英尺双向自行车道10英尺三向自行车道12.5英尺表2AASHTO(美国州际公路运输协会)自行车道宽度标准[2]游径使用者类型推荐路面宽度自行车使用者10英尺(双向道)远足/散步/慢跑/跑步者乡村道4英尺,城市道5英尺穿越乡村的滑雪者双向道8~10英尺雪橇使用者单向道8英尺,双向道10英尺小型车辆供两轮交通工具使用,5英尺;供3~4轮交通工具使用,7英尺骑马者路面宽度4英尺,净宽8英尺轮椅使用者单向路5英尺表3国外各类游径推荐路面宽度[2]游径使用者平均速度(英里/小时)纵坡横坡远足者3~5没有限制最大4%残疾步行者3~52%为宜,最大8%2%为宜自行车运动者8~153%为宜,最大8%2%~4%骑马者5~155%为宜,最大10%最大4%越野滑雪者2~83%为宜,最大5%2%为宜雪橇使用者15~4010%为宜,最大25%最大2%~4%轮椅使用者单向路5英尺表4国外游径纵坡与横坡设计建议[2]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景致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型绿道、“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郊野型绿道和“主要分布在城区,以改善人居环境、标准三个方面。4.1.1游径类型研究游径分为四种类型:基于水面的、基于地面的、单人游憩为主的和多人游憩为主的。4.1.2游径的选线要求绿道选址标准:1)必须与目的地地形相适应;2)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容量以容纳数量庞大的游客;3)必须设立安全通道;4)提供游览功能的同时起到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5)建设和保养必须有成本效益,且要有实效性。4.1.3游径的建设标准(图3)包括对自行车道宽度、各类游径道路宽度、游径坡度的建设标准进行了研究[2]。4.2国内规划建设标准规范与慢行系统建设有关的标准主要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2.1步行道建设标准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道路级别和所处区位条件的差异,对步行道的最小宽度提出了不同要求,如表5所示。《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对步行道铺装也提出了要求:1)步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要保证施工最小厚度;2)步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的铺装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3)步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