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楹联文化讲座稿 - 湘潭大学教务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楹联文化讲稿楹联基本知识谢龙翔编著2013年6月目录楹联基本知识...................................................................................1一楹联概说................................................................................1(一)楹联的产生和发展....................................................................................1(二)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2(三)楹联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领域一支突起的异军....................................2二楹联规则....................................................................................3(一)基本规则....................................................................................................4(二)传统对格..................................................................................................10三合格联评析与佳联赏析..........................................................14(一)合格联评析..............................................................................................14(二)佳联赏析..................................................................................................18附《联律通则》(修订稿)............................................................26联论和读书笔记选录.....................................................................28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28对联的起源与产生..........................................................................33雅俗共赏与雅俗并存......................................................................37皇冠上的钻石——同边自对..........................................................41嵌名(字)联综合推介..................................................................48马蹄韵讨论......................................................................................62析字联选辑......................................................................................68无情对漫谈......................................................................................73对联“飞白”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76关于学习联律的话题......................................................................79后记.............................................................................................821楹联基本知识一楹联概说楹联,俗称对联。楹,即厅堂前的楹柱。楹联就是张挂或雕刻在楹柱上的一组对仗句。以前常用的代称有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联文、联话、楹帖、楹语、桃符等。大约到清朝中叶,一切对联都囊括于楹联的名下。从广义上说,楹联指书写、张挂的对联,也包括只书写不张挂的对联,还包括印成文字的对联。一副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楹联的前半部分叫上联,也叫上比、出句、对公、对头,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挂)于面对的右侧;下联是楹联的后半部分,又叫对句、下比、对母、对尾,一般以平声收尾,张贴(挂)于面对的左侧。出句,指先出的半联。所出的可能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均称出句。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人所对的半联。出句为上联(仄收),则以下联(平收)对之。若出句是下联(平收),则以上联(仄收)对之。横批:一般指配合春联使用的文字。与名胜楹联配合使用的称横额。横批和横额的语意十分凝炼,成为楹联内容的补充或概括,与上下联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升华联意,烘托主题。(一)楹联的产生和发展楹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蕴含极为丰厚的艺术宝藏之一。先秦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偶的文学语言,以及桃符、门神等神话传说故事,成为楹联产生的根源;南朝齐梁时代沈约、周颙、刘勰等提出了四声和平仄概念。声律和对偶相结合,为楹联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唐代楹联得以问世。后蜀主孟昶在他亡国前夕撰写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认为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悬掛的第一副春联。这副春联得以广泛流传,是因为第二年(965)赵匡胤统一了后蜀,派吕余庆做了成都的地方长官,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赵匡胤诞辰之日即长春节。余庆、长春都出现在春联里,仿佛孟昶预见到自已成了亡国之君。宋代楹联渐渐发展,首先在上流社会的士大夫中流行,宫庭楹联繁盛,慢慢向下层社会渗透,被民间接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使楹联文化得以大普及。清代康熙、乾隆等皇帝提倡并亲自撰写楹联,影响整个朝野。楹联应用范围扩大,种类多样化;内容广泛深刻;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艺术性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郑板桥、纪晓岚、梁章钜、钟云舫、孙髯翁等一大批楹联大师灿若群星;大批楹联著作出现,尤以梁章钜集古今楹联之大成,编著了《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楹2联达到鼎盛,蔚然成风,不仅登上了宫殿庙堂,而且走进了寒舍茅屋。(二)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楹联在旧文人的眼里是雕虫小技,文字游戏,茶余饭后的谈资,登不了大雅之堂。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的诗文著作里,不编入自己的对联作品。事实上唐五代以降,涌现出浩如烟海的优秀楹联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充分显示了楹联本身是一种思想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样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华夏汉民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成,是中华民族辉煌璀璨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组成部分。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能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它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看起来整齐美观,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起来意味悠长。它词约而义丰,有无所不包的内容;形小而质美,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又是一种充满辩证思想的文体。因此,被人们誉为“袖中诗”、“诗中诗”、“两行诗”。具有激浊扬清、抒情言志、教育启迪、激励鼓舞、歌颂揭露、褒贬讽谕的社会功能。(三)楹联文化成为新时代文化领域一支突起的异军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具有广泛实用性、灵活性和亲和性的楹联,成为一支突起的异军,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楹联文化得以空全蓬勃发展。1984年成立了中国楹联学会,同时创办了会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1987年又创办了会报《中国楹联报》。后来又创办了《中国对联研究》,2001年以来,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对联作品集》(年鉴)。目前全国许多省、市、地、县都成立了楹联学会,会员达数十万大军。各地楹联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还成立了数十家楹联网站,楹联活动十分频繁,联家辈出。曾评选出全国联坛十老和楹联最高奖——梁章钜奖,有16位名家获此殊荣,大型楹联著作和联家专著连续问世。中南大学成立了楹联研究所,2000年招收了第一名楹联研究生鲁晓川。2004年,楹联进入全国高考试题,楹联在我国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春铺千岭绿,联耀万家红”。一年一度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活动,就是中国人民贴春联活动。不仅国内城乡,还有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每年都有春联出现,直接反映人们良好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寄托炎黄子孙深切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成为广大侨胞联系祖国的纽带。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别开生面,将17副构思精妙、包容宏富的春联贯串于整场节目,令亿万观众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晚会的文化含量。《人民日报》文章称“献春联节目,远远超出了‘串联’任务,而成为这场晚会最具文化品位的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32007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与中国楹联学会联手,隆重推出了“与你一起过大年”、“春联展播”和“奇联妙对贺新春”节目,受到全国和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在万众瞩目的春节文艺晚会上又推出系列表达晚会“和睦、和美、和顺、和谐”为主题的春联。这是楹联界的春天故事,是楹联史上辉煌的一页。2006年以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规定“考点布置要求庄严、催人奋进,高考前每个考点大门前都要求张贴对联”。从此考场楹联成为长沙各考场一景。鼓励学生轻松、自信、沉着应考、充满人文关怀。将楹联文化与本部门工作结合起来的意识越来越强,涌现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征联活动,层出不穷。走进了中央新闻媒体,成为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楹联不仅可以反映生活、美化生活、激励生活,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楹联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同现代文明相结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强调以伟大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今天,楹联以与时俱进的优势,强烈的时代风采,先进的文化格调,发出了强烈的“中国声音”,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奋进的主旋律。作为有高文化层次的高等学府,尤其是高等学府的主体——大学生,应具有楹联文化的基本素养,在继承和发扬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楹联规则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律诗,不到300年的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期,就制订了律诗的《诗律通则》,而几乎同期产生的楹联,千余年来,多是按前人约定俗成的办法创作楹联,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坛才开始楹联规则的研究。近几年,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散见于各种典集中有关楹联规则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和理论探讨,制订并修订了《联律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见P26-27)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当代和今后一个时期楹联创作、评审、鉴定在格律方面的依据。楹联是独立使用的对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