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服务能力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题目: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服务能力建设院(系)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摘要公共服务远远不只是一个职业范畴,而是一种责任感乃至是一种公共道德意识,公共服务的动机基础是一个人喜好对可能在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动机做出回应,这是公务员成为公务员的原因。公务员的地位和合法性根源于其作为职业公民的角色,这样就可以也最好相信公务员是想为他人服务的并把他们当作是伙伴,否则就会阻碍自豪感的增加甚至阻碍动机在追求公共利益时成为无私的。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者,是实现政府目标的关键力量。当今,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新的政府模式强调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要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要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增强公务员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务员服务人民公仆意识目录摘要………………………………………………………………第一章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理论概述……………………1第一节当代政府发展的新模式:服务型政府………………1第二节公务员能力理论概述………………………………2第三节公务员能力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3第二章加强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的背景分析…………………4第一节行政伦理道德的含义和基本价值取向……………4第二节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呼唤行政伦理回归…………5第三节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第三章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建议……………8第一节树立服务精神,强化服务意识……………………8第二节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8第三节建立电子化政府,优化服务信息渠道……………9结论…………………………………………………………………10参考文献……………………………………………………………11第一章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理论概述服务型政府作为当代政府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理念的实现需要公务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务员能力建设二者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一节当代政府发展的新模式:服务型政府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与时代和国情相契合的政府治理模式。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模式?21世纪初,中国学者提出当代政府发展的崭新模式——服务型政府。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厘析国内学术界对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界定尚无定论,呈现出“一个概念,各自表述”的局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张康之教授认为:“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是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1]第二种观点:迟福林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为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以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2]第三种观点:吴玉宗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法治的框架下,给公民和社会提供公正、优质、廉价、高效、方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目标的政府。”[3]服务型政府本质主要反映在“服务”上。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服务”是“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4]从服务选择上说,服务是由被服务者支配,服务者应该按照被服务者的意愿提供服务。从服务评价上来说,应该以被服务者对服务的感觉来界定服务的质量。[5]我们认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责任的政府。”[6]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服务型政府”是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一)西方民主理论西方民主理论围绕国家主权来源建立的。卢梭认为,“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体,使两者得以互相适合,它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及政治的自由。”[7]官员权力是一种委托,一种任用;[8]在人民主权与政府治权的理论框架下,官员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和任用。(二)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最先由登哈特夫妇提出来。基本含义:服务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思考要有战略性,行动要有民主性;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9]登哈特认为,“那些政府中的人必须愿意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位置;必须以新的方式主动出击,去理解公民关心什么;必须对市民的需要和利益做出回应。”[10]新公共服务倡导公民至上,强调政府应对公民的愿望和公共利益更加敏感。(三)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和新中国历代国家领导人的服务思想马克思指出:“旧政权的合理职能从潜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人的勤务员”[11]人民群众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职人员扮演的角色是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公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服务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目前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为中国政府和广大公务员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支撑。第二节公务员能力理论概述一、公务员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般认为,能力是“掌握和选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12]广义上的能力是“在特定的组织中,同卓越绩效具有内在联系的个体特征和品质,这些特征和品质包括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技能等。”[13]概括地说,公务员能力指“在现代行政环境中依法运用公共权力和其他公共资源,科学有效地履行行政职能、治理国家、服务群众、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平和效率的专门才干。”[14]二、公务员能力的特征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能力具有区别于一般职业的能力的特征:(一)突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公务员能力的实质是公务员掌握、运用或行使行政职权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能力。体现在处理与普通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中。这就决定了公务员能力较其他职业的能力具有极其突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二)很强的责任性和实务性公务员能力直接决定着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公务员是通过解决现实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来为公民和社会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公务员能力在现实工作中表现为一系列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和技巧。第三节公务员能力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我国正处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时期,公务员作为政府职能的履行者,其能力建设直接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并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一、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含义所谓公务员能力建设,“就是培养和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创造充分发挥第一章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理论概述其能力的各种条件。”[15]二、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需要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在行政模式和行政职能上有了新的转变,公务员的角色也随之改变。[16]根据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和职能,应不断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坚实保障,以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三、公务员能力建设有利于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使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客观规律,努力增强与服务型政府要求相适应的各种能力。通过公务员能力建设,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第二章加强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的背景分析由于中国行政系统受固有的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国公务员实际能力远未达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行政伦理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行政伦理不足的分析,找出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为服务型政府下公务员能力建设奠定基础。第一节行政伦理道德的含义和基本价值取向(一)行政伦理含义陈荣富教授认为,“公共行政伦理是公共行政管理这一特殊领域的角色伦理,它是指公共行政过程中所确立和遵守的伦理观念和伦理规范,也就是关于公共行政活动的价值问题和原则问题。”[17](二)行政伦理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面对行政整体规范目标淡化趋势,构件一套现实、合理、完整的行政伦理规范已势在必行。这首先要设定其基础性前提。对此,提出了多种看法:1、行政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抑制行政自私性,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18]2、行政伦理必须以公正和正义为价值基础。罗德刚认为,“公共行政的一般伦理原则是公正。公共行政正义的基本主题是合理安排好社会基本结构,在我国当前就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完善新体制。”[19]3、良心是行政官员的德性之一。廉政是公正的基础,正义的基石;没有廉政就没有公正,没有正义。[20]第二节公共行政范式的转变呼唤行政伦理回归在我国,对行政行为的伦理判断进行学理研究曾长期受到忽视,近几年才逐渐重视起来。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两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对公共权力异化现实的思考。张康之教授指出:“在那些官僚制体制中,存在着的只是官僚,这些官僚失去了人性,成了欲求无尽的公共利益的‘蛀虫’,总是受到腐败的困扰。”[21]朱立言、郭晓聪等指出,行政官员作为代理人,不需要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也不应对其行为承担任何个人的道德主体责任,存在着“道德困境”[22]。其次,对近现代公共行政“思想模式”的反思。张康之将其概括为三类思想倾向:一是以威尔逊、韦伯为代表的主流行政学道路。“这是一条使公共行政丧失价值方向,走向片面的形式化的道路。”二是以哈克马斯为代表的谋求政府政治合法化的思路更多的把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行政行为引向权谋化的方向。三是布坎南主张政府以及整个公共领域都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加以改造。但“公共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不可行的。所以,这三条道路都是不可取的。政府公共行政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是走道德化之路,只有道德化才是解决当前政府公共行政中所有问题的根本。”[23]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突破对许多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周志忍指出:“当一个人处于公益精神的行为总是得到利己主义的解释时,他最终必然走向利己主义。”[24]有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以上理论指导下的西方所谓“重塑政府”、“政府再造”的行政改革是夸大其词的,因为“就行政改革的基本情况而言,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政府应当具有什么性质,行政人员和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应当是什么样子的问题。”[25]“改造官僚制的方向,就是在政治生活中和公共行政体系建设中,超越工具理性的思维,引入政治和行政的道德价值,走以德治国和以德行政之路。”[26]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更要加强对官德问题的关注。[27]“从狭义上讲官德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格质、思想境界和心里素质方面在社会上要素的总和。从广义上讲,官德是指领导集团、领导体制以及领导干部代表党政机关在其公共事务活动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与公共管理道德。”[28]为了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29]从本质意义上说,“德”则首先是指执政党和国家机构以及全体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第三节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思想守旧,价值观念落后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官本位”思想造成拜权主义心态,影响了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绩效;导致部分公务员为了一己之私利,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置脑后。(二)政府职能错位,制度创新不足温家宝承认,“我们政府本来很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我们过去把这两项职能轻视了,放在了次要位置。”[30]官僚行政体制影响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政府的职能导向。列宁指出:“我们可以赶走地主,赶走沙皇,赶走资本家。但是,在一个农民国家里,不能彻底消灭官僚主义,只能慢慢地经过顽强的努力使它减少。”[31]官僚制政府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造成消极影响。如此体制,导致公务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响应慢、效果差、效率低、成本高”。[32]同时,政务公开制度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