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辍工作计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控辍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关系广大群众利益,涉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虽然学生流失辍学的原因很多,但根据县政府、县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控辍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控辍工作当做工作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落到实处,根据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控辍工作计划。二、任务目标在本学年度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力度,要求班主任老师及时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工作。使在校学生的巩固率达到100%,毕业率达到100%,切实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交给的控辍工作任务。三、方法及措施(一)依法控辍向学生、教师及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让他们知道《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明确责任和义务。(二)管理控辍1、成立控辍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控辍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班主任担任,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出席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学生学额巩固情况进行研讨。学校控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广群副组长:陈国华朱长青夏开金欧茂华组员:刘延贵罗兵葛志梅李峰顾志龙王丹祥尤上青李学奎杨春喜郭建超2、加强周边环境的治理。严禁学生进入网吧和游戏台、厅场所,自觉拒绝网络诱惑。3、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一天不到校要了解情况,两天不到校及时家访。三天不到要上报教导处。4、加强“特长”的培养。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起来费劲甚至有厌学情绪,但不少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有的喜欢体育、有的喜欢音乐、有的擅长书法绘画等,所以成立了音、体、美兴趣活动小组,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在活动中让他们找回了自尊,自强,这样学校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5、建立“四包”防控责任制,建立防控奖励机制。“四包”即校长包学校,提控辍要求;领导包段,层层落实责任;班主任包班,个个把关;教师包学生,人人心中有人。并签定班主任、科任教师控流责任书。学期初核定各班学生基数,每周检查一次,月统计算巩固率,领导带头包学生,关心其疾苦,了解其思想及学习状况,尽力帮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导处负责检查统计工作,做到周统计,月总结、年终评比奖励。对控流好的班主任和教师予以表彰或奖励。(三)扶贫控辍把贫困生进行登记,根据贫困情况,学校力所能及的减免各种费用,对特殊贫困的学生给予捐款帮助,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四)爱心控辍全面了解各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学困生名单,对厌学生的学生采取课堂上重点辅导,课后单独辅导的方法,并建立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学生间的互惠互助行为。(五)教改控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倡导愉快教学,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吸引力;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认识控辍的重大意义,加强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班级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建立学困生档案。黄浦初级中学2009.9黄浦初中“控辍保学”工作计划泾河黄浦初中朱长青提高在校学生巩固率是学校“普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我校把该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常抓不懈,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一是依法治辍。学校把每年的三月和九月作为义务教育宣传月,通过拉横幅、刷标语、出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同时,组织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通过入户宣讲、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增强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动员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返校复学,从而使家长和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今天失学的少年儿童就是明天的青壮年文盲”和“一个辍学学生就可能产生一个贫困户”的社会责任感,从源头上防溜保学。二是制度防辍。学校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制订了控辍保学制度及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流失学生报告制度、学生入学通知书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制度。建立了学生家庭联系卡,实行班级学生出、缺席日报告制度,避免学生因厌学而误课过多的辍学现象;建立每月常规检查制,由班主任及年级组长每月向校教务处报告学生的辍学和异动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充分利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严格学籍变动程序,及时掌握学生辍学情况,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学籍管理工作。三是责任堵辍。学校实行了控辍保学承包责任制,由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并与教务处、政教处、班主任、教师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将控辍保学责任捆绑到人,并与评优、评先、晋级等挂钩。要求班级年辍学率必须控制在1%以内,对班主任年度考核“一票否决”,该年度考核不能评优、评先、晋级等,所在班级也不能评为“先进班集体”。对因体罚等原因致使学生辍学的教师,该年度考核也不能评优、评先、晋级等。四是以德控辍。学校重视强化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反思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污辱学生人格的行为。对留守生、贫困生、后进生、残疾生,从思想上关注,心灵上关怀,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促成勤学、乐学的氛围,达到以“情趣教育”留生。五是课改降辍。学校按课标计划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禁止对学生施加课业压力,并继续深化教研教改,大力构建有效课堂,加强校本教研建设,积极探索实施新的学生评价与考试办法,达到以“教育质量”留生。同时,及时配备一批体育器材及实验仪器,开放“三室”,成立了音乐、美术、体育、写作等兴趣小组,开展诸如读书节、春季田径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元旦汇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那些特困生和后进生感受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打消辍学的念头,逐渐增强学习的兴趣。六是助学减“辍”。学校每学期坚持对特困生实行减、免、缓的交费政策,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捐助。现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又免收了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并对寄宿生中的贫困生进行生活补助,为困难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2011年9月控辍工作计划为了切实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学校一班人地共同努力下,确保我校的“控流保学”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使学生入学率均达到100%,学生巩固率达到100%,计划如下:一、领导重视,狠抓《义务教育法》宣传活动校长任组长,政教处全力抓,团队负责活动安排,制定计划,总结经验。同时配套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二、重视“控流保学”工作的制度建设1、“三册”制度。每期开校初造学生花名册,每年终对所辖招生区域的校外学龄儿童逐户调查摸清,造好0-17周岁适龄儿童花名册,每年新生入学后制好学籍簿,建好学生档案台帐,严格实行学生“户口”管理。2、转学、休学、退学制度。学生转学必须凭户口迁移证和转学证明。转出学生必须由本人或学生家长申请,班主任审查同意,报中心校领导批准、学校教导处才办理转学证明。凡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休学,退学的学生必须由本人申请,班主任审查同意,学校领导批准,办理休学、退学手续。凡办理转学、休学、退学手续的学生班主任必须在学籍簿上注明转学、休学、退学的时间、原因。教导处建立专册登记簿。未办理转学、休学、退学手续,自动不到校学习的流动生,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动员到校参加学习。对休学期满的学生,学校按时通知到校插班复学。3、交接班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采取“校内包班、校外包队”的办法,划片定点,责任到人。注意保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相对稳定,不轻易调动、调换任课教师。非换不可的班级,教师要办好交接班手续,除交“三率”情况外,还要交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如有流动生,必须讲明原因。4、家访制度。学校每期期初、期末对各班学生入学、巩固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每周末向上级主管部门填报一次学生人数统计表,开展“无流动生竞赛”活动,对无流动生的学校、班级、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奖励。5、采取日查周报制度,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6、建立贫困生、后进生档案,不歧视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三、有章可循,重在落实每年学校按以上制度开展工作,安排人员,并与教师签订“控制学生辍学的责任书”,责任到人。假期定期安排人员对辖区内的学龄儿童进行摸底造册。四、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切实巩固学额,控制学生流失,除严格执行以上管理制度以外,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工作方法上不简单化,要求上要有所区别。开展学习竞赛,不仅奖励先进,也要注意进步的奖励,以有助于学额的巩固。重点查摆,找出差距与不足我们学校有着明确的办学目标,全校教职工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大实施素质教育,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教师认真研究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彻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让学生在学校学到“做人”、“治学”、“作事”、“健身”等受用终身的东西,培养学生创造和进取的精神。控制流生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不懈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黄浦初级中学2010.9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