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分类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贾谊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首先,他从国家兴亡的历史分析了太子教育的成败,会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其次,他还从教育可以改变民性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了对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第三,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思想单纯,受外界影响小,容易进行教育,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二、论早喻教贾谊认真总结了太子教育的经验,按太子一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一)胎教贾谊是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贾谊首先要选择配偶,其次,要对孕妇进行正礼的教育。第三,安排适当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三、论师保傅贾谊阐述了为太子专门设置太保、太傅、太师作为老师,分别负责年幼小太子德身体养护、德义引导和只知识德教诲,亦设少保、少傅、少师为助手。颜之推的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颜之推十分重视学前家庭教育,他从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强调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他以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有好的家庭教育,子孙就能守道崇德,成为文武良才。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家长对于子女比师友和圣贤者有着一种特殊的权威,孩子天然地愿意听家长的教诲。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代替的。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六种人才包括:(1)朝廷大臣;(2)文史之臣;(3)军旅之臣;(4)藩屏之臣(5)使命之臣;(6)兴造之臣。为了培养这些务实的人才,颜之推提出对弟子的家庭教育要德艺同厚,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一)及早施教颜之推极其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儿期间是一个人的发展的奠基时期,家长应该抓紧时机,及早地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且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二)严慈结合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是自然的,父慈子孝是相互联系的。颜之推主张用体罚。(三)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的子女应一视同仁。(四)熏渍陶染颜之推非常重视父母对儿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的陶冶,重视父母及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还要注意关心他们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的交往,要求儿童必须与善人居、交益友。四、《颜氏家训》述评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中,。《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颜氏家训》内容全面、系统。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善、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就学前教育而言,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内容、原则和方法。陆振孙《书录解题》上称此书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书中所反映的儿童早起教育思想、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朱熹二、论学眼前事,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注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力求形象生动以便于接受。他提倡学校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编著《小学》在教育内容上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朱熹认为,15岁以下的儿童,是处于教之以事的阶段,要打下做人的坯模,这个阶段对儿童来讲,虽然义难以理解很深,但举止言行要打下规范化的基础。他亲自制订《童蒙须知》和《训蒙斋规》。其中《童蒙须知》影响最大。朱熹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订的习学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该书对于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某些礼貌待人的道德规范,至今也不失其教育意义。王守仁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王守仁继承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发展。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王守仁在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同时,已充分认识到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使其精气日足,筋力日张,聪明日开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邋等。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1903年,张百熙、容庆、张之洞重定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一、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一)蒙养院的兴办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我国设立幼儿教育之始。第二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一、儿童的公养、公育公教,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二、论胎教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尤其是他的关于创立人本院以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新颖独特,亘古未有。三、论婴幼儿教育婴幼儿教育是康有为为大同世界设计的学前教育公养制度的又一级。外国教会在中国学前教育活动设立幼稚园一、设园宗旨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注意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尤其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根基。并且还认为通过幼稚园进行宗教宣传是虚费最省、收效最捷者。二、教会幼稚园的产生与发展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办的幼稚园逐渐增多。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一、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二、任教于中国学前教育机构三、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如陶行之,陈鹤琴等在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改革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没有规定教育方针,是根据“七项标准”制定的。这七项标准是:(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0留各地方伸缩余地。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燕子矶、晓庄、和平门、迈高桥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如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中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福禄倍尔遵循自然的原则。福禄倍尔以前,教授儿童的方法主要是训练,是以外因去熔化内因,是机械的方法。福禄倍尔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的所不能违背的法则。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1982年出版地张宗麟著地《幼稚教育概论》,其中指出福禄倍尔学说中地缺点,如对宗教地迷信、恩物中无乐器、恩物偏于细小等。(三)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反对封建主义压制儿童地教育,希望蒙台梭利地教育法在中国推行。中国人自己引进的福禄倍尔教育思想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经研究和实际运用,发现其中有不合实际的和不科学的地方。张雪门在《幼稚教育新论》一书中指出,“福禄倍尔和都是以教具当作了课程,以教具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但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说明,“某一种心力,用某种特殊东西去训练,其结果只能适应某一种东西,而终不能转移到万事万物,只有从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与困难,才能训练儿童对于生活上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明白指出了这两种教育思想的弊端。(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中国掀起了宣传实用主义的高潮,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旧的旧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就是设计教学法。(二)儿童公育思潮19世纪末,康有为在写《大同书》时,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设计了儿童公养。公育的理想王国。“五四”前后,蔡元培等在批判旧家庭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公育的主张,形成一股思潮。蔡元培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特点论述儿童公育的必要。第一,教育的特殊智能看,儿童需要公育。第二,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第三,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公育的必要性。幼稚园制度的实施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行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于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曾修正。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标准”指出:(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二)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三)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标准”的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要点。说明幼稚园具体的教育方法。《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的基础是幼稚园制度确定以后幼稚园数量上的较大发展和各种实验活动的开展,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它要求寓知识于娱乐中,比较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因此有较强的科学性。注意了儿童社会化的培养,这点至今不失其意义。在教育方法上比较灵活多样,二、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春。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办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时间是1927年11月11日。三、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教学酌采道尔顿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是重视学生教室外的活动,学校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在校内设第一中心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0年10月,由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鹤县文江村,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园师范大学,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该校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的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三是进行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苏区的托儿所制度一、内务部颁发的《托儿所组织条例》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条例》对托儿所的管理做出了较全面的规定,虽有不尽晚上的地方,但这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制度建设的开端,为学前教育随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托儿所机构的建立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在设立的托儿所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长期托儿所,大多是收养红军家属子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育院制度。二、陕甘宁边区政府度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实行儿童保育列为中心工作。同时又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主要内容有:建立管理(保育行政)组织;保育人员的训练;建所的具体条件,此外还对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等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它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对策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多种形式保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学前教育机构有多种类型:(一)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作,如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二)单位间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