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1971),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由鲁迅、周作人、楼适夷等著名作家陆续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志贺是二战中少数有良知、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作家。郁达夫曾给他很高的评价,甚至认为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志贺是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当时一批日本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他们对那些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非常不满,要求“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开端2发展3高潮5结局1开端清兵卫爱好葫芦2发展清兵卫买到喜爱的葫芦3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5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4小高潮葫芦被卖出高价二选一•复述故事•假如你是清兵卫的同学,向你的家人复述他的故事情节之细节•清兵卫对葫芦怀着怎样的情感?•用什么技法表现这种情感?•文中有哪些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3、凸显主题情节之摇摆•清兵卫:痴迷葫芦•客人父亲:喜欢葫芦没出息•清兵卫——周正平凡的葫芦•客人父亲——又长又大的葫芦•作用:①揭示矛盾,使小说的运行具有张力(动力)•矛盾冲突一: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之间的冲突。•矛盾冲突二: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冲突。•②使小说的情节摇曳多姿。•例:①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②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③新学期伊始,我们高年级学生去车站迎接新同学。我见一小女生站在一个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动上前帮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力支撑。才走了几步,那女生便对我说:“背不动就滚吧!”我一听此言,登时怒从心头起,放下箱子,怒视着她。那女生愣了几秒钟,才满脸通红地指着箱子的底部对我说:“我指的是轮子。”•④威胁(欲抑先扬法)[俄]契诃夫•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据此判断,小说的摇摆还体现在哪儿?•(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先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再写家访。•(2)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⑶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葫芦。•⑷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一个一个砸碎”。•⑸葫芦出乎意料的归宿•⑹痴迷于葫芦的清兵卫居然会喜欢绘画。•⑺父亲又不喜欢清兵卫画画。情节之摇摆与延迟•1、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最后却卖了六百元,你觉得这样的情节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因为2-20段对“这件事”的铺垫而使情节曲折发展变得合理,这是小说设计摇摆的技巧。•2、如果让教员或校役直接发现葫芦价值600元好不好,为什么?•葫芦价值的延迟出现,使更多经手的人物得以出场,众人对葫芦价值的集体无意识,更能增添清兵卫天赋被无视、扼杀的悲剧色彩。“摇摆”的作用•(1)对比(清兵卫与其他人)、衬托、铺垫•(2)情节的跌宕起伏。小说的情节不是一马平川的草原,而应是起伏连绵的山峰;不是宽阔平坦的大道,而应是蜿蜒曲折的山路;不是奔腾直下的瀑布,而应是九曲回环的黄河。情节越是百回千转,小说就越是千姿百媚。•(3)突出主题。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请思考:2.小说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开头?有什么作用?1.“这件事”指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与主题•小说的情节设计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其他深意呢?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你很优秀,真的!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我征求韩寒的意见,他表示非常愿意休学。我说那我尊重你的选择。——韩仁均《儿子韩寒》启示: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个性;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小说在整体上给我们的突出的,鲜明的印象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其实,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还不止这些,那么,十二岁少年清兵卫的故事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作业:1、欣赏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或《当幸福来敲门》,选择对你触动最大的一个情节或人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感想。2、拓展阅读卡尔维诺的《牲畜林》,试分析故事的情节设计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