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中国佛教文化摘要:国父孙中山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人,佛教是哲学之母,学习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一代领袖毛泽东也曾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普度众生,是代表受压迫的人讲话。”近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到“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关键词:佛教,文化,丰富性,影响,作用价值正文:一、佛教的简介: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教原产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历史。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为两部分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转。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入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印度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的佛教。二、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教派别繁多。一在汉语系的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为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另外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合计约为一千万颂。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五千块九百六十二部,为和梵文三百万颂,藏文著述数量亦极庞大。二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地由于长期对教义进行钻研和辨析,逐渐形成许多宗派。如地论师、摄论师、天台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三阶教等,禅宗后来又分为七宗。西藏语系佛教也分为宁玛派、格鲁派、觉宇派、夏鲁派、郭扎派等。傣族巴利语系佛教也分为分润派、摆庄派等。佛教在中国所形成的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佛教内容丰富的体现。三、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一)、建筑风格:中国禅宗丛林制度实施后大大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促进了禅宗的自身发展。近千年来,大小丛林在全国星罗密布,遍及城乡。丛林的建筑风格一般呈对称,轴对称式。肃穆的山门、巍峨的大殿、宽敞的禅堂等等,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也有的丛林建筑精巧别致,依山傍水,古朴典雅,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浑为一体,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风格,与其极为相似。这些美轮美奂的丛林建筑,给全国的山水风光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风格。(二)、教育及教育体制:禅宗的丛林制度及其同修互助的团体生活方式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以来我国普遍实行的书院制,就是借鉴佛教的丛林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度对佛教持排斥的态度的儒家学者,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家们,也改变了原来的观念,,他们不仅在学术思想上深受禅宗的影响,而且在建立理学的门庭、讲学的风格、书院的规范和人格教育的方法上,有很多方面都得益于禅宗的精神和丛林制度的经验和融合。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丛林制度也为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体制开启了“民主自由”的先河,建立起一个学术自由、民主生活的师道尊严模范。(三)、在中国文化上: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也是多方面的。第一,佛教与中国的思辨哲学相结合,而向学术化发展,对教义越研越精,引起了各个宗派的创立,也使佛教本身达到了高度繁荣。第二,佛教与中国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使佛教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第三,佛教与中国人生理想相结合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摄入到艺术、文艺、科学、音乐等等,结合了中国的古典文化,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化,使古代人民有了信仰,利于改进不良的文化习俗,将佛教的大德大悲,慈善为怀的思想融入到文化教育里,利于社会道德文化的进步。四、对现今社会的价值作用及我们自身对佛教文化认知: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现代的食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变化应接不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人为了生存变得麻木,渐渐缺少了人生的思考,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有人自杀,有人贪图利益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想佛教文化中的精髓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思考人生,找回迷失的自我。佛教文化中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领悟,它对社会的价值作用很大,利于社会的稳定,利于社会的发展。佛家提倡仁慈,这也是现今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一切源于内心,心善则人善。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对佛教有看法或者有的人还有偏见,有的人会用一种歧视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信奉佛教的人,认为这是迷信,其实那些人根本不懂佛学是什么,是瞎猜。爱因斯坦说过“现今能与科学相互依存的宗教只有佛教。”的确,佛教中解释了许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的高等学府出身的高材生会遁入空门,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这些人大多数是物理系的研究型人才,他们在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无法解释而他们需要答案,就去宗教中寻找,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而最终给出答案的是佛教,所以也验证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所以那些自以为信奉科学的人,而去诋毁佛教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不要对你不懂的东西,妄加评论,你没有话语权。《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禅宗是与《金刚经》结缘最深的中国佛教宗派。《金刚经》全文没有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服”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的心理那么,到底该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了?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转瞬即逝。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世界上真正的形相是“无相”。这样,世界上的一切便都不值得执着。不执著,无念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解脱。虽然在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很难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然而我们可以告诫自己不必太执着于俗世的种种“沽名钓誉”,学会有所“放弃”,一切随心所至就好。因为有这样一份心境才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淡泊;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感受才有了“诗佛”王维心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静谧。我们又该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的心理进行克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认识差别,尽自己所能以宽大的度量,广度众生。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上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同等的,我们要站准广度众生出发点,以宽大的胸怀容纳人,以他人为镜关照自身,同时在交往中甘愿多付出一点。于1920年西雅图的一家简朴的鞋店发迹,并发展成为连锁百货企业的著名的诺德史东家族,正是这一原则的真实写照。这家企业以服务和乐于取悦顾客而闻名。顾客在数年之后还可以将所购买的衣服,以不满意为由要求退货。销售人员会在全国各分公司寻找顾客想要的衣服尺寸和颜色。一位女销售甚至代表一位忘记送母亲节贺卡的顾客寄送贺卡。正是凭借着“多付出一点点”的政策,即使在经济不景气,许多百货同业结束营业或裁员之际,诺德史东却仍能在全国维持小幅稳定的成长。佛教文化给于我们的心灵的慰藉和空间。这也是他最大意义。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