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心理学一、综合(选择、填空、判断等)1、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2、人际关系学的创立者:梅奥,澳大利亚人,霍桑实验。3、美国心理学家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4、当今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唯利人),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选择)其将诸中学说统一起来,他所谓的“经济人”假设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脉相承。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和挫伤的关系问题。(判断)7、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法。(选择,描述事件,选择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8、叶尔克斯和多德森研究发现:操作效率和激励水平之间的曲线,随着任务的复杂性变化而变化。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时,最佳的效果处于较低的激励水平;运用基本的技能解决问题时,操作效率的高峰处于中间的激励水平;用简单反应解决问题时,操作效率的高峰处于中间的激励水平;用简单反应解决问题时,操作效率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励水平。9、归因理论:(1)一致性推理;(2)协变归因原理:凯利创立,三个变量:人,情景,刺激物;(3)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原因维度,韦纳。(P29)10、根据主客体关系激励的形态分为:他励、自励、互励。11、挫伤主要的积极反应:理喻、替代(一种以新的行动目标代替受挫目标的反应方式)、斗争。12、挫伤基本的消极反应:①攻击(受挫折由愤怒等激发的情绪性行为)、②退缩(挫伤客体以反成熟的倒退形式作出的反应)、③固着、④屈从、⑤否定、⑥压抑(挫伤客体通过意志的努力将受挫体验深藏心底或遗忘(亦称动机性遗忘)的反应方式)、⑦退却、⑧投射。13、马斯洛的需要分类:(P54页需要层次图)14、阿尔德弗: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ERG)15、、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价值观念,抱负水准。16、动机斗争的形态:多趋冲突、双避冲突、驱避冲突。(选择)17、情绪的主要类型:心境、激情、应激。(选择)18、感情与意向的相关高于意向与认知、感情与认知的相关,因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成分是态度的核心。19、态度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宏观过程:①在这个过程,人的基本态度形成的程序与社会化程序是同一的。(判断)②微观过程(简答)20、认知理论:①平衡理论,由海德创立;②和谐理论;③失调理论:费斯定可克创立。21、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以个体归属为根据分的,实属群体是指个体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是指个人实际上没有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选择)22、认识的偏差:首因效应(选择)、近因效应(选择)、晕轮效应(名解)、定型效应(名解)。23、暗示的种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动暗示,反暗示。(选择、填空)24、服从是按照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等办事的行为。25、人际关系是心理关系;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判断)26、人际关系的形态:亲密形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冲突形态。(选择)27、人际吸引:接近吸引、相似吸引、互补吸引、才能吸引、仪表吸引、得失吸引。(选择)28、人际沟通主要由信源(发送信息者)、信息、信道、信宿(接受信息者)、反馈五个要素组成。29、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选择P165)30、、领导: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影响的人是领导者。(判断)31、学校领导体制的发展阶段:家长制领导体制,硬专家领导体制,软专家领导体制,集团式领导体制。(选择,不同领导体制的特点)32、管理方格理论的五种典型的形态:平庸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导,中间型领导,团队型领导。(美国管理学者布莱克和莫顿)3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卡曼):参与式、说服式、命令式、授权式领导(选择)34、学校影响力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选择)35、师成熟的构成要素:职业意识,职业感情,职业行为。(选择)36、消除抵制考核心理的举措(考核方法):对比较法、行为参照法、成果考核分法、关键事件法。(选择)37、心理异常:是指偏离常模的稳定的消极的心理现象。(判断)38、学校组织管理结构:决策层、协调层(职能层)、操作层(执行层)。(选择)39、学校组织的职权结构: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40、学校组织的职权结构层次少,职权等级距离短,不同职权者地位不太悬殊。因此,学校组织中领导者颐指气使,干群等级森严等现象较少。(判断)41、哈尔平和克罗夫特六种学习氛围:开放、自主、控制、随意、家长、封闭氛围。42、冲突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也算组织生活的一部分。(判断)43、冲突形式的分类:目标、认知、情感冲突(选择)44、解决学校冲突的策略:协商、仲裁、裁定策略。二、名词解释1、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2、挫伤: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情绪。3、双避冲突:两件事物同时对主体产生影响甚至威胁,而主体无法兼避所形成的心理冲突。4、趋避冲突:主体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趋近与回避动机,以致进退两难所形成的心理冲突。5、理智感:是人们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它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6、晕轮效应:认识者形成了一个人某个方向好的或坏的印象后据之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特征的心理效应。7、定型效应:刻板效应,人们以对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为根据评价和判断他人的心理效应。8、暗示:暗示者不明确表示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影响,而用某种方式使对方接受影响的行为。9、从众: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主题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行为。10、群体:狭义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生活的一些人。广义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11、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它以感情来维系成员间的关系。12、群体规范:群体约定俗称的约束成员的行为的标准。13、群体压力:群体成员与群体多数人的意见,行动吧一致时主观想象或感受到的一种心理压力。14、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对群体的满意程度。15、影响力: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的能力。16、组织:作为名词的组织是指以权,责,利维系社会成员实体,作为动词的组织是协调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财,物,时空等之间关系的过程。三、简答1、挫伤客体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判断,二是抱负水平,三是挫伤忍受力。2、挫伤的调治策略:预防策略,调治策略(情绪发泄,角色扮演,积极劝诫,善用奖罚)3、需要的基本特征:对象性、历史性、动力性。4、教师的需要结构的主要特点:①物质需要的朴实性、②发展需要的稳定性、③自尊需要的迫切性、④成就需要的强烈性、⑤社会交往需要的突出性。5、动机: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或动力。6、教师工作动机的培养和激发(P78)7、感情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动力功能,启智功能,健身功能,信号功能。8、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感情成分、意向成分。9、态度的性质:对象性、社会性、内在性、持久性、工具性(P107)10、态度的表现:语言表现、感情表现、行为表现。11、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微观过程: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12、群体的功能:满足需要,达到目标,分享信息,建立认同。13、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统一群体成员认识、引导行为。14、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外部因素:外部的挑战性压力,外部的破坏性压力,群体的社会地位。15、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基础(情趣相投,经验相似,共同目标),时空基础。16、学校非正式群体对个人的作用:补偿作用,控制作用,同化作用,激励作用。可能对组织带来的消极作用:抵制变革,传播谣言,结群谋私。17、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教育性、纯洁性、阶段性。18、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接触阶段、接近阶段、亲密阶段。19、心理异常的主要特点:失常性、稳定性、消极性。20、心理指导的主要原则:教育原则、平等原则、保密原则。21、常用矫正问题行为的技术:塑造、消退、强化不相容的反应、模仿、惩罚、刺激控制。四、论述(五选一)一、感情的管理:(1)利用普通感情:利用不同那个感情进行激励,根据感情的不同特点开展激励,转化消极感情,变挫伤为激励。(2)调控教育感情:更新观念,转化性质,调控强度。(3)调控教育感情的方法:遵循感情规则,账务感情调节的方式。(P91—100综合总结)二、怎样培养学校成员态度?(引导策略)中介策略,潜移策略,对话策略(P113—P115综合总结)三、学校非正式群体的利用(P142—P143)四、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P150综合总结)五、教师培训的意义(P207综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