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1/8把每一个音符都献给祖国1把每一个音符都献给祖国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马思聪的名字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较之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等早期留学归来的音乐启蒙先驱,马思聪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是以演奏家身份扬名。就演奏和作曲成就之高、创造力持续时间之长、作品影响之大而言,他无愧于中国小提琴第一人的美誉。音乐神童横空出世1912年5月7日,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马家的第五个儿子诞生了。马家的主人马育杭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单名艾,他就是后来的马思聪。马育杭是当时广东风云人物陈炯明的总角之交,后来他当上了广东省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九个儿女和一大家的生活。不懂音乐的父母却培养出了著名的音乐家,这与广东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的影响有关。1923年,11岁的马思聪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进入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初,马思聪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0年再次赴法,向犹太作曲家毕能蓬学习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2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思聪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馆长等职。1939年10月,马思聪经过长途跋涉,一家三口来到重庆。在这里,马思聪结识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朋友李凌。两人是广东老乡,又都是音乐文化人,亲密无间。李凌从延安来,肩负周恩来交付的任务:要做音乐界上层的统战工作,许多音乐家是主张抗日的,要关心团结他们,人越多越好,要有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关心支持音乐事业才好。李凌开始频繁接触马思聪,关注马思聪的思想和情绪,从音乐艺术直至谈到民族命运。1940年5月,在重庆嘉陵宾馆的晚宴上,马思聪见到周恩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周恩来大步流星地走到马思聪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最新资料推荐------------------------------------------------------3/81945年,马思聪和徐迟同在重庆。8月,毛泽东为国共谈判之事飞抵此地。9月16日,乔木告诉徐迟:今天下午3点钟,你和马思聪两人一起到红岩村去,到时候会有车子来接你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次对文艺界的接见,谈话主要在毛泽东和马思聪之间进行。马3思聪向毛泽东提出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回应说:既要有普及工作者,也要有写提高作品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一个写提高作品的作者,但如果大家都来当鲁迅先生,那也就不好办了。后来徐迟解释,毛泽东希望马思聪这样的大音乐家写一些提高作品,但同时也做一些普及工作。1946年11月,马思聪到上海,与乔冠华、龚澎会面,出席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了《祖国大合唱》,他使用陕北民歌曲调,铺就开篇的歌曲,象征着光明从延安来。拒绝美国大学的邀请1948年夏天,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到马思聪的住所,用流利的普通话顺道拜访马思聪先生。大使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要落在共产党之手了,共产党只要扭秧歌、打腰鼓,不要贝多芬、莫扎特,美国政府盛情邀请马思聪先生到美国大学任教。五线谱是世界语言,希望能在美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马思聪当场谢绝。数日后,一位西装革履的美国人来到马家,递上名片,他的名字是纽顿。纽顿说,他受司徒雷登大使的委托,已为马思聪先生联系好了在美国工作的大学,聘请他当音乐教授。此次来访是想请马思聪定下时间,以便他去预订马思聪和全家人飞往美国的机票。纽顿的结局和司徒雷登一样,在被马思聪坚决拒绝后悻悻离去。当年,马思聪完成了《春天4大合唱》。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在香港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马思聪和一百多位知名爱国人士,从香港经烟台抵达北平。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9月,作为全国文联代表,马思聪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同期,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不久,周恩来约见马思聪,问道: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发展新中国的音乐事业?马思聪提出人才第一的观点,而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首先要办学校。---------------------------------------------------------------最新资料推荐------------------------------------------------------5/8周恩来应声说道:正在考虑建立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拟请马思聪先生出任院长。12月18日,马思聪随周恩来出访苏联归来,即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录取了15岁的林耀基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学习。两年后,录取13岁的盛中国进校,并亲自点派两人赴苏联深造。1955年,马思聪赴波兰,担任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国派出的选手傅聪同行。十多天的相处,马思聪给予傅聪改进意见。国际比赛众星璀璨,傅聪脱颖而出,夺得最高的马祖卡舞曲奖。1958年,马思聪任柴可夫斯基钢琴和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携弟子刘诗昆到莫斯科。赛前,马思聪对刘诗昆说,手指触键要更短促、更有力,锤子击弦后不立刻离开,就把音捂5死了,音会发闷。在比赛中,刘诗昆获得第二名。马思聪要求严格,但人很和气,若是发现弟子偷懒不练琴,怒得满面通红也不会骂人,仅是把脸一沉。他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只说有国家给我的就够了,还主动建议学生向盛中国的父亲盛雪等其他名家求教,这与今时今日某些优秀学生沦为老师私有,师生只剩买卖关系迥然不同。为人称道的还有马思聪儒雅内秀的个性。学生们评价他不喜高谈阔论,喜欢钻研,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所以作品简单而有内涵,有一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娓娓道来之感。他拉《思乡曲》,不像现在人那样一板一眼,而是很自由,一张一收之间,蕴含着一种半醒半醉的叹息。马思聪从不炫技,只有一次破例露了一手。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比赛时,一位号称东北一霸的小提琴家找他当面讨教,拉了一首极难的帕格尼尼协奏曲。马思聪二话不说,拿出琴来重拉一遍,而且是凭记忆背奏。对方当即叹服:厉害!为音乐奉献终生马思聪一生致力于中国音乐事业,晚年时仍笔耕不辍。20世纪80年代初,马思聪将维吾尔情诗《热碧亚赛丁》改编为歌剧,起名为《冰山下的恋歌》。故事跌宕,情节感6人,马思聪自己也很满意。几乎同时,马思聪的芭蕾舞剧《晚霞》完稿。马思聪让人带回国内,希望能在北京演出,他写信说:《晚霞》颇有雅俗共赏的好处。只是,马思聪认为的如果安排好的话应当出现的适当时刻一直没有出现。---------------------------------------------------------------最新资料推荐------------------------------------------------------7/81987年3月,马思聪感冒住院,转为肺炎并引发心脏病。5月20日,手术失败,在美国费城宾州医院冰冷的手术床上,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与世长辞,终年76岁。当时在病发初期,马思聪本人及家人都认为并不严重,决定开刀后,医生们也认为手术会得到成功,所以,马思聪本人完全没有想到要留遗言,家人也完全没有丝毫思想上的准备。噩耗传来,天塌地陷。作为一位作曲家,马思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内,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等多个领域,尤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1937年,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享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管弦乐《山林之歌》7作于1954年,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乐中的精品。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湎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时,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现代音乐的元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小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