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讲课人: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语文写作背景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就他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山坡羊·潼关怀古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文体简介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诗句理解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010203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诗句理解“峰峦如聚”第一句写山,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者从东方走来,纵目四望,看到了潼关的形胜。“波涛如怒”第二句写河,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山、河,归到“潼关”。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诗句理解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关中,曾经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望西都”诗句理解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踌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意踌蹰”一顿,下面所写,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意踌蹰”上承“望西都”,下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所谓“处”,指的正是“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诗句理解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亡,百姓苦!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兴”,怎么也“百姓苦”呢?诗句理解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从“望西都”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中理出了这样的思路,并循着这样的思路,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课堂提问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课堂提问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完全变了模样。课堂提问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一代王朝兴起,必大兴土木,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讲课完毕谢谢大家作者:张养浩讲课人: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语文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