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三个子目一条线索贯穿本课的学习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课文解读: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废井田、开阡陌)(一)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原因:生产力低下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商周: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二)商周:井田制(盛行于西周)1.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2.特点: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井田制与分封制关系井田制——经济制度分封制——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三)春秋:井田制瓦解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国语·齐语》•“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左传》①原因: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②表现:(四)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1、原因:①生产力的进步促使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②各国的税制改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③各国的变法(商鞅变法等)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各国改革实质: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作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加速井田制的瓦解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作用:法律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全面肯定2、过程:(四)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废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宅田”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一)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私有国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官田(公田)”此消彼长同时并存(屯田制、均田制)(二)地主私有土地的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土地兼并)“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1、来源:2、土地兼并: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1)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2)发展概况: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①汉代:土地兼并严重②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更激烈③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兼并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原因:①土地私有(根本原因),准许买卖②各朝代政策,如宋:“不抑兼并”政策;明清:商品经济发展(4)影响:国家税收减少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阶级矛盾激化,引起农民起义使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5)应对土地兼并的措施:“均田”、“限田”(北魏—隋唐)北魏“均田制”宋初“不抑兼并”均田制①时间:北魏——唐中期②目的:抑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增加财政收入③前提:国家掌握大量土地。(不触动地主土地)④内容:国家把土地,按年龄、性别分配给农民⑤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保证赋税收入;社会稳定⑥特点:农民只有使用权,要纳税、服徭役和兵役(6)土地兼不能被抑制的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其他原因:土地自由买卖;自耕农的脆弱性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三、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自耕农经营(基本模式)2.租佃经营(重要方式,仅次于自耕农形式):(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通过契约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产生并且普遍化的原因:②主要原因:土地兼并③其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人多地少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确立(3)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战国——产生比较普遍更加普遍普及全国汉代:土地兼并严重汉代——宋代——明清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更激烈明清: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阅读思考:材料一:佃户见田主,略如主仆礼仪。——《畿辅通志》材料二:(雇工与雇主)共做共食,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大清律例》卷二八材料三:(雇工)无论有无文契年限,俱以凡人科断。——《大清律例》卷二八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前: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人身依附关系——租佃契约关系——没有契约的雇佣关系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演变:(4)影响: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比较租佃农民和自耕农区别产生身份、地位前途对历史的影响自耕农租佃农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出现无地、少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明清时期与地主依附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佃农经济相对于自耕农经济对历史的影响是间接的自耕农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及其经营方式土地私有制君主自耕农地主政府掌握国家分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租佃制概念发展影响私人开支自给自足交纳赋税获得方式经营方式产品分配土地兼并军功赏赐公卿占田巧取豪夺土地买卖主要主导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田”或“官田”北魏实行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成为桎梏租佃制课堂小结井田制(商周时期)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抑制人身控制减弱生产力的进步各国税制改革促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原因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B、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C、生产组织的小型化D、土地兼并的剧烈化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3.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4.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5.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A.秦代B.隋唐C.宋代D.明清时期ACD6、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7、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D8、下列能说明井田制实质的是A、井田的土地归周王所有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C、公田由贵族占有,收获物交给贵族D、公田由得到份地的农民耕种9、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10、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围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些最能说明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B、东晋经济迅速发展C、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D、贫富分化严重11、均田制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垦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1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3.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B14.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贵族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15.古代中国土地过于集中①导致耕者无其田②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③容易激起民众暴动④其根本原因是贵族、官僚、豪强霸占良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土地过于集中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16、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B17、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A.隋朝B.唐朝C.宋代D.元代B18、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A.君主的土地B.农民的土地C.地主的土地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D19、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20.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B.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C.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D.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CB21、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D22、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C2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在战国开始出现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