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著名理论集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经济学著名理论集粹一、凯恩斯最大笨蛋理论(一)GDP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打赌,甲经济学家对乙经济学家说:如果你能吃掉一滩狗屎,我就给你100万元。乙经济学家经不起100万元的诱惑,就真的吃了一滩狗屎,甲只好给了乙100万元。过了一会儿,乙觉得吃了一滩狗屎很恶心,就对甲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也吃一滩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元。甲很心疼那100万元,就也吃了一滩狗屎,于是乙便把100万元退给了甲。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觉得不对味,就对甲经济学家说:我们两个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无端一个人吃了一滩狗屎。甲经济学家想了一会儿说:但是在我们的交换过程中,创造了200万元的GDP呀。这就是GDP。两辆汽车相撞,一辆需要大修,一辆全毁,需要重买,保险公司也只好理赔。正当三方都很沮丧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又为汽车修理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创造了几十万元的GDP。还有一个例子是GDP计算的不严谨性的。说如果某个家庭雇了一个保姆,那主人支付给保姆的劳酬是计入GDP的。但如果后来这个保姆成为了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她还是做了同样的事情,但因为没有得到报酬却没有将劳动计入GDP。前后的劳动和产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GDP却大不相同。(二)股市几个骗子拿着一些写着面值一元的纸片对一群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神奇的纸片,它们代表一座不断长高的金山,可以不断升值。你们看,现在这些纸片就已经升值了,我们可以把它们一张卖10元钱。于是傻瓜们蜂拥而上,花10元一张买了那些纸片。后来没有买到的傻瓜就以20元、30元甚至100多元的价格从前面的傻瓜手里买那些纸片,并且给那些骗子交手续费。而且每个傻瓜都认为还会有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买那些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其实连一元钱也不值,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士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要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这就是股市。不要把投机疯狂看做是几百年以前人们的愚蠢,这世界的人们其实是疯狂不断。怎么解释这类疯狂呢?马尔基尔说,凯恩斯一定会在经济学家死后必去的地方窃笑。(三)邮市几个骗子拿着一些更小的纸片对一些傻瓜说,我们这里有一些更神奇的纸片,它们虽然只有一寸见方,上面的面值只有几分钱,但是它们可以几万倍、几百万倍的升值。你们看,现在这张写着面值8分的纸片我就升值一万倍卖800元。于是傻瓜门蜂拥而上,买了那些纸片,后来的傻瓜甚至以8万元、80万元的价格买那张8分的纸片,直到有一天,傻瓜们发现那些纸片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包装纸精美漂亮有用,最多只值8分钱,于是最后以最高价格买到那些纸片的傻瓜就成了最大的傻瓜。这就是邮市。(四)房地产有一片土地,农民们有的在上面种地,有的在上面放牧牛羊。来了几个骗字,对放牧牛羊的农民说,我们把你们的牛羊全买了,你们到城里去卖牛羊肉吧。于是被骗的农民没有了牛羊,就把土地交给了那些骗子。骗子们在那些土地上面盖了很多房子卖掉,赚了很2/4多钱。很多疯子看到可以赚很多钱,就蜂拥而来,从银行借了很多钱,买农民的土地。对农民说种地多苦呀,你们也去城里吧。于是农民拿着卖地的钱去了城里,发现那些钱连一套普通的住房都买不起,他们只能住在贫民窟里做苦工。而那些疯子买到土地也盖了很多房子,发现已经没有人买了,只好闲置在那里任其倒塌,欠的债也还不起,于是跑掉的跑掉,跳楼的跳楼,把银行也拖垮了。城里的农民活不下去,纷纷跑回来,把荒废的房子拆掉,该种地种地,该放羊放羊,只留了少部分养鸡喂猪。这就是房地产。二、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三、破窗理论“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现在,让我们在小孩家长的角度考虑一下。第一种情况,如果窗户被打破了,他花了6法郎,那么,他从窗户中得到的享受,既不会比从前少,但也不会比从前多。第二种情况,假如窗户没有被打破,他也就可以拿这6个法郎去买鞋,于是,他在继续享用窗户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双鞋。而由于这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然可以得出结论,综合起来考虑,对享用和劳动进行一下估计,那么,我们已经丧失了被打破的窗户的价值。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当事的两个人,还有第三个人隐藏在幕后,我请他对此予以关注。一方是小孩的家长,他代表着消费者,他本来可以有两样享受,但由于一件破坏行为,而只能享受一样。另一方是玻璃工,表示生产者,他的生意由于事故而增加了。第三方则是鞋匠(或者别的行当的商人),他的劳动却由于同一事故而遭受了同样大小的损失。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于是,我们得出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有些东西被毫无意义地毁灭,社会丧失了价值。”我们必然会同意这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公理:破坏、损坏和浪费,并不能增加国民劳动力,或者简单地说,“破坏并不是利润”。四、二八法则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3/4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不太可能出现)。习惯上,二八定律讨论的是顶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后人对于帕累托的这项发现给予了不同的命名,例如,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以上这些名称,在本词条中统称为二八定律。今天人们所采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种量化的实证法,用以计量投入和产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80/20法则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领域应用广泛,它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重要启示,让我们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还不如重点突破。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这20%的方面又能带动其余80%的发展。五、250定律250定律,由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而来。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能够在短短三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六、达维多定律达维多定律是由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威廉·H·达维多(WilliamHDavidow)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达维多(Davidow,1992年)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达维多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成功的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才能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从而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要在技术上永远领先。企业只能依靠创新所带来的短期优势来获得高额的“创新”利润,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的技术或产品优势,才能获得更大发展。七、木桶定律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一个木制水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在一个团队、群体中,劣者的危害极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桶效应”、“短板原理”。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4/4八、蝴蝶效应由来:洛伦兹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一次科学计算时,洛伦兹对初始输入数据的小数点后第四位进行了四舍五入,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前后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前后结果的两条曲线相似性完全消失了。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洛伦兹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差值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他认为,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即使各种偏差和不确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过程中将结果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气运动。于是,洛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即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称作混沌,又称蝴蝶效应。从此以后,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EdwardNorto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