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划分的基本项目,也就是会计对象构成要素,简称会计要素。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作用:会计要素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会计要素又为编制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在我国,会计要素划分为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一)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资产的特征: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资产是企业拥有所有权或控制权的经济资源。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1、负债的特征:(1)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等方式加以清偿)。2、负债的确认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随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而产生;(2)所有者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清偿债务的物质保证;(3)所有者以其出资份额享有获取企业利润的权益;同时,也以出资份额为限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期内无需偿还置后于债权人权益其大小取决于投资额的大小及经营好坏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特征(1)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3)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营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费用的特征:(1)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3)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二、会计等式及会计事项对等式的影响(一)会计等式: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了静态会计要素的数量关系。等式的作用:是复式记账、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设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占用=资金来源2.收入-费用=利润反映了动态会计要素的数量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扩大的会计等式。动态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二)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在会计中称为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如下图:经济业务类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种类型1增加增加2增加增加第二种类型3减少减少4减少减少第三种类型5增加减少第四种类型6增加减少7增加减少8增加减少9减少增加企业的任何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始终是成立的,称为“会计恒等式”。三、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当某一项目同时符合下列标准时,就应该确认为该会计要素:应予确认为某一要素的项目应符合该要素的定义;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会计要素确认的基础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是当期取得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反之,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为基础,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注意:(1)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基础;(2)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四、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是指为了在财务报表内确认和列示各个会计要素项目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模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内容。计量单位:各国的名义货币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价值标准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常用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要求经济业务和事项以原始成本为入账标准,要求资产和权益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实际投入和实际付出的金额计价。–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使用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主要有:(1)它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比较客观;(2)有原始凭证作证明,随时可以查证;(3)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4)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历史成本的缺点:(1)资产的历史成本是在取得时确定的,一旦入账后不再变化。(2)不同时期取得的相同资产,其历史成本并不同,在报表中却将它们加在一起,难以作出合理解释;(3)在计算利润时,收入水平是现时的货币价值而成本是历史成本,两者不能合理配比。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具有同等营运能力或生产能力的资产而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又称预期脱手价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4、现值现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简称,是指在正常经营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折现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核算方法,是通过一系列处理程序对经济业务进行加工处理,然后生成会计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环节。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一、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2.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会计要素):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总分类科目:是对某一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某一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3.会计科目表为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通常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编制会计科目表,将全部会计科目列于其中,并对每一会计科目加以编号。二、账户1.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则通过专门的结构和格式来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减变化和结果。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表现在: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它本身并不能直接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把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其结果连续、系统地进行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对会计科目和账户加以严格区分,而是互相通用的。2.账户的结构账户是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作为账户,首先需要有一个名称(会计科目),账户的名称规定了账户所要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至少要有两个部分:一方反映增加额,另一方反映减少额。同时为了反映增减变化的结果,账户还需要设置反映余额的部分。账户中还应简要记录登记账户的时间、依据等。这样,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日期——登记账户的时间凭证编号——登记账户的依据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金额——增加数、减少数和余额在借贷记账法下,常用的账户的一般格式如下表:年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账户名称: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简化的“T”字形,格式如下:借方贷方账户至于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3.账户金额及其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第三节复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记账方法: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和方法——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把经济业务登记在账户中。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单式记账法: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作单方面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

1 / 9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