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世界地理》期末考试考点总结分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世界地理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1’=20选择10*2’=20名解5*3’=15简答5*5’=25论述2*10’=20(美国和日本)第一章第一节考点一:全球大洋洋底的地形特征(填空)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3、洋脊贯穿四大洋。四大洋中都有高峻的洋脊,且彼此相接贯通。考点二:板块构造理论下大洋的发展阶段以及判断(填空选择)P16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幼年期:红海、亚丁湾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衰退期:太平洋终了期:地中海遗痕: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第二节考点一:气候带分布规律(填空、选择)看看书上P21的图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陆地低纬度气候热带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植被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气候信风带的大陆东岸、热带海洋中的岛屿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二)陆地中纬度气候1、陆地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植被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中纬大陆东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东侧与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不如其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对流雨,雨量不集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2温带季风气候中纬亚欧大陆东部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暖热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中纬大陆内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草原、沙漠2.陆地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植被亚热带湿润气候中低纬大陆东部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年内降水分配也均匀亚热带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低纬亚洲东部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夏干气候中低纬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中低纬大陆内部冬温夏热,降水少草原、沙漠(三)陆地高纬度气候寒带、高山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植被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和亚寒带针叶林极地长寒气候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长冬无夏,降水稀少苔藓、地衣极地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终年严寒冰雪覆盖(四)高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各大山地,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结构。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2)非纬向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第四节考点一: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研究现象及成因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它的出现无确定的周期,一般为2~7年。成因:南美西岸(秘鲁寒流)反常增温,使其与太平洋西部赤道海域之间的温差减小,导致大气环流减弱。3影响:大气环流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导致中国的夏季风减弱,雨带推移减弱,于是造成南涝北旱的灾害。拉尼娜是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研究: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存在于全球热带东西方向的气压反相震荡,即所谓的南方涛动(SouthernOscillation),与厄尔尼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合称ENSO。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方涛动指数(SOI)达到最低值,也就是说印度尼西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气压升高,东太平洋气压降低,赤道对流区向东移动。由此带来了全球热带的气候异常和对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和气候的显著影响。人们把这种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称为一次ENSO事件。第二章考点一: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从植被、土壤、气候等方面理解其特征)1、什么叫自然带/自然地带?答: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有以下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排列,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的变化。纬度地带性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不同纬度的地带,不仅热量条件不同,而且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自然景观。(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逐渐更替,大体上与经线相平行伸展成条带状。它的产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必需具备一定的热量条件。(3)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种垂直的气候变化影响到生物、土壤也相应发生垂直变化,因此形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对某个具体的山地来讲,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纬度带内,因此纬度地带性也必然给它打下烙印。此外,山体的高度、走向、坡向以及海陆位置等也对垂直地带性变化有重要影响。(4)非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之为非地带性因素。在它的影响下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遭到破坏,变得很不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如在北纬50°~70°的大陆上是东西延伸的针叶林,而南纬50°~70°之间由于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从以上可以看出,地球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各方面规律的支配,其中热量条件是最基本的。在纬度地带性的基础上,又叠加上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诸方面的作用,使得自然带的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又错综复杂。3、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应该只是选择题)答: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特征: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2)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上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4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为局部分布。特征:由禾本科高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布着成片乔木或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季相非常明显。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3)热带荒漠带分布: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非等地区。特征: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热带稀树草原带和热带荒漠带之间为热带荒漠草原带过渡带。这里形成禾本科灌木半荒漠植物群落,植被十分稀疏,存在着很大的表土裸露地段——生态脆弱带。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特征: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5)亚热带森林带:亚热带的非纬向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最为强烈,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带,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和美国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东南部。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6)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特征:植被是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在它们中间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及盐土。7)温带草原带: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特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斑状分布的碱土及盐土。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目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8)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的森林。分布: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东部夏绿林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西部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特征:这里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9)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特征: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10)苔原带分布: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特征:以苔鲜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在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间,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过渡带——森林苔原带。11)冰原带分布: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5的许多岛屿。特征: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均温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这样,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原带动物界很贫乏,在南极大陆上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无论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的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都栖息着鲸和海豹。第三章考点一:海洋的分布P65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的基本形态单元有两种,一中是大洋——远离大陆、深邃而广袤的水域;二是海——靠近大陆、或受大陆包围,位于大洋边缘的水域。洋底地壳具有洋壳性质(硅镁层),海底地壳多为陆壳性质(硅镁层及硅铝层)。四大洋系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大西洋:全球第二大洋,呈“S”形南北延伸,是四大洋中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两头宽中间窄,最窄处位于赤道附近。印度洋:形状扁平,东西长,南北短,是一个热带大洋,大洋主体部分位于赤道附近,洋面平均温度为20-26℃之间。北冰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温度最低的寒带大洋,终年千里冰封。海洋的分布特征:海洋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北半球海洋面积占60.7%,南半球海洋面积占80.9%。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还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北半球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考点二:洋流系统及成因洋流:洋流亦称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分为:梯度流——由于海水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