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王利娟《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本标准的主要依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指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制订的方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基本要求6、操作程序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8、职业防护标准内容大纲《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一、范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1、静脉治疗(infusion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导管末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包括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锁骨下静脉置管三、术语和定义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4、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5、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7、药物渗出(infiltr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8、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9、药物外溢(spill)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三、术语和定义四、缩略语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ORT: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PVC: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venouscatheter)5.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解读:配置和使用药物的环境,应在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中配置,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5.2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5.3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5.4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五、基本要求6.1基本原则6.1.1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解读:护士执行操作时,应以“核对床头卡信息”及“让患者说出姓名”的形式进行身份确认。操作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消毒剂、导管材料等过敏史。6.1.2穿刺针、导管、注射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6.1.3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解读:肝病区、艾滋病病区《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六、操作程序《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1.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6.1.5操作前后应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建议静脉治疗操作时应戴手套,但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解读:薄膜手套有4%-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戴手套不能完全屏障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充分保护工作人员,不能充分防止交叉感染。6.1.6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解读:在无菌操作原则方面紧跟国际标准,引入了最大无菌屏障原则的理念和做法。最大无菌屏障原则包括:穿刺人员手卫生、置管操作(CVC、PICC、PORT)应穿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口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并采用覆盖整个身体的无菌巾。《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1.7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二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解读: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6.1.10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解读: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菌耐药。6.2操作前评估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解读:型号越小导管越细越短,留置针型号从小到大是26G、24G、22G、20G、18G、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解读:头皮钢针的实用范围:静脉输注刺激性小的溶液或药物,输液量少。腐蚀性药物避免使用钢针以免造成药物外渗。《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六、操作程序《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2.4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解读:留置针的使用范围:需短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注,以免造成静脉炎及液体外渗。6.2.5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2.6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2.7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穿刺6.3.1PVC穿刺6.3.1.1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松止血带;e)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护士签名。《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六、操作程序外周留置针安全型6.3.1.2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静脉;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解读:相对来讲由于重力作用以及下肢处于远心端的影响,下肢的静脉循环不如上肢,下肢静脉瓣较多,下肢输注药物通过心脏泵血达到全身各处起效的时间慢于上肢输液。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解读:小儿头皮皮下脂肪薄,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药物渗出或外渗不易吸收,局部会出现疤痕,影响美观。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5cm,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六、操作程序6.4应用6.4.1静脉注射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6.4.2静脉输液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4.3密闭式输血6.4.3.1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6.4.3.2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方可输注。6.4.3.3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制品的成分调节速度。6.4.3.4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6.4.3.5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在4h内输完。6.4.3.6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6.4.3.7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h。6.5静脉导管的维护6.5.1冲管及封管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6.5.1.2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解读: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力,易损伤导管或导致导管破裂。6.5.1.3给药前后或使用两种不同药物之间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解读:给药前后建议用NS冲管,药物与NS存在配伍禁忌时可改用5%葡萄糖;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使液体在导管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把导管内各个方面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冲管及封管《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6.5.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6.5.1.5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时间:肝素12h生理盐水8h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6.5.1.7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