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提出在我国由于民族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不断加深的现实基础之上,以及马戎“去政治化”的观点和胡锦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观点的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上,2011年胡鞍钢与胡联合发文提出第二代政策。他俩在《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提出,要深刻认识国内与国外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不在强化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观念和做法,用一律平等的公民个人权利代替少数民族差别的集体权利,将少数民族的权利“去政治化”,取消以少数民族的身份来享有国家或特定区域的特殊权利义务。第二代民族政策,其实质是要取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及现行政策,转变为促进国内各民族交融一体,淡化族群意识,强化身份意识和认同,促进民族政策的改变,已达到消除民族问题的目的。二、对第二代民族政策具体做法的分析与评价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若干民族问题,以马戎、胡鞍钢为代表的学者结吸纳外国经验,提出了以促进民族交融一体,淡化族群意识,强化身份意识和认同为主要观点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一)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国家认同“第二代民族政策”学者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意识较强,而与之相对应的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国家意识较弱,这是造成恐怖主义势力、极端宗教主义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三股势力猖獗的重要原因。为了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安定团结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要从制度层面构建国家的统一意识,不断实现民族问题去政治化,其具体体现在取消居民身份证上的民族识别信息,从而实现各民族的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第二代民族主政策”学者将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类型划分为大熔炉模式和大拼盘模式,前种模式代表国家如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后种模式代表国家如苏联、南斯拉夫等已解体国家。因此,该类学者认为,相比大拼盘模式,大熔炉模式较为成功,中国民族政策也应当效仿美国等国,采用大熔炉模式,将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文化化”作为社会问题而非政治问题。(三)以制度安排促使“去政治化”1.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问题是多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第二代民族政策”学者的关注点。该类学者认为,高考加分、研考加分政策带来的一系列的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社会冲突及不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做到“去标签”,要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不在身份证、升学、就业等方面以民族身份进行识别,不断淡化最终取消民族意识,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2.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倡从保障个人的平等权利出发,避免将个人矛盾转化为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将民族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来解决,防止演变为政治问题,已达到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的目的。相应的,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少数民族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和民族意识,少数民族将不在享受特殊优惠照顾政策,而将照顾对象调整为处于困境中的需要帮助的人。3.改变行政区结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推进行政区划管理的改革,适当增加生计行政区的数量,使省级行政区划得管辖面积和人口数量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取消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划分,做到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合、分不清,进而增强公民的心理认同感和身份同一性,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障公民的身份归属感,不断强化国家属性和中华民族属性。4.不断整合文化加强对一切中华文化一体化和共通共融的宣传,不断增强抵御民族分裂主义的能力。重视传统仪式对促进形成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利用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同时重视通过新闻媒体等传媒形式不断塑造并增强认同感,以增强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为基础,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不断整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试图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逐渐削弱民族族群意识。三、对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具体做法的分析与评价(一)对民族问题的理解过于简单第二代民主政策提出通过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识别信息、取消政策优惠、推广普通话、整合文化等具体方式以达到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国家认同,各民族交融一体、繁荣一体的目的。把民族问题看的过于简单,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对民族问题起到改善、调节作用。1.实施的困难性民族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国际等问题的综合,由民族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任一单方面的原因,相应的,民族问题的解决也绝不可能仅仅依靠一项几项具体措施、方法,民族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套系统而严密的方法体系、理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做法想要从取消身份识别等几个具体的方法入手来解决民族问题,忽略了民族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固然无法取得较好效果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存在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有着深厚根基。特别是如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数量较大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独特的民族宗教信仰和习俗文化、特定的地域分布和强烈的民族认同心理。想要通过几项措施达到“去政治化”、“公民化”过于理想,不符合实际,第二代民族政策忽视了民族身份差异背后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能量。2.对民族发展的错误把握参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民族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民族的产生、消亡和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关系均受生产力的制约。第二代民族政策违反了这一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必然不能取得期望的成效。取消民族识别,强调一律平等等做法是一种人为强行推进民族发展的做法,会引发更多民族问题,而不是解决民族问题。3.对民族认同片面否定同时,笔者认为,民族认同是一种最有力、最为广泛的认同元素,包括共同的血缘、地域、历史、命运、生活等,在民族认同里,你可以找到人类认同、国家认同所需要的一切构件,民族认同为人类提供了最符合本能的对象和目标。所以对民族认同加以引导,继续执行第一代民族政策完全可以实现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平稳过渡。相反,通过第二代民族政策实现过渡会引发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社会进程、破坏国家稳定的局面。(二)经验借鉴脱离国情1.粗劣的民族模式的比较方式以胡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少数民族政策学者将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归纳为大熔炉模式和大拼盘模式。后者模式的代表国如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家均先后解体,而采取前者模式解决民族问题的国家如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第二代民族政策学者将这种国际事实与我国几次由民族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相结合,认为我国也应该采取较为优越的大熔炉模式,效仿美国等国家。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比较方法,其评价两种模式好坏依据是各国的兴衰,而非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与国情的契合度。相应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学者以大熔炉模式为理论依据提出的“去政治化”等具体措施仅仅是对国外经验的盲目复制,这些措施脱离了原有土壤,移栽到中国这一独特土壤上,要么死亡,要么疯狂繁殖,损害原有物种。因此,第二代民族政策从理论依据到具体措施均未接“中国之地气”,必然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指导。同时,在第二代民族政策眼中最为优越的大熔炉模式也并未帮美国等国家有效的解决民族问题,美国的种族歧视、印度的暴力事件依旧存在,这也是值得反思的一点。2.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识别如果在中国取消了身份证上的民族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在公共场合、工作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待遇”对各民族平等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身份证中的民族识别一栏任是进行人口统计和社会管理一项不可或缺的信息,民族身份识别的取消,会使民族身份混淆,会造成新的民族问题,且不利于民族问题的调节,加大了管理的难度。3.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第二代民族政策认为造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化管理方式和民族优惠政策,要解决民族问题必须要实现去政治化和公民平等。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